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2011
编号:13473806
赏《清平乐》,品北宋文臣(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6月1日 《百科知识》 202011
     “沧浪隐世”—苏舜钦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词人,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后随曾祖父迁徙至汴京(今河南开封)。苏舜钦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位,后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新政”,为守旧派所记恨,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苏舜钦与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合称“苏梅”,著有《苏学士文集》《苏舜钦集》等。

    ▲ 沧浪亭

    ▲ 苏舜钦与祖父苏易简、兄长苏舜元塑像

    苏舜钦青年时期就以文章知名,他不受当时浮艳文风的束缚,与穆修等人致力于古文和诗歌的写作,在诗文革新方面,对同时代诸多文学家产生了重要影响。欧阳修在《苏学士文集序》中说“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高度推崇苏舜钦在诗文革新运动中的领军地位。
, http://www.100md.com
    苏舜钦出身于官宦鼎食之家,自幼饱读诗书,为官后颇得欧阳修赏识。他在政治上,倾向于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庆历四年(1044),范仲淹、杜衍、富弼等人延揽人才,准备实行新法。苏舜钦是宰相杜衍的女婿,被范仲淹举荐为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御史中丞王拱辰则反对政治改革,双方就此结怨。据《宋史·文苑传·苏舜钦传》记载,庆历四年,苏舜钦出任监进奏院。进奏院是朝廷公文机要处,当时院内公文资料成堆,废纸张、废信封多得无处安放。进奏院前任曾为此形成一个“惯例”,即每年春秋办赛神会时,将废旧纸张卖掉,换点酒钱,大家开怀畅饮一番。于是,苏舜钦便在这年秋天办赛神会之时,派人变卖废纸,并邀请王洙、王益柔、梅尧臣等官员小酌。聚餐时,苏舜钦觉得卖废纸的钱少,亦出于避嫌,自掏银子10两,并要求来者也象征性出点钱,凑份子喝酒。席间,大家无所顾忌,边喝酒边吟诗。酒酣耳热之际,苏舜钦又唤来两名歌妓助兴,一时好不痛快。殊不知,一桩祸事已然临头。当时,文人聚会是件颇为风雅的事情,即便不是读书人,也想凑个热闹。时任太子中书舍人的李定即属此类,他听说苏舜钦邀朋咸聚,说自己也想参加。因为苏舜钦平时鄙夷其为人,便回绝道:“乐中既无筝、琶、筚、笛,坐上安有国、舍、虞、比?”意即我们下等官员喝酒,怎好劳您屈尊?李定碰了钉子,当时不便发作,便设法打听聚餐时的诸多详情,再添油加醋,把酒宴情形描绘得下流不堪,向朝廷告了苏舜钦一状。
, 百拇医药
    当时,其政敌御史王拱辰负责纠察官员、整肃风纪。他听说苏舜钦用公款吃喝、伤风败俗,岂能坐视不管!由于苏舜钦是范仲淹举荐之人,又是宰相杜衍的女婿,这些人素与王拱辰政见不合,王拱辰正可借此来肃清异己。经查,苏舜钦聚餐时不仅用了卖废纸的钱,还违反朝廷规定召妓,甚至有人口吐狂言,集贤院校理王益柔吟《傲歌》诗云“醉卧北极遣帝扶,周公孔子驱为奴”,简直是狂妄、大不敬。王拱辰便罗织罪名,告御状,宋仁宗龙颜大怒,以监守自盗罪将苏舜钦革职为民,其他参与聚餐的官员亦被贬谪。

    进奏院事件成为苏舜钦文学创作的分水岭,即分前后两期。前期,苏舜钦的文学活动与政治活动紧密联系,许多上皇帝书和上执政大臣书,打破了骈四俪六的束缚,文笔犀利,议论激烈,抨击弊政,要求改革,多有战斗性的政论文,其对政治事件和现实问题等直抒胸臆。后期,苏舜钦的隐居生活局限了他的视野,其中关乎朝政的作品锐减,寄情山水的作品有所增加。尽管如此,苏舜钦并未忘怀世事,依旧关心世态炎凉,抒发了其蒙冤受害、壮志难酬的悲愤。

, 百拇医药     在宋代词人之中,苏舜钦不算最为出众的一位,但是他所创作的《沧浪亭记》可谓世人共知。沧浪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城南的三元坊附近,是苏州遗存最早的园林之一。沧浪亭原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的宅邸。五代末,此处为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别居。北宋庆历年间,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葺,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题名“沧浪亭”。后以亭名为园名,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今人品读《沧浪亭记》,其中不乏朴素简洁的语言以及自然流畅的笔调,文中不仅记述了苏舜钦发现佳地、建亭、游玩的过程,而且也抒发了其官场失意的愤懑之情。

    “四朝元勋”—文彦博

    文彦博(1006~1097),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文彦博从小就聪颖过人,21岁进士及第,先后担任知县、通判,后由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封潞国公。文彦博一生历四朝(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出将入相五十余年,史称“公忠直亮,临事果断,皆有大臣之风,至和以来,共定大计,功成退居,朝野倚重”。纵观文彦博的一生,在艰难漫长、变幻不定的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无不显示其令人叹服的机智和果毅。他在关键时刻屡屡出奇制胜,名震四海,不论身前身后都赢得朝廷内外的赞誉。

    文彦博名字中的“彦”有聪明好学之意,“博”有博學多闻之意。文彦博出身官宦世家,童年时代的文彦博,聪敏好学,严于律己。据说,文彦博小时候有两个罐子,做了好事就在其中一个罐子里放一粒红豆,做了坏事就在另一个罐子里放一粒黑豆。他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磨砺心智,修身养性。这种从小养成的严于律己的作风,对其一生影响深远。即便在位居高位之时,他依然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上对下都做到了谦恭有序,从不以势骄人。, 百拇医药(君懿)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