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前夜的中英关系(1)
1616年,东西方两颗璀璨的文坛巨星在同一年陨落,他们就是中国的戏剧大师汤显祖与英国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400多年后的今天,中英两国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坛巨匠,以此推动和增强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与互信。相距8800千米的中英两国,在“航海大发现”后开始产生交集。直至1840年,双方因鸦片贸易争端开衅。那么,鸦片战争前夜的中英关系究竟如何?
自人类文明开创以来,东西方之间的交流从未中断。作为东方大国的中国,一直以来都是西方歆羡的国度。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英国商人时常以“震旦”来代指中国。所谓“震旦”,英语发音为Cathay,意为“契丹”,这是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的称谓之一。现今,俄语中的“中国”发音为Китай,直译就是“契丹”。16世纪的中英两国,迎来了各自历史上较好的发展时期。在中国,处于明朝鼎盛之际的江南地区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市镇经济高度发达。与此同时,英国也正走出英法百年战争的阴霾,步入都铎王朝统治时期。英格兰地区已进入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狭小的国内市场迫使英国急切寻求海外殖民地。
, 百拇医药
▲ 马可·波罗在中国
▲ 利玛窦与徐光启像
尽管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互间还未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但英国人已从荷兰商人及水手口中,对中国的情况略知一二。当时的英国社会争相传阅12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所著的《马可·波罗游记》以及柏朗嘉宾所著的《柏朗嘉宾蒙古行纪》,16世纪的罗马教廷还派出众多传教士远赴中国传教。那些曾经在中国生活过的西方传教士们,将中国渲染成遍地黄金的神奇国度。
从黑暗中世纪走出来的西方传教士们,把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刻画成“上帝创造的天堂”,并极尽夸张与想象,将理想国中的元素嵌入“中国图像”之中。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英国社会对东方这个古老、神奇的国度心存向往。在英国世俗社会的印象中,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物产丰盈的帝国,由贤明的君主根据“理性法律”和高尚的“伦理法度”行使公权力,人民生活在和谐、美好的制度之中。在帝国内,人们安居乐业、百业兴旺、艺术繁荣、科学昌盛。传教士及相关书籍中的溢美之辞,引起了无数英国人的好奇与期盼。一时间,介绍中国的书籍可谓洛阳纸贵,一些深奥的汉学著作的价格甚至比雪茄烟还要昂贵,当时的英国人都渴望去中国淘金。1585年,西班牙人门多萨所著的《大中华帝国史》,被翻译成了包括英语在内的7种欧洲语言文字,再版次数多达46版。1588年,英国出版商为了推销此书,竟将书名改为《伟大强盛的中华帝国史及其概况:巨大的财富、宏伟的城市、英明的政府和杰出的发明》。
, 百拇医药
16世纪的英国,正值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这一时期也被誉为英国的“黄金时代”。1588年,英国人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蓄意东扩。凭借强大的海上力量与制海权,英国不断蚕食别国岛屿或港口并将其作为军事据点或通商口岸,有人戏称英国是“海岛和半岛收藏家”。尽管英国已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但英国人始终对中国心驰神往。在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第十二夜》《一报还一报》等传世巨著中,有多处提及中国。更有甚者,当时的文学家竟借中国之名批判社会现实,品托所著在《游历者》就是这一代表。1621年,罗伯特·伯顿在《忧郁症的解剖》一书中,有多达30余处提及中国,极尽溢美之词。
17世纪中叶,英语中已开始流行用“远东”一词代指中国。此时,在地球的另一边,明末学者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开始用“泰西”代指西方。远东与泰西间的碰撞,顷刻间划出了世界文明史上最耀眼的火花。但互信与交流的主旋律,霎那间就被贪婪欲望下的战争与杀戮所替代。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开始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侵略。很快,殖民者就将目光聚焦于遥远的中国。此时的中国,正值明朝末年,宦官专权,朝政腐敗,民不聊生。
, 百拇医药
▲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伦敦的大楼
▲ 查理一世
1635年,英格兰的威廉·葛廷爵士与托马斯·基纳斯顿、塞缪尔·邦内尔及其他伦敦商人一道,获得了英王查理一世的特许状,组建了所谓的葛廷联合会。随后,英王查理一世同意投资一万英镑加入这一联合会。在联合会的资助下,一支以前皇家海军军官约翰·威德尔为指挥的船队准备对中国进行探险,以便尽快打开一条通往中国的商道。随后,英王查理一世授予威德尔船长执行军法令和收获战利品令。1636年2月,威德尔船长得到了英王查理一世致尼德兰东方联合东印度公司代理人的推荐函,以及致印度果阿的葡萄牙总督和澳门总督的信函,准备启程东进。1636年4月,由四艘舰船与两艘轻帆船组建的威德尔船队正式启航,驶离英国。10月7日,船队顺利抵达印度果阿。在果阿休整3个月后,船队继续东行,穿过马六甲海峡,于1637年6月抵达澳门外海的横琴岛(今广东省珠海市横琴新区)。英国船队的到来,令葡萄牙人十分惊愕:一方面,害怕果阿至澳门的商路被英国人所掌控;另一方面,担心英国船队的到来,势必会触怒中国政府,威胁葡萄牙人在澳门的既得利益。为此,葡萄牙人采取拖延策略,不准英国人上岸,并派遣守护艇在船队四周监视。威德尔得知消息后,一面将船队主力停泊至澳门附近的氹仔岛,一面派遣轻帆船安妮号继续向北探寻,以便尽快找到前往广州的水道。, 百拇医药(王方星 董强)
