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2013
编号:13469708
石笋里的上海“盐”值(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7月1日 《百科知识》 202013
     民谣里的“十三牌楼”是指明清时期营造牌楼的盛况,在当时新场共有三世二品坊、贡元坊、旌节坊、熙春坊、兴文坊、余庆坊、莅政坊、中和坊、兴仁坊、安里坊、清宁坊、儒林坊、世科坊13处牌楼,其中三世二品坊最具代表性。三世二品坊坐落于牌楼路与新场大街相交处,据记载,三世二品坊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当时官居二品的太常寺卿朱国盛,获得皇帝降旨恩准后,为了庆贺其祖父朱镗、其父朱泗三代皆封赠山东左部政(二品)而修建,故名“三世二品坊”。

    具有“江南第一牌楼”之称的三世二品坊于1975年拆除,2006年,由里人倪国强捐资重建。牌楼通高11.3米,宽10.3米,总重量达150吨。牌楼整体结构为三门四柱五层,选用了山东花岗岩、金山绿石作石料。第一层雕刻的是被福禄寿包围着的麒麟,额题“明万历太常寺卿朱国盛立”,左题“七省理漕”,右题“四乘问水”,是说朱国盛奉敕治理河漕,因其才能卓越,治理功绩斐然,升大司空掌管全国水利;第二层则雕刻双龙戏珠、喜鹊报喜,牌楼额题“九列名卿”,是指朱国盛最后被晋升为六部九卿之一的太常寺卿;第三层是郭子仪拜寿,其上为“三世二品”;第四层刻鲤鱼跃龙门,上面竖写着“恩荣”两字,背面为“圣旨”两字,表明皇帝的恩赐;第五层则雕刻着貔貅与蛟龙。
, http://www.100md.com
    无论是雕刻技艺,还是牌坊体量,三世二品坊均尽显“江南第一牌楼”的气派。

    九环龙,越千秋

    穿过这“江南第一牌楼”,才算真正走进九环龙水乡。新场古镇属黄浦江水系,境内河流纵横密布,除市河、奉新港、惠新港、大治河等骨干河流环抱外,尚有东西向、南北向干流若干条,这里“门前连街市,窗外闻橹声”,江南人家尽枕河。

    在枕河人家里,“无桥不成市,无桥不成路,无桥不成街”,发达的水系也衍生若干的桥梁。环镇4条河共有石桥38座,其中石拱桥9座,分别为白虎庙桥、千秋桥、洪福桥、衙前桥(众安桥)、永宁桥、义和桥、杨辉桥、众安桥(盛家桥)、玉皇阁桥,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九环龙”。新场的沈申元先生将九环龙的桥名排起来写了一副对联:青龙白虎齐洪福,受恩千桥得众安;东仓西仓共余庆,广济万福享太平。

    九环龙里最有名的便是洪福桥,又称洪桥。这座单孔石级环龙桥,由里人潘祥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修建;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知县韩运鸿倡修;1958年,新场镇政府为方便小型车辆通行,在石级上浇筑两条水泥行车道;1960年,拆除环龙结构,砌成平石桥;1964年,改建成水泥平桥;后来,为了还原古貌,又修缮成石拱桥。
, 百拇医药
    洪福桥,名字来源取意洪福齐天,大福气、好福气的寓意。相传当年洪福桥下的洪桥港有神龙出没,庇佑新场,故在桥中央摆放方正风水石一块,以敬神灵,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架在洪桥港上的洪福桥,构成了新场古镇的井字形格局。以桥为界,河的北面有洪东街和洪西街,河的南面则为下塘街和上塘街,西面有西仓桥,东面有东仓桥、青龙桥、邀月桥,倚靠洪福桥而建的还有建于清同治年间的“第一楼茶园”。占据着新场古镇中心位置的洪福桥,在当地也是响当当的角色,连桥下古镇的主要水巷都随了它的名,被称作“洪桥港”。

    跨过历史,顺着洪福桥一直往东走,就能找到九环龙里保存最完好的千秋桥,也是整个南汇区保存最完好的石拱桥之一。千秋桥,原名仗义桥,也称八字桥。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此桥由新场人钱建章集资而建;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重建;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修;到了1983年,因桥栏杆损坏,用水泥制品代替石材修理;如今已经依照原样,用石块青砖再修,使之恢复原有风貌。

    在如此诗情画意的新场古镇里,时间随着洪桥港缓缓地流淌,竟有了难得的闲情逸致,细细地数了一下,千秋桥东西各有21级台阶。桥高身广的千秋桥桥身总长28米,桥宽3.9米,南北桥孔二侧间壁上分别刻有桥联,南侧为“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北側则是“济人即是济己,种福必须种德”。据当地人介绍,月夜登此桥,可见“千秋夜月”。“千秋夜月”是笋山十景之一,古人姚春熙曾赋诗咏此景:“百步长桥高并楼,闲人夜月咏来游。凭栏笑指东流水,蟾影波光一色秋。”
, 百拇医药
    只可惜行程匆匆,“千秋夜月”未得一见,留下憾事一桩。

    卖盐茶,欲含羞

    好在一睹“卖盐茶”的绚烂,刚刚的遗憾才渐渐退场。

    “卖盐茶”是浦东地区盛行的传统民间舞蹈。据《新场镇志》记载,两浙盐运使司松江分司迁下沙主盐场—新场后,这里的盐业发展格外兴盛。为了统一管理,盐商经营盐业需要官方立册,经销“官盐”,也就是办营业执照。部分盐商勾结官府垄断盐业,让底层盐民毫无喘息的机会,只得卖命于人。终日的劳作,却不得温饱,迫于生计,盐民开始偷偷把盐挑出盐场,贩卖“私盐”。这种高危举动,在当时可能会招来灭顶之灾。为了避人耳目,盐民们通常挑着篮子转盐。为了不被发现转运私盐,篮子的上面多用其他物品打掩护,篮子的下部才装盐。然后盐民们挑着担子装作小贩的模样或者走亲戚的架势,通过串门兜售私盐来补贴点家用。

    ▲ 洪福桥

    卖盐茶就是以当时的人们贩卖私盐为素材演变而来的。最初,卖盐茶的表演者都是男扮女装,后来才改为女子身着华服、肩挑花篮的形象,因此卖盐茶也被称作“花篮舞”。卖盐茶的轻歌曼舞还在眼前萦绕,脑海里却一直回荡着阮仪三教授的一席话:“新场古镇是体现上海成陆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近代上海城镇演变的缩影,是上海浦东原住民生活的真实画卷,是上海地区少有的保存完整且尚未建设性破坏的江南传统水乡古镇。”

    此刻,石笋里江南水乡的身姿更加绰约起来。成陆咏熬波,新场赛苏州,环龙越千秋,卖盐欲含羞,这一幅古镇山水画卷开始缓缓收回,最后只留下回忆与感叹:新场,始于颜值,忠于“盐”值。, 百拇医药(胡慧灵)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