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 从“钢铁之都”到“枫叶之都”(1)
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是辽宁东部山区一年中最迷人的季节。此时,层林尽染,万山红遍。特别是本溪境内,枫叶观赏面积达26.5万亩,是当之无愧的“枫叶之都”。
本溪,地处辽宁省东南部,位于长白山脉与辽东丘陵的交界处,森林覆盖率高达76%,号称“辽宁之肺”。这里山川俊秀,地质特色鲜明,世界文化遗产—五女山山城、世界第一长的地下充水溶洞—本溪水洞、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众多著名景点皆位于境内。本溪还是辽砚的原产地,出产于此的砚石有“滑而不流墨、涩而不磨笔、养墨为群砚之首”的美譽。
本溪之名源于本溪湖。本溪湖位于本溪市内,面积虽不大,却小有名气,曾经是“关东十景”之一。湖口有清代同治年间处士高升先所书“辽东本溪湖”的刻石。湖旁筑有建于明末的慈航古寺。湖四周峰峦回抱,外阔内狭,极似犀牛角做的酒杯,故称“杯犀湖”,谐音“本溪湖”,城市便以湖为名。
, 百拇医药
本溪历史悠久,在庙后山考古中发掘出的古人类文化遗址表明,在四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我国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的空白,而且为研究东北亚人类分布和转移提供了可贵的历史资料。
我国夏商时期,本溪分别属于青州、营州管辖;战国时,属燕国辽东郡;唐代时,属安东都护府辽城州。明王朝对本溪地区的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视,成化年间,在本溪建置了清河城、碱厂、草河城堡,屯兵超千,为兵家争夺之要塞。1618年,努尔哈赤率兵攻进清河城。《明史》载有“清河即失,全辽振动”。清末,始设本溪县。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本溪的矿藏十分丰富,被誉为“地质博物馆”和“钢铁之都”,出产优质焦煤、低磷铁、特种钢。新中国的第一支枪、第一门炮、第一架飞机所用的钢都产于本溪。
, 百拇医药 如果说钢铁是本溪的立足之本,本溪水洞则是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被评为“中国最美的旅游洞穴”之一。
本溪水洞地处本溪市东部山区的太子河河畔,形成于数百万年前,总面积为3.6万平方米,容积达36万立方米,这里洞穴连环,高低错落,奇观众多。水洞全长约6000米,已开发2850米,是迄今发现的世界第一长地下暖河。
本溪水洞的洞口坐南面北,高16米,宽25米,呈半月形。洞内景观可以概括为“三洞”“三峡”“七宫”等72景。这里的“三洞”指水洞、旱洞和泻水洞。其中,水洞居中,名为“九曲银河洞”;右为旱洞,又名“蟠龙洞”;左为泻水洞,又名“银波洞”。“三峡”即芙蓉峡、双剑峡和玉象峡。“七宫”为银河宫、二仙宫、玉皇宫、北极宫、玉女宫、紫霄宫、源泉宫。
▲ 本溪水洞
, 百拇医药
水洞内,冬暖夏凉,温度常年保持在12℃。大厅正面有1000平方米的水面,宛如幽静别致的“港湾”,灯光所及,水中游船、洞中石景倒映其中,使人如入仙境。从水边的码头上船,游客能够轻松畅游水洞。洞内河道蜿蜒曲折,清澈见底,形成了诸多独特的地质风貌,故而被称为“九曲银河”。
在水洞的顶、壁、岸、滩上,分布着各种各样的钟乳,石花、石笋、石幔、石柱等色彩斑斓,令人浮想联翩。玉象峡中有“玉象”吸水,长长的象鼻插进清冽的水中,啜饮不止,不仅外形逼真,就连那急迫的神态都颇为传神。船行至奇绝惊险的双剑峡,只见洞顶钟乳剑林倒悬,万刃排空,斩妖剑尤为寒气逼人,相传吕洞宾曾用它怒斩黄龙;倚天剑长7米,从洞顶直插水面,令人不寒而栗。进入北极宫,仿佛步入了一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纯净世界,这里是水洞的最开阔处,高38米,宽50米,周围全是高大灰白的石幔。还有一鼎双钟、福寿双星、嫦娥奔月、太白神笔、巨笏凌空、麒麟望天、卧牛回首、孽龙伏诛、斜塔、猢狲岛、虎门闸等景点。畅游其间,令人不得不惊叹:“钟乳奇峰景万千,轻舟碧水诗画间,钟秀只应仙界有,人间独此一洞天。”
, 百拇医药
水洞右侧的蟠龙洞长280米,向东南方向延伸,构造奇异,形似椭圆,状如龙蟠,首尾相含。洞穴内高低错落有致,洞中有洞,洞洞相通,曲折回环。洞中有海眼、香脂壁、过缨峡、观音龛、甘露池、古生物宫等景点。
