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209
编号:13482120
盐里寻仙,市在云端(1)
http://www.100md.com 2020年5月1日 《百科知识》 20209
     仙女卧滩,“隋”盐而来

    或许正是因为对仙市怀有憧憬,当天云雾都显得格外应景,如仙女的披帛,时而如潭水般静谧,时而如风拂杨柳般飘逸。整个古镇都冒着“仙气”,无论是回首还是往前,有着“进则仙境,退则人间”的格局。

    在云雾缭绕中迈进仙市境地,牌坊上镌刻着的一副长联令人驻足:“釜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狮峰朝阁右,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牌坊上还书写着两个大字,即仙市的旧名—“僊滩”,惹人遐想。其实,“僊滩”是“仙滩”的繁写体;但多数人第一时间都会误认成“倦滩”,一是缘于两字形似,二则与流传久远的神话故事有关。

    相传,天上的八仙姑厌倦了枯燥乏味的仙界生活,渴望下凡来一睹人间风貌。于是,她冒着逾越天规的风险,左携牡丹仙子、荷花仙姑,右带狮、龙、虎、象、猴,偷着下凡,正好来到仙滩一带。这里山清水秀,仙子和神兽皆尽情地嬉戏,享受着这难得的快活时光。人间的缤纷景象让八仙姑忘记天规,乐而忘返,就在那幽静的河畔侧卧而寐。等到一觉醒来,已是次日晌午。天帝得此消息,大发雷霆,要重重惩罚贪玩的八仙姑,于是令天神施法摄回其魂魄,留下这副贪恋风光的躯体在人间。不久,八仙姑的身躯就幻化成了仙滩。如今,站在高处,远远望去,山与水的勾勒,风与月的配合,仙女侧卧的窈窕身姿展露无遗。仙滩男女老少耳熟能详的民谣一直环绕在耳边,久久不曾散去:“仙女下凡卧河边,金银首饰撒满滩;玉带长河千帆掠,玉树翠竹舞翩跹。虎牵象鼻鹦鹉欢,狮子回头望牡丹;天潭河内朝鼓响,桥墩坝上会神仙。”
, 百拇医药
    在仙滩,如果说仙女卧滩带来的是轻松神秘,那么随盐而来的则是厚重滋味,值得一品再品。仙滩始建于隋朝年间,是个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镇。仙滩曾为义和县治所,清代置上北路仙滩场保。众多的史料中显示,仙滩于1911年改为仙市团,又在1934年易为仙市镇。但历史的记载远不及考古的真实,眼前仙市的历史比史料中记载的还要遥远。前两年,古镇上的一家商铺进行翻整重修,无意发现了清代的祠堂碑记。在极具川南建筑风格的竹编墙里发现了沉寂多年的《李氏建修祠堂叙》碑。这块刻于清光绪四年(1878)的木质碑体,通文鎏金,流畅地叙述着李氏的迁徙线路和族群的兴旺过程,其中一句“吾族由粤迁蜀附近仙市者”,将仙滩易名的历史年代往前推进了至少30年。

    仙滩改为仙市的确切年代虽无从确认,但这里“因盐设镇”的事实却不容置疑。仙市古镇依傍于沱江下游右岸的釜溪河畔,随着自贡井盐场的兴旺,在满足川内人民的日常需求基础上,储盐量还十分富足,盐业应运而生。仙市古镇作为古鹽道上水运陆运的分路符和“东大道下川路”的陆路要冲,自古便是运盐要地,但因釜溪河流经此地多遇“急湾、多滩、浅水”,船只根本无法顺势下行,只得等待“盘滩过坳”。所谓盘滩过坳,即运盐船行至此地,靠岸卸盐于上码头,纤夫拉船过滩后,再将盐包扛至下码头,在下码头重新装盐入船,起航盐运。随着盐运的繁荣,越来越多的船只靠岸过滩,盐商、挑夫、船家、马帮皆于此地滞留,渐渐成为运盐集镇。
, http://www.100md.com
    在这仙气十足的地方,纤夫的号子、鼎沸的人声、马匹的嘶鸣为仙市留住了烟火,在山水间尽情地绽放。

    仙市成聚,井盐出川

    山与水向来是默契十足的搭档。仙市成聚,侧卧而寐的仙女山与蜿蜒而过的釜溪河,共同见证着“因盐设镇”,一道陪伴着“井盐出川”。

    自古以来,自贡井盐的生产就以富顺、荣县最为繁盛,占据川盐的半壁江山,由于地势局限,多通过釜溪河水道运出川外。釜溪河水道自双河口起,经自流井重滩、仙滩、沿滩、詹家井、邓井关等场镇,是千年来盐都井盐运往滇、黔、湘、鄂等省的唯一运盐内河航道。源于天然地势的造就,仙市在运盐水道中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井盐经此入沱江、进长江、溯赤水、上蓉城、入川西、去川北、进川东、出三峡,成为井盐出川的重要驿站和水码头。为了保障生计与生活并存,仙市古镇设立了3个码头,即上码头、中码头、下码头,每个码头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上码头用来卸下盐包、过磅盐包,中码头承担着生活物资的运输,下码头则用作井盐转运。
, 百拇医药
    釜溪河畔,盐运码头早已习惯不动声色,任以往的热闹成为过眼云烟,微风拂过,只剩橹船云集的记忆还能荡起涟漪。民国《富顺县志》记载:“仙滩北距县六十里。水陆交通,橹船云集,亦荣溪上下之一繁聚。”史册里的橹船,又称为“自流井橹船”,是釜溪河独有的产物,是自流井至邓井关航段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橹船,得名于它无舵也无锚,只凭橹架在船尾掌握方向。橹船船身长约14米,橹架长约16米,行船全靠人力撑着橹架前进。在釜溪河,尤其是仙市这样滩多湾急的地方,除了靠人与橹架的配合,橹船顺利航行还得益于船头船尾的独特设计。与常见的木船不同,橹船船头、船尾宽度相当,但方向相反。往往船头向左斜倾上翘,船尾则向右歪斜,当地百姓形象地称其为“歪屁股船”。除了造型奇特,橹船的选材也格外考究。因为釜溪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在此流域行船的船只,船底很容易与河滩、礁石亲密接触,因此多采用坚硬如铁的青冈木。在造船结束后,还会在船的周身内外遍涂桐油,用以提升船只的强度与防腐能力。, 百拇医药(胡慧灵)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