16世纪:神话般的“中国图像”
自人类文明开创以来,东西方之间的交流从未中断。作为东方大国的中国,一直以来都是西方歆羡的国度。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英国商人时常以“震旦”来代指中国。所谓“震旦”,英语发音为Cathay,意为“契丹”,这是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的称谓之一。现今,俄语中的“中国”发音为Китай,直译就是“契丹”。16世纪的中英两国,迎来了各自历史上较好的发展时期。在中国,处于明朝鼎盛之际的江南地区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市镇经济高度发达。与此同时,英国也正走出英法百年战争的阴霾,步入都铎王朝统治时期。英格兰地区已进入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狭小的国内市场迫使英国急切寻求海外殖民地。
, 百拇医药
▲ 马可·波罗在中国
▲ 利玛窦与徐光启像
尽管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互间还未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但英国人已从荷兰商人及水手口中,对中国的情况略知一二。当时的英国社会争相传阅12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所著的《马可·波罗游记》以及柏朗嘉宾所著的《柏朗嘉宾蒙古行纪》,16世纪的罗马教廷还派出众多传教士远赴中国传教。那些曾经在中国生活过的西方传教士们,将中国渲染成遍地黄金的神奇国度。
从黑暗中世纪走出来的西方传教士们,把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刻画成“上帝创造的天堂”,并极尽夸张与想象,将理想国中的元素嵌入“中国图像”之中。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英国社会对东方这个古老、神奇的国度心存向往。在英国世俗社会的印象中,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物产丰盈的帝国,由贤明的君主根据“理性法律”和高尚的“伦理法度”行使公权力,人民生活在和谐、美好的制度之中。在帝国内,人们安居乐业、百业兴旺、艺术繁荣、科学昌盛。传教士及相关书籍中的溢美之辞,引起了无数英国人的好奇与期盼。一时间,介绍中国的书籍可谓洛阳纸贵,一些深奥的汉学著作的价格甚至比雪茄烟还要昂贵,当时的英国人都渴望去中国淘金。1585年,西班牙人门多萨所著的《大中华帝国史》,被翻译成了包括英语在内的7种欧洲语言文字,再版次数多达46版。1588年,英国出版商为了推销此书,竟将书名改为《伟大强盛的中华帝国史及其概况:巨大的财富、宏伟的城市、英明的政府和杰出的发明》。
, 百拇医药
16世纪的英国,正值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时期,这一时期也被誉为英国的“黄金时代”。1588年,英国人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蓄意东扩。凭借强大的海上力量与制海权,英国不断蚕食别国岛屿或港口并将其作为军事据点或通商口岸,有人戏称英国是“海岛和半岛收藏家”。尽管英国已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但英国人始终对中国心驰神往。在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第十二夜》《一报还一报》等传世巨著中,有多处提及中国。更有甚者,当时的文学家竟借中国之名批判社会现实,品托所著在《游历者》就是这一代表。1621年,罗伯特·伯顿在《忧郁症的解剖》一书中,有多达30余处提及中国,极尽溢美之词。
17世纪:中英贸易冲突
17世纪中叶,英语中已开始流行用“远东”一词代指中国。此时,在地球的另一边,明末学者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开始用“泰西”代指西方。远东与泰西间的碰撞,顷刻间划出了世界文明史上最耀眼的火花。但互信与交流的主旋律,霎那间就被贪婪欲望下的战争与杀戮所替代。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开始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侵略。很快,殖民者就将目光聚焦于遥远的中国。此时的中国,正值明朝末年,宦官专权,朝政腐敗,民不聊生。
, 百拇医药
▲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伦敦的大楼
▲ 查理一世
1635年,英格兰的威廉·葛廷爵士与托马斯·基纳斯顿、塞缪尔·邦内尔及其他伦敦商人一道,获得了英王查理一世的特许状,组建了所谓的葛廷联合会。随后,英王查理一世同意投资一万英镑加入这一联合会。在联合会的资助下,一支以前皇家海军军官约翰·威德尔为指挥的船队准备对中国进行探险,以便尽快打开一条通往中国的商道。随后,英王查理一世授予威德尔船长执行军法令和收获战利品令。1636年2月,威德尔船长得到了英王查理一世致尼德兰东方联合东印度公司代理人的推荐函,以及致印度果阿的葡萄牙总督和澳门总督的信函,准备启程东进。1636年4月,由四艘舰船与两艘轻帆船组建的威德尔船队正式启航,驶离英国。10月7日,船队顺利抵达印度果阿。在果阿休整3个月后,船队继续东行,穿过马六甲海峡,于1637年6月抵达澳门外海的横琴岛(今广东省珠海市横琴新区)。英国船队的到来,令葡萄牙人十分惊愕:一方面,害怕果阿至澳门的商路被英国人所掌控;另一方面,担心英国船队的到来,势必会触怒中国政府,威胁葡萄牙人在澳门的既得利益。为此,葡萄牙人采取拖延策略,不准英国人上岸,并派遣守护艇在船队四周监视。威德尔得知消息后,一面将船队主力停泊至澳门附近的氹仔岛,一面派遣轻帆船安妮号继续向北探寻,以便尽快找到前往广州的水道。, 百拇医药(王方星 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