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翻阅宋人绘制的地图(1)
如今的人,即便是三岁稚童,或许都知晓地球是椭圆球体,而不是四方宽平的。倘若稍具地理常识之人,展阅世界地图,便可清晰地指出中国的地理方位。16世纪以后,人类进入大航海时代,感受到海洋的无垠与宽广,满怀着探索未知世界的憧憬与梦想。然而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人,想了解自己生活的星球和地理环境,却远没有那么简单。尽管如此,在科技水平尚不发达的11世纪,宋人已初步探索出一套较为完整的绘图方法。通过遗留至今的地图,我们或许可以窥视出宋人的“天下观”以及对世界的认知。
《东震旦地理图》
▲ 《东震旦地理图》
, http://www.100md.com
地图作为古代社会王权的象征,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为突出的地位。举凡版图之拓展,疆域之征战,边防之巩固,土地之经界,日常之行政,皆需地图。故地图之绘制,乃历代王朝之国家事业,向为发达。宋代以前存世的地图十分罕见,宋代则不然。仅有宋一代留存至今的地图,就有《华夷图》《禹迹图》《地理图》《舆地图》《静江府城池图》《十五国风地理之图》及《禹贡》中的中国西部水系图、程大昌的《禹贡山川地理图》、税安礼的《地理指掌图》等。此外,各类史书、志书中留存的地图也是数不胜数。
▲ 《禹迹图》
▲ 《禹贡所载随山浚川之图》
, http://www.100md.com
▲ 《禹贡九州山川之图》
即便如此,宋人绘制的地图犹如宋版书一样弥足珍贵,极为鲜见,其中不少存世地图都是明代的复刻本。从这些存世的地图中,我们能窥见宋人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认知,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东震旦地理图》。“震旦”一词语出佛经,震旦者,八卦东方曰震,东方日出曰旦,皆符合万物生长义。据说释迦佛降生之中印度为娑婆世界,则从中印度经东印度及诸小国,而至东震旦土,亦译“支那、震丹”,即东亚的中国。这张《东震旦地理图》由南宋僧人所作,它较为清晰地描绘出整个长城以内宋廷所管辖的行政区划,并清楚地标明了路、府、州以及所辖城市及重要水道等。
倘若仔细观察这张地图,可以发现诸多有趣之处。譬如,我国北方的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是平整的,毫無半岛形制。江南一带的杭州湾略为阔达,则或许与南宋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有关。浙闽交界的仙霞岭一带,已勾勒成一个直角状,而两广地区则是平整地向西延伸,海南岛及雷州半岛在地图上踪迹全无。倘若综观地图,不难发现,凡是岛屿、海湾、半岛等凸出部分,皆以方正为形,但凡能省略的细节或部分都被刻意削平。之所以如此,在于宋人认为天下就是四方平正的,以此烘托出帝王坐拥海内寰宇的自尊感。当然,这也是古代圣贤所宣扬和称颂的经典理论,至于地理位置的精准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 http://www.100md.com
显而易见,这种地图倘若只是用于知识普及尚且可以,但是用于排兵布阵、指挥打仗就远不能满足军事斗争所需。随着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的兴盛,宋人与北方游牧民族以及东西互市的海洋贸易愈发密切,这种制图方式已然无法满足日常所需。
《九域守令图》
事实上,自北宋仁宗年间起,宋人开始探索更为精确的制图方法,尤其要为抵御辽兵南侵而制作更有军事参考价值的地图。目前,遗存至今较为精准的地图是北宋徽宗宣和年间所绘制的《九域守令图》。这张地图于20世纪60年代在四川省荣县的考古发掘中出土,是一张碑刻地图。碑的背面刻有“莲宇”二字,下方刻有“绍兴己未眉山史炜建并书”等字样。碑石顶部各距两边约30厘米,有榫空2个,可见原碑有“额”而且是镶嵌上去的,只不过现在已缺失。
▲ 《九域守令图》
, http://www.100md.com
学者通过查阅《嘉定府志》和《四川通志》推断,这块碑就是史书中所记载的《九域守令图》。它绘制于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十一月,由四川荣县刺史宋昌宗重立于莲宇山麓文庙内。《九域守令图》长128厘米,宽102厘米,从方向上看,地图方位呈上北下南状,基本反映了北宋年间全国行政区划要素。最令人称奇之处在于,这张地图兼具中国古代传统的地形地物形象化与地图符号相结合的绘画方法,极为细致地刻绘出由中央直接派驻地方的各级行政单位,共计1400余个。同时,还绘制有全国疆域内的山岳、湖河、植被、岛屿、海岸线等内容。其中,黄河、长江、淮河等主要河流都被清晰地标注出来,就连地处蛮荒的雷州半岛、海南岛等都被一一标注出来,而且已十分接近现在的地图。
▲ 《天文图》, 百拇医药(君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