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亘千年的小康之梦(3)
面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期的杀伐攻讦,仅凭士族间的清谈“不足以为国”。无论是上层贵族,还是底层民众,都渴求得到来世的平安与福报,佛教便顺应人们这一心态,并迅速在各阶层中传播开来。早在东汉初年佛教就已传入我国,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了“中国化”的转型。与儒学不同,佛教带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其所宣扬的“因果报应论”“来世观”等极受民众喜欢。佛教经典宣扬的理想世界,是一个“来世”与“彼岸”的西方极乐世界。《佛说阿弥陀经》中就谈到如何才能去彼岸世界,靠的就是持之以恒地念经与修行。可以说,佛教的理想世界是一个超脱轮回的极乐世界,在这个世界生活的人,可以享受永生永世的幸福。不过进入这个世界同样需要付出辛劳与代价,要“信”“愿”“行”,坚定信念,发大愿,勤于修行,方有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佛教在理想社会的主张方面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同样宣扬大同世界。与儒家倡导的大同世界、道家提倡的太平世界相比,佛教的大同世界更多的表现为诸佛净土与来世的极乐世界。在佛教的大同世界观里,人人皆可平等,即“一切众生悉皆平等”。这一平等观念,不仅及于人,而且及于众生花草树木、砖瓦砂石,并提出“凡修行者,皆可成佛”。《华严经》中的《离世间品》还列举出菩萨所具有的十种平等,即: 一切众生平等、一切法平等、一切刹平等、一切深心平等、一切善根平等、一切菩萨平等、一切愿平等、一切波罗蜜平等、一切行平等、一切佛平等。由此观之,佛教的大同世界是建立在大慈大悲大平等的基础之上,以期实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 百拇医药
589年,隋灭陈统一中国,自此结束了西晋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南北归于统一。隋朝从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不少改革创举一直影响至清末。政治上,大力改革朝廷机构设置,基本确立了三省六部制的行政运作模式;同时,裁汰冗赘州县,节省政府开支,提高行政运行效率。吏治上,大力整顿吏治,规定六品以下官员也由吏部选授,地方官吏不得自辟僚佐,从而使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大为增强,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经济上,颁布均田令和租调令,切实减轻百姓负担;同时还兴修水利,开凿大运河,发展农业生产。隋文帝统治后期,社会繁荣,国力富足,史称“开皇之治”,隋文帝杨坚也以其辉煌的文治武功为后世所称道。
在隋朝的众多贡献中,科举制的创立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隋文帝临朝亲政后,废止了魏晋时期所惯用的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铨选官员,并多次下诏选求贤良,拔擢门第寒微却有才能的士人充任朝廷官员,科举之制由此而兴。隋炀帝杨广登基后,增设进士科,这种选官制度的特点就是公开考试,既不问出身门第,也不用州郡推荐,一律采取考试的方式来选拔官员,从而使得社会各阶层均有机会向上层流动,并汇聚于皇权之下,“寒窗苦读十余载,一朝登科状元郎”成为无数读书人的夙愿。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李世民看到新进士缀行而出时,非常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矣!”自此以后,科举制成为政府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士大夫们也都以“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为己任。
, 百拇医药
经过短暂的隋末之乱后,中国迎来了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盛唐。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一代圣主明君,目睹了隋亡悲歌,秉政后励精图治,虚心纳谏,开疆拓土,国力强盛,由此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在后世人们的心目中,“贞观之治”已成为封建时代理想社会的代名词。唐太宗所开创的大唐盛世,还得到了周边其他民族的倾慕。尤其是常年雄踞漠北的北方少数民族,他们为了表示对唐太宗的拥戴,纷纷尊称其为“天可汗”。此后,“天可汗”成为各民族对中原皇帝的尊称。“贞观之治”无疑为盛唐之世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后的“武周之治”与“开元盛世”则将盛唐推向了一个新的巅峰。
▲ 唐代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描绘的是唐朝鸿胪寺官员接待外国使节的场景,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中唐以后,儒教、道教和释教(即佛教)逐渐融合,形成了“三教合一”的局面。在社会教化方面,三教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局面的产生,无疑也引发了士大夫阶层的思想异化。韩愈以维护“仁义之道”(先王之道、圣人之道)与传统文化价值观为核心,对佛教采取较为排斥的态度。在韩愈看来,人世间存在道统,即天道、地道、人道,贯通于天地人之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均由“道”所主宰,这个“道”是超越时空的精神产物;所谓圣人,应当将法天应道与崇尚自然的法天思想,以及尽人道、行仁义的济世思想统合起来。由此可见,韩愈已初步从宗教异化的天命神权观,过渡到以道德法则为中心的客体精神世界,具有一定的朴素唯物主义色彩。柳宗元则提出“受命于生人(民)之意”,说的是王朝的建立要符合人民生存的意愿。他强调,历史的发展存在必然的规律,这是“势”而不是“神”的意志,即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本来规律。尽管唐太宗、韩愈、柳宗元等人都从各自的立场阐述了理想社会的主张,但却凸显出了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重视“民”的重要性。
▲ 韩文公祠
宋代在继承唐代璀璨辉煌的思想文化基础上,开创了新的儒学境界。缘于唐末门阀士族的衰弱消亡以及宋代科举制度的深入改革,加之宋代确立“以文治国”的政治策略,使得宋代士大夫阶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他们大多集官僚、學者、文人于一身,极具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因此在理想社会与道德建设方面也颇具新的理念和见解。范仲淹为实现“治平天下”而推行“庆历新政”,张载因“民胞物与”而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王安石以实现“国富民强”而力推“熙宁变法”,朱熹以“三纲五常”重建家庭伦理道德,叶适与陈亮则以“事功之学”强调实践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可以说,唐宋的盛世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了巅峰,是封建时代君王理想社会的实践典范。, http://www.100md.com(暨江)
