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2013
编号:13469710
享誉中外的“四大天团”医学名校(上)
http://www.100md.com 2020年7月1日 《百科知识》 202013
    

    ▲ 小洛克菲勒(前排穿黑西裝者)与筹建协和医学院的同事们

    协和医学院的病案室作为教学实践的案例宝库,可谓是声名远扬,其中就有一例与冯玉祥将军相关。1923年3月5日,担任陆军检阅使的冯玉祥,因腹股沟疝气进入协和医院诊疗,并准备第二天9 点做疝气修补手术。这是一个小手术,即使未毕业的实习医生,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也能完成,唯需注意的就是局部麻醉。冯玉祥自恃军人,坚决不用麻药,成为协和医学院首位不打麻药的病人。尽管勇气可嘉,但确实疼痛难挨。于是,冯玉祥在日记中写道:“午后三点,不能成寐,医者施以吗啡针,始安睡。次日,术后发烧,有看护拭体、擦面、擦手降温,中午因切口疼痛,难以入睡,又打吗啡止痛。”在手术后的第八天,冯玉祥躺在病床上,用电话检查高级军官训练班上课情况,查出值日旅长宋哲元迟到。他竟然不顾医生劝阻,立刻要求医院用担架将其抬回南苑检阅署,并痛打宋哲元40军棍,通令全军。此事,在协和医学院院史上被传为佳话,冯玉祥的病历也留存至今。
, 百拇医药
    ▲ 冯玉祥

    除了坐诊问学之外,协和医学院还走进平民之中。1921年,兰安生来到协和医学院创办了公共卫生学。他经常带领协和的学生走街串巷,来到胡同里弄给社区居民和底层民众问诊,并在京郊农村建立卫生实验区。1932 年,先后从协和和哈佛毕业的陈志潜,更是只身前往河北定县农村,参加著名教育家晏阳初开创的乡村建设,当起了“赤脚医生”,摸索出一套农村卫生保健体系。在科研方面,北京协和医学院探索出我国早期的临床医学教育、高等护理教育、住院医师培训以及公共卫生教育等体系,并取得了“蛋白质变性学说”“黑热病研究”等一系列重要成果。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协和医学院一度改名为中国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等。2007年5月18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同时为了加强校际合作办学,又加设了“清华大学医学部”的名称。现今,北京协和医学院是国家卫健委直属的唯一一所医科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其临床医学研究在国内甚至全世界都占据一席之地。协和与洛克菲勒基金会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学术和人员往来。2011年10月29日,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席携夫人及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北京办公室负责人等来到北京协和医院参观访问。基金会主席表示,希望协和与基金会继续在科研、医疗服务、人员交流等多个领域开展更为广泛的合作,双方的友谊与合作延绵百年,惠及中美两国人民。
, 百拇医药
    近代中国第一所中外合办的医学院:湘雅医学院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美国雅礼协会医师爱德华·胡美在湖南长沙率先创办西医医院,始称雅礼医院。1914年7月21日,湖南育群学会与美国雅礼协会正式签订合作创办医学教育的“十年协定”,双方联合在长沙创办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后更名为湘雅医学院)。根据这个协定,湖南、雅礼会分别贡献了“湘”“雅”两个汉字,遂定名为湘雅医学专门学校。不久,学校又建设了医院、护士学校及实验室,以“治疗疾病,授予学生以护理疾病的技术、学识及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1915年,雅礼医院成为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的附设医院,随即改名湘雅医院。1921年,中华博医会医学标准委员会对全国医学院校进行审查,有7所质量合格,其中长沙湘雅、北京协和等均排在前列,从此“南湘雅”的美名蜚声海内外。
, http://www.100md.com
    ▲ 谭延闿

    湘雅的扬名传世还与近代湖南名将谭延闿有关。谭延闿,湖南茶陵人,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清末之际,谭延闿成为湖南立宪派的领袖,并出任湖南省咨议局议长一职。辛亥革命以后,谭延闿出任湖南军政府参议院议长、湖南省都督。据传,辛亥革命后不久,担任湖南都督的谭延闿罹患了来势凶猛、持续高烧的疾病,曾请城内各大著名老中医诊治,但高烧总是不退。直到高热后期,其家人受朋友指点,请当时主持雅礼院务的颜福庆医师上门诊治。颜医师问清病史后,诊断为大叶性肺炎,随即施药,对症治疗,高烧即退。从此,谭延闿对现代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委派专人与雅礼协会商讨现代医学教育合作。于是有了前文所述的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的创办。

    在湖南地方名仕的大力支持下,湘雅医学院很快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作为中国第一所中外合办的医学院,湘雅医学院培养了众多名医,并造福三湘百姓。1917年,湘雅医院大楼建成,这在当时是中国最华丽的医院大楼,如今也是国内保存最完整、体量最大、最具特色的现代医院建筑,俗称“湘雅红楼”。
, 百拇医药
    湘雅的教育模式与协和颇有相似之处,特别注重精英化的育才理念。据记载,湘雅医学院第一届招收的学生仅有30名,1921年毕业时只剩下10人,其中一位就是汤飞凡。抗日战争爆发后,时任国民政府卫生署长的颜福庆鉴于战争期间瘟疫猖獗,以重建中央防疫处为当务之急,能当此重任者非汤飞凡莫属。本来已经被研究机构安排前往英国的汤飞凡辞去职务,携家眷返乡,毅然报效祖国。当时,为前方提供青霉素成为防疫处最迫切的任务。1947年,汤飞凡利用美国医药援华基金会捐赠的一套小型青霉素制造设备,建立起中国第一个青霉素生产厂,生产出堪比进口产品的每支20万单位的青霉素。战乱年代,青霉素的量产不知救活了多少前线将士,中央防疫处自此一举名扬天下。1949年10月,东北地区发生鼠疫,国内没有疫苗,只能从苏联进口,但供不应求,汤飞凡花两个月时间研制出疫苗,从此疫苗充足,救活性命无数。, 百拇医药(暨江)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