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2010
编号:13478045
伴水而生,贴地而行——香皂旅行记(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5月15日 《百科知识》 202010
    

    ▲ 制作澡豆

    佛陀传法时期,尚无扩音器可远播声音,也无互联网远程授课,只能近距离开坛讲法。这种情形下,使用“澡豆”沐浴不仅能清净自己的身体,也能在传法时散发出清新体味,让传法讲法在轻松愉悦中完成,所以佛教极为重视洗浴。后汉高僧安世高翻译的《佛说温室洗浴众僧经》中记载:“今欲请佛及诸众僧、菩萨大士,入温室澡浴。愿令众生长夜清净,秽垢消除,不遭众患。唯佛圣旨,不忽所愿!”此经规定“洗浴之法,当用七物”,其“七物”中就包含了“澡豆”。另外,在《阿弥陀经不思议神力传》中也有“若(比丘)欲受持咒法,嚼杨枝澡豆漱口然香”的规定,要求僧侣作法前要以“澡豆”洗澡,嚼杨枝清新口气。
, 百拇医药
    作为一本佛教戒律专著,《五分律》在卷三十八记载了“澡豆”的构成:“大豆、小豆、摩沙豆、碗豆、迦提婆罗草、梨频陀子等磨粉而成。”对于“澡豆”的存放位置,《五分律》卷三十九也有记载:“佛在舍卫国,有人施比丘尼僧木桶。诸比丘尼不受,不知何所用,是事白佛。佛言:应取用盛澡豆。”除了《五分律》,唐代义静法师译著的《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也留下了大量关于印度僧侣使用“澡豆”的记录,其中以第十卷为多,如:“诸苾刍(比丘)以汤洗时,皮肤无色。佛言:以膏油摩。彼便多涂腻污衣服,佛言:以澡豆揩之,复无颜色。”可见,“澡豆”不仅用来洗澡,也用来浣洗油污的衣服。另有记载说佛国之中“复有薰香洗浴之物。浮甎澡豆芬馥余甘子(余甘子,出广州,堪沐发,西方名菴摩洛迦果也),持用揩身并将涂发,能令发白更黑”,说明“澡豆”还能用于洗头护发。除此之外,就连澡豆存放的位置也有记录:“洗浴之时,须用齿木及澡豆、牛粪、土屑。向余处取。佛言于浴室处豫置此物。勿令远取。”

    佛法西来,“澡豆”东行。传入中原的“澡豆”成分很快被中国人破解,不久更高效的中国“澡豆”出现了,那就是在印式配方中加入皂荚。据说这种“澡(皂)豆”至迟在宋代就已经相当成熟。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卷六《小经纪》记载,都城临安就有了专门经营“肥皂团”的生意人。这种“肥皂团”就是将天然皂荚捣碎细研,加上原有的香料等物,制成橘子大小的球状,专供洗面浴身之用,可谓进阶版“澡豆”。到了明代,“肥皂团”的制作更加规范,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皂荚生高山中,树高大,叶如檀及皂荚叶,五六月开花,结荚三四寸,肥厚多肉,内有黑子数颗,大如指头,不正圆,中有白仁,可食。十月采荚,煮熟捣烂,和白面及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腻润,胜于皂荚也。”
, 百拇医药
    有趣的是,“澡豆”在中华大地流行之后,还继续东传,来到了日本。成书于927年的《延喜式》是一部日本平安时代中期的法律事实细则,这本书是日本遣唐使学习唐朝先进制度和文化的集成。在书中,来自大唐的“澡豆”多次现身。如第二十一卷《治部雅乐》的“讲师法服”篇有“澡豆壶一合”的记录,三十六卷《主殿寮》的“新当会供奉料”篇有“小豆三升(澡豆料)”的记录,四十卷《造酒采女》中则至少有3处提到了“澡豆”。从“澡豆”使用范围来看,多为天皇及皇宫的高级洗浴用品,也有僧侣遇法会时所用。总体来说,“澡豆”制作工艺相对复杂,价格也不菲,所以旅行东方的“澡豆”在相当漫长的时间里都没有在广大劳动人民之间普及。

