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草原与战争驱使(2)
![](/images/paper/1002-9567/202014/20201414-5-l.jpg)
▲ 太阳神驾驭着一辆四马战车
相对于食肉动物的凶残,食草的野马性格温顺,容易被人们驯化。如此绵长的草原带,到底何处才是野马驯化的最早区域呢?经过多年的研究,考古学家终于找到了这个地方:即今天哈萨克斯坦北部平原地带。从文化断层上来看,这一地区属于“古波太(Botai)遗址”。2009年前后,一系列考古发掘让大量马骨、马齿化石以及盛放马奶的陶罐碎片等史前文物重见天日。2018年,47名考古学家联合在《科学》杂志发表了“古波太”考古成果。这篇题为《古老的基因证明家马驯化》的文章指出,中亚草原的波太文化为大约5500年前的人类畜牧业提供了最早的考古证据,在全球已知的42个古马基因组中,20个来自波太遗址。数据表明,从4000年前到现在,所有家马都显示出至少2.7%的波太马血统。正是早期人类游牧和商贸活动的进行,促使了波太驯马走向世界。
, http://www.100md.com
胡马西来与滇马北上
甲骨文有“王畜马于兹牢”的记载,但不见“畜牛”“畜狗”等说法,说明中国人很早就重视马的饲养。《尔雅·释畜》说“马牛羊猪狗鸡”为六畜,马居“六畜”之首。从早期历史来看,马大多自西而来,那时它们有一个专有名词叫“胡马”。翻开史书,关于胡马的记载非常多,仅诗歌就有760多首。如汉《乐府》的“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叶”,唐代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胡”在古代泛指北边或者西边的民族,“胡马”多指从中亚经丝绸之路来到中原的马。
中国第一次获取胡马的记录是在西汉初年,《资治通鉴》中记载“(公元前115年)天子得宛汗血马,名曰‘天马’,使者相望于道以求之” 。大宛是古代中亚的国名,大致位于今天的费尔干纳盆地。从地图上看,费尔干纳盆地处于天山和吉萨尔—阿赖山之间,地处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盆地内夏季炎热,冬季气温相对温和,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虽然降雨量少,但周围的高山融雪为盆地带来众多河流,使这里水草丰美、牛羊成群,成为良马的重要产地。《马可·波罗游记》也特别提到“此州兼产良马,善于奔驰,蹄下不钉铁钉,而能驰骋山中及崎岖之地”。
![](/images/paper/1002-9567/202014/20201414-6-l.jpg)
, 百拇医药
▲ 秦始皇兵马俑
![](/images/paper/1002-9567/202014/20201414-7-l.jpg)
▲ 茶马古道雕塑
关于胡马的样子,杜甫在《房兵曹胡马诗》中说:“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李零先生的解释是,胡马的特点是瘦高:脖颈高,腿细长,脑袋小,耳朵朝前撅,好像竹叶。这个形象与汉唐中国马在审美上有明显的差别,因为无论是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还是唐初的昭陵六駿,马都呈现健壮丰腴之美,尤其是臀部相对圆润。但在战场上,马中看不中用可不行,胡马虽瘦,但速度快、耐力好,是中原王朝渴望的利器。法国历史学家阿里·马扎海里在《丝绸之路:中国—波斯文化交流史》中说:“中国人在与西亚的贸易中仅仅偏爱唯一的一种西方产品,即作为阿拉伯马之先祖的波斯马。在丝绸之路正常运行整个期间,也就是说在近两千年里,中国天子们一直不停地索求波斯马。那里的国王和商人也经常奉送,或者是用它们来运载商品。”
![](/images/paper/1002-9567/202014/20201414-8-l.jpg)
, http://www.100md.com
▲ 马可·奥勒留骑马铜像
唐中期开始,随着茶叶在西南、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普及,吐蕃、回鹘、蒙古等民族对茶越来越倚重,以马换茶的物物交换在边疆出现和增多,780年前后成书的《封氏闻见录》记载:“(饮茶)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从单方面的重金求马到茶马互易,马进入中原有了新的方式。唐末五代时期,丝绸之路时断时续,中亚良马到中原的旅行严重受阻。到了宋代,西北民族政权林立,面对辽、西夏、金、蒙古等北方民族政权的军事威胁,朝廷只能另辟蹊径,从云南、四川等西南地区以茶换马。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中央政府首次在成都设立“都提举茶马司”,主管茶马贸易,开始了南马北上的历史。
事实上,中国西南地区尤其云南产名马早有记载,东晋常璩在《华阳国志·南中志》中记载:“长老传言,滇池有神马,或交焉,即生骏驹,俗称称之曰‘滇池驹’,日行五百里。”不过汉代中原和云南之间的交通相当困难,大规模的文化及商贸交流并未展开,加之丝路通畅,胡马西来无阻,所以滇马并未引起太多关注。宋代之后,丝路堰塞,滇马北上一直延续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刘昆所著《南中杂说》仍赞扬说:“滇中之马,质小而蹄健,上高山,履危径,虽数十里不知喘汗,以生长山谷也。”
上帝之鞭与波斯马南下
无论是中国,还是中东古国或者古希腊,早期的马多为拉车之用,骑乘的很少。《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左师展,将以公乘马而归。”唐代孔颖达注疏说:“古者服牛乘马,马以驾车,不单骑也,至六国之时始有单骑,苏秦所云‘车千乘,骑万匹’是也。”对此王力先生考证说:“我们认为春秋时期可能有骑马的事情,但那是极个别的情况,到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才从匈奴学来骑马,后来骑马之风才渐渐盛起来。”在西方,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五贤君”之一的马可·奥勒留骑马铜像是迄今人们能找到的最早的骑马雕像。, 百拇医药(刘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