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2013
编号:13469714
横亘华夏500年的“江左豪门”(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7月1日 《百科知识》 202013
     ▲ 虞翻

    虞翻之后,虞氏家族在三国鼎立的东吴政坛上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虞翻有十一子,四子虞氾在拥立孙休时有功,与贺邵、王藩、薛莹俱为散骑常侍,后任交州刺史、会稽侯。五子虞忠官至宜都太守,娶孙权的孙女为妻。东吴亡后,虞忠坚守不降,遂赴死。六子虞耸“在吴历清官”,八子虞昺“仕吴黄门郎,以捷对见异,超拜尚书侍中,晋军来伐,遣昺持节都督武昌以上诸军事”,颇受重用。此外,虞氏家族的虞察担任过征虏将军,虞授担任过广州都督。由此可见,尽管虞翻在仕途上遭受打击,但其宗族子弟大多在东吴担任过地方要职。

    权倾东晋朝野的虞潭和虞喜

    东晋之际是虞氏家族最为辉煌的时期。西晋末年,晋惠帝昏聩导致“八王之乱”,琅琊王司马睿为避锋芒,听从权臣王导的建议南渡建康(今江苏南京),并笼络江左豪门士族。建兴五年(317年),晋愍帝司马邺被刘聪所弑,西晋灭亡。在晋朝宗室和江左士族的拥戴下,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年号建武,是为晋元帝,史称东晋。在东晋建立之初,虞氏家族利用其在当地的影响力,积极帮助司马氏巩固政权。司马氏投桃报李,任用虞氏子弟为官,由此虞氏一门的声望达到顶峰。
, 百拇医药
    ▲ 光孝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光孝路北端,据《光孝寺志》载,初为南越王赵建德之故宅;三國时代,吴国虞翻谪居于此,世称虞苑

    虞潭,字思奥,乃虞翻之孙,虞忠之子。在西晋灭吴的战争中,虞翻第五子虞忠战死沙场,忠烈可嘉。虞忠之子虞潭继承了父亲的英勇,又继承了祖父的聪慧,成为辅助司马睿建功立业的功臣。西晋太安二年(303年),义阳人(今河南信阳一带)张昌举兵叛乱,许多郡县迫于无奈纷纷应从。虞潭却独自发兵讨伐,平定叛乱,并以军功受爵都亭侯。其后,庐江(今安徽庐江)寒门之士陈敏趁晋末大乱之机,割据吴越。吴越乃江东士族的聚集地,起初吴郡顾荣、丹阳纪瞻等吴郡士族都受陈敏之官。但作为会稽士族的虞潭却“东下讨敏,弟赞于江州”。此后,又讨伐陈恢、湘川贼杜弢等。晋元帝对虞潭颇为赏识,召见虞潭委任补丞相军谘祭酒以及琅琊国(今山东临沂一带)中尉等职。东晋初年,王敦举兵叛乱,其部王含进逼建康。当时,三吴士族大多持观望态度,但虞潭却旗帜鲜明地反对王敦之乱。以疾告归的虞潭,招徕本县宗人及郡中大族,自假明威将军,讨伐叛乱。王敦之乱平息后,虞潭因军功擢升尚书,寻补右卫将军,加散骑常侍。晋成帝年间,又发生了苏峻之乱。虞潭为吴兴(今浙江吴兴)太守,又加封都督领三吴、晋陵、宣城、义兴等郡,可见虞潭的地位已相当显赫。凭借虞潭助剿平叛,虞氏家族奠定了在东晋的地位,虞氏家族的成员也都官居高位,东晋初期是虞氏家族最为辉煌的时期。除了累建奇功外,虞潭在学术上也具有一定的地位。虞潭的学术研究多倾向于重典尚礼的学风,代表作有《投壶经》4卷、《投壶变》1卷;此外,还撰有《公除祭表》《父母乖离议》《悼杨皇后宜配食武帝议》《公除蜡祭论》等。
, 百拇医药
    虞喜,字仲宁,生于东吴末年,历经西晋,至东晋中期卒。虞喜的父亲虞察,在孙吴时期担任过征虏将军。胞弟虞预,在东晋成帝、康帝、穆帝时,担任过著作郎、散骑常侍等官,进爵平康侯。虞预在学术方面也颇有成就,素来雅好经史,著有《晋书》《会稽典录》《诸虞传》等。虞喜从少年时起,就颇有声望。他博学好古,受到人们的一致赞扬。东晋怀帝、明帝、成帝时,曾多次征召虞喜充任博士、贤良、散骑常侍等官,均被一一回绝。每当朝政有决断不了之事时,皇帝就专门派使者来听取他的意见,可见司马氏对其信任有加。尽管如此,虞喜一生“守道清贞,不营世务,耽学高尚,操擬古人”,不愿出仕,长期隐居于浙东四明山东北部一带。后来,虞喜隐居之地被称为“大隐”,这一地名一直延续至今。虞喜一生著述颇丰,撰有《周官驳难》3卷、《论语赞》9卷、《新书对张论》10卷、《赞郑玄论语注》10卷、《志林》30卷、《广林》24卷、《后林》10卷等。虞喜潜心经传,兼览谶纬,所著述数十万言,刊行于世。最值得称道的是虞喜对天文学的精深研究,他通过常年观察天体运行规律,发现了“岁差”这一天文奇观,并撰写有《安天论》。(未完待续), http://www.100md.com(董强)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