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2011
编号:13473804
《诗经》中的蘋是什么植物(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6月1日 《百科知识》 202011
     回过头再来看蘋这种植物。它广布长江以南各省区,生水田或沟塘中;甚至,北达辽宁、西至新疆的地方也有分布;在世界温带、热带的其他地区亦能见到,分布非常广泛。不过,近年来,由于环境变化,在绝大多数农田里基本找不到蘋了,以至于现在草药摊上卖的大多是人工种植的蘋。蘋不仅可作饲料,而且可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作用,外用可治疮痈、毒蛇咬伤等。

    最有可能是水鳖

    通过《诗经·召南》,我们知道,古人采蘋、采藻是用来祭祀的。对此,有人提出疑问:这么小而薄的叶子不堪食用,又怎好用来祭祀呢?

    其实,对于《诗经》中所提到的“蘋”,学界一直存在诸多争议,不少文献资料均以“大萍”一笔带过。明确指出此“蘋”就是田字草的,则是李时珍。他在《本草纲目》中这样认为:“蘋乃四叶菜也,叶浮水面,根连水底……夏秋开小白花,故称白蘋,其叶攒簇如萍,故尔雅谓大者为蘋也。”
, 百拇医药
    从前面的介绍,我们知道,蘋是蕨类植物,根本不可能开花;所以,李时珍的判断显然有误。

    那么,《诗经》中的蘋到底是什么植物呢?

    ▲ 水鳖

    据多方考证,《诗经》中的“蘋”可能指的是水鳖这种植物。《左传》中有:“蘋蘩蕰藻之菜……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中记载:“蘋叶圆,阔寸许,叶下有一点如水沫,一名芣菜。”所谓芣菜,就是水鳖。它的叶片漂浮于水面,具有一蜂窝状的储气组织,就是陈藏器所说的“叶下有一点如水沫”。它的花期在夏秋季,花白色,伸出水面;因此,古人称为“白蘋”。水鳖的幼叶柄可食用,古人用其做羹汤以祭祀祖先。宋代郑樵所著《通志》中也提到:“蘋,水菜也,叶似车前,《诗》所谓‘于以采蘋’是也。”在清代顾景星的《野菜赞》中,它有个怪怪的名字—“油灼灼”,且有如下描述:“叶圆大,一缺,背一點如水泡。一名芣菜。沸汤过,去苦涩,须姜醋,宜作干菜。根甚肥美。”《西游记》第86回中也提到了“油灼灼”—“油灼灼煎来只好吃。”
, http://www.100md.com
    在《植物实名图考》中,水鳖有一个很奇怪的名字—马尿花。马尿花为浮水草本植物,须根长可达30厘米,匍匐茎发达;叶簇生,多漂浮,有时伸出水面;叶片心形或圆形。全国多省区皆有,生于静水池沼中;大洋洲和亚洲其他地区也有。可作饲料及绿肥;幼叶柄作蔬菜。据《滇南本草》记载,可治疗某些妇科疾病。

    在古人眼里,还有一种植物与水鳖很像,所谓“大者名蘋,中者名荇”。荇,也叫莕菜(《唐本草(新修本草)》),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其茎为圆柱形,多分枝,其上密生褐色斑点,节下生根。上部叶对生,下部叶互生,叶片漂浮,近革质,圆形或卵圆形。产全国绝大多数省区,生于池塘或不甚流动的河溪中。花金黄色,于上午9~12时开放,且每朵花开放的时间较短,但因为全株多花,故而整个花期长达4个多月,花果期为4~10月。荇的果实为蒴果,果实无柄,椭圆形;种子个头较大,外表为褐色椭圆形。

    综上可知,《诗经》中的“蘋”最大的可能就是水鳖这种植物。, http://www.100md.com(陈永群)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