    萨波山与马赛皂

    在西方,关于香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根据古罗马的传说,香皂(soap)一词与萨波山(Mount Sapo)关系密切。萨波山是古罗马人为天神进行动物献祭的地方,长期的献祭让大量的动物血液、脂肪以及灰烬得以堆积,每逢大雨,这些东西便顺雨水冲刷到台伯河畔。来河畔洗衣服的妇女们很快发现,每次大雨过后衣服都洗得特别干净。后来,人们据此发明了香皂。谁也没有想到,香皂竟然是天神献祭的副产品。这一意外收获很快被博物学家普林尼所关注,于是,公元1世纪时,在其著名的《自然史》一书中,就出现了“香皂,用山羊脂肪及水青风树烧成灰制成,去污力十分强,很受人们欢迎”的记录。
, http://www.100md.com
    ▲ 马赛皂

    众说周知,古罗马人对洗澡有着极大的热忱,他们尤其迷恋去公共浴室洗澡,并崇尚“在公共浴场洗澡会得到健康女神护佑”的观念,因此,帝国也大力支持公共浴场的建设,至今在意大利罗马仍留存有200多个大大小小的古代公共浴场。历史上,罗马人曾雄踞一方,建立过跨越亚非欧的大帝国和便捷的交通体系,人称“条条大道通罗马”。所以不难想象,罗马人发明的“香皂”一定伴随着帝国的铁蹄旅行到了更远的地方。不过,无论是形状还是成分,罗马人发明和使用的“香皂”与我们今天使用的还有较大的差别。

    今天人们使用的块状“香皂”最早出现在中东的叙利亚,史称“叙利亚橄榄皂”。事实上,考古发现告诉人们,世界第一块“香皂”诞生于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作为世界最重要的橄榄油生产地,大约从5世纪开始,叙利亚人就利用橄榄油和月桂油创制出固态块状的香皂。这种香皂没有诱人的芬芳,完全由人工切割晾干,但拥有良好的去污能力。在第一次十字軍东征时期(1096~1291),“叙利亚橄榄皂”大量旅行至欧洲,经过意大利、西班牙,到达了法国。
, 百拇医药
    法国的马赛及毗邻的普罗旺斯,都拥有大量的橄榄林,以盛产高品质橄榄油闻名欧洲。大约在13世纪前后,在法国工艺师的努力下,人们从盐碱地植物的灰分中成功提取到更纯的碳酸钠,这一技术让马赛逐渐成为欧洲的“香皂”生产中心。马赛所生产的“马赛皂”自此名扬世界。到1688年,“太阳王”路易十四统治时期,“马赛皂”的配方得到官方授权和保护,并开始大规模出口。

    与法国相比,“香皂”旅行到英国的时间略晚。据艾莉森·西姆在她的《都铎家庭主妇》一书中说,都铎时期(1485~1603),富有的英国女性才开始使用香皂沐浴。这种用橄榄油制成的进口香皂多来自法国,由于非常昂贵,其使用一直限于上层社会。到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1533~1603),英国的“香皂”消费量激增,数量超过了欧洲任何一个国家,“香皂”当之无愧成为税收的主要对象。但直到1633年,英国查理一世国王才授予威斯敏斯特“香皂”制作协会14年的垄断权,开始保护本国的“香皂”生产。

    19世纪初,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路易斯·巴斯德宣称,如果坚持使用香皂,就能确保良好的个人卫生,从而减少疾病的传播,科学家的研究极大增加了人们对香皂的需求。1791年,法国化学家尼古拉斯·勒布朗用电解食盐方法廉价制取火碱成功。由于碱在香皂的生产中起着关键作用,所以促使了19世纪末制皂业由手工作坊向工业化生产的转化。同时,随着欧洲殖民者前往美洲新大陆的移民不断增多,到19世纪初,“香皂”大规模旅行至美国,并广受人们的欢迎,制皂业随即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

    1842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也正是这一年,“香皂”由英国殖民者带到广州。现代版的香皂登陆古老的中国大地,中国人的沐浴也有了新的选择。由于其外形颇似蜡,又是从西番海外引入,所以广东人称其为“番蜡”“番仔蜡”或“洋碱”。

    尽管香皂早已旅行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但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统计,截至2019年底,估计全球约40%的人口即30亿左右人的家中仍没有或缺少香皂洗手用品,这些人口主要分布在非洲、南亚等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衷心地希望,今天的香皂能更快速、更廉价地旅行到这些欠发达地区,为那里人们的卫生与健康保驾护航。, 百拇医药(刘小方)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