值得一提的是,佛教在理想社会的主张方面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同样宣扬大同世界。与儒家倡导的大同世界、道家提倡的太平世界相比,佛教的大同世界更多的表现为诸佛净土与来世的极乐世界。在佛教的大同世界观里,人人皆可平等,即“一切众生悉皆平等”。这一平等观念,不仅及于人,而且及于众生花草树木、砖瓦砂石,并提出“凡修行者,皆可成佛”。《华严经》中的《离世间品》还列举出菩萨所具有的十种平等,即: 一切众生平等、一切法平等、一切刹平等、一切深心平等、一切善根平等、一切菩萨平等、一切愿平等、一切波罗蜜平等、一切行平等、一切佛平等。由此观之,佛教的大同世界是建立在大慈大悲大平等的基础之上,以期实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 百拇医药
唐宋时期的“盛世”之治
589年,隋灭陈统一中国,自此结束了西晋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南北归于统一。隋朝从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不少改革创举一直影响至清末。政治上,大力改革朝廷机构设置,基本确立了三省六部制的行政运作模式;同时,裁汰冗赘州县,节省政府开支,提高行政运行效率。吏治上,大力整顿吏治,规定六品以下官员也由吏部选授,地方官吏不得自辟僚佐,从而使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大为增强,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经济上,颁布均田令和租调令,切实减轻百姓负担;同时还兴修水利,开凿大运河,发展农业生产。隋文帝统治后期,社会繁荣,国力富足,史称“开皇之治”,隋文帝杨坚也以其辉煌的文治武功为后世所称道。
在隋朝的众多贡献中,科举制的创立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隋文帝临朝亲政后,废止了魏晋时期所惯用的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铨选官员,并多次下诏选求贤良,拔擢门第寒微却有才能的士人充任朝廷官员,科举之制由此而兴。隋炀帝杨广登基后,增设进士科,这种选官制度的特点就是公开考试,既不问出身门第,也不用州郡推荐,一律采取考试的方式来选拔官员,从而使得社会各阶层均有机会向上层流动,并汇聚于皇权之下,“寒窗苦读十余载,一朝登科状元郎”成为无数读书人的夙愿。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李世民看到新进士缀行而出时,非常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矣!”自此以后,科举制成为政府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士大夫们也都以“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为己任。
, 百拇医药
经过短暂的隋末之乱后,中国迎来了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盛唐。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一代圣主明君,目睹了隋亡悲歌,秉政后励精图治,虚心纳谏,开疆拓土,国力强盛,由此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在后世人们的心目中,“贞观之治”已成为封建时代理想社会的代名词。唐太宗所开创的大唐盛世,还得到了周边其他民族的倾慕。尤其是常年雄踞漠北的北方少数民族,他们为了表示对唐太宗的拥戴,纷纷尊称其为“天可汗”。此后,“天可汗”成为各民族对中原皇帝的尊称。“贞观之治”无疑为盛唐之世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后的“武周之治”与“开元盛世”则将盛唐推向了一个新的巅峰。
▲ 唐代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描绘的是唐朝鸿胪寺官员接待外国使节的场景,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中唐以后,儒教、道教和释教(即佛教)逐渐融合,形成了“三教合一”的局面。在社会教化方面,三教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局面的产生,无疑也引发了士大夫阶层的思想异化。韩愈以维护“仁义之道”(先王之道、圣人之道)与传统文化价值观为核心,对佛教采取较为排斥的态度。在韩愈看来,人世间存在道统,即天道、地道、人道,贯通于天地人之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均由“道”所主宰,这个“道”是超越时空的精神产物;所谓圣人,应当将法天应道与崇尚自然的法天思想,以及尽人道、行仁义的济世思想统合起来。由此可见,韩愈已初步从宗教异化的天命神权观,过渡到以道德法则为中心的客体精神世界,具有一定的朴素唯物主义色彩。柳宗元则提出“受命于生人(民)之意”,说的是王朝的建立要符合人民生存的意愿。他强调,历史的发展存在必然的规律,这是“势”而不是“神”的意志,即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本来规律。尽管唐太宗、韩愈、柳宗元等人都从各自的立场阐述了理想社会的主张,但却凸显出了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重视“民”的重要性。
▲ 韩文公祠
宋代在继承唐代璀璨辉煌的思想文化基础上,开创了新的儒学境界。缘于唐末门阀士族的衰弱消亡以及宋代科举制度的深入改革,加之宋代确立“以文治国”的政治策略,使得宋代士大夫阶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他们大多集官僚、學者、文人于一身,极具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因此在理想社会与道德建设方面也颇具新的理念和见解。范仲淹为实现“治平天下”而推行“庆历新政”,张载因“民胞物与”而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王安石以实现“国富民强”而力推“熙宁变法”,朱熹以“三纲五常”重建家庭伦理道德,叶适与陈亮则以“事功之学”强调实践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可以说,唐宋的盛世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了巅峰,是封建时代君王理想社会的实践典范。, http://www.100md.com(暨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