银波洞长70米,越向里走,洞体越窄,游船只能驶进半程。此洞不常开放,罕有人至,遂为蝙蝠世界。有的蝙蝠通体鲜红,似玛瑙镶嵌在岩崖上,亦是一大奇观。
本溪水洞于20世纪60年代得到开发,1983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本溪森林资源丰富,枫叶更是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当地的枫树品种十分丰富,三角枫、五角枫、十三角枫……多达十多种。在本溪19处国家级风景区中,有15处的枫叶景观非常突出;在6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都分布有成规模的枫叶景观。枫叶已成为本溪一张火红的名片,也让本溪在被称为“钢铁之城”和“北方药谷”之后,又烙上了“枫叶之都”的彩色印记。
秋游本溪,人们最想看到的必是枫叶。枫叶遮着天,天是红的;枫叶盖着地,地是红的;枫叶映着水,水是红的。在半个多月的红叶观赏期里,枫叶将本溪—桓仁公路装扮成一条风光独特的“百里枫情路”。行驶在这条全长100千米的公路上,如同在铺天盖地的色彩间穿行,令人恍若融入了一幅浓艳而韵味悠长的油画。, 百拇医药(海笛)
因湖得名钢铁城
本溪,地处辽宁省东南部,位于长白山脉与辽东丘陵的交界处,森林覆盖率高达76%,号称“辽宁之肺”。这里山川俊秀,地质特色鲜明,世界文化遗产—五女山山城、世界第一长的地下充水溶洞—本溪水洞、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众多著名景点皆位于境内。本溪还是辽砚的原产地,出产于此的砚石有“滑而不流墨、涩而不磨笔、养墨为群砚之首”的美譽。
本溪之名源于本溪湖。本溪湖位于本溪市内,面积虽不大,却小有名气,曾经是“关东十景”之一。湖口有清代同治年间处士高升先所书“辽东本溪湖”的刻石。湖旁筑有建于明末的慈航古寺。湖四周峰峦回抱,外阔内狭,极似犀牛角做的酒杯,故称“杯犀湖”,谐音“本溪湖”,城市便以湖为名。
, 百拇医药
本溪历史悠久,在庙后山考古中发掘出的古人类文化遗址表明,在四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我国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的空白,而且为研究东北亚人类分布和转移提供了可贵的历史资料。
我国夏商时期,本溪分别属于青州、营州管辖;战国时,属燕国辽东郡;唐代时,属安东都护府辽城州。明王朝对本溪地区的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视,成化年间,在本溪建置了清河城、碱厂、草河城堡,屯兵超千,为兵家争夺之要塞。1618年,努尔哈赤率兵攻进清河城。《明史》载有“清河即失,全辽振动”。清末,始设本溪县。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本溪的矿藏十分丰富,被誉为“地质博物馆”和“钢铁之都”,出产优质焦煤、低磷铁、特种钢。新中国的第一支枪、第一门炮、第一架飞机所用的钢都产于本溪。
“中国最美的旅游洞穴”
, 百拇医药 如果说钢铁是本溪的立足之本,本溪水洞则是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被评为“中国最美的旅游洞穴”之一。
本溪水洞地处本溪市东部山区的太子河河畔,形成于数百万年前,总面积为3.6万平方米,容积达36万立方米,这里洞穴连环,高低错落,奇观众多。水洞全长约6000米,已开发2850米,是迄今发现的世界第一长地下暖河。
本溪水洞的洞口坐南面北,高16米,宽25米,呈半月形。洞内景观可以概括为“三洞”“三峡”“七宫”等72景。这里的“三洞”指水洞、旱洞和泻水洞。其中,水洞居中,名为“九曲银河洞”;右为旱洞,又名“蟠龙洞”;左为泻水洞,又名“银波洞”。“三峡”即芙蓉峡、双剑峡和玉象峡。“七宫”为银河宫、二仙宫、玉皇宫、北极宫、玉女宫、紫霄宫、源泉宫。
▲ 本溪水洞
, 百拇医药
水洞内,冬暖夏凉,温度常年保持在12℃。大厅正面有1000平方米的水面,宛如幽静别致的“港湾”,灯光所及,水中游船、洞中石景倒映其中,使人如入仙境。从水边的码头上船,游客能够轻松畅游水洞。洞内河道蜿蜒曲折,清澈见底,形成了诸多独特的地质风貌,故而被称为“九曲银河”。
在水洞的顶、壁、岸、滩上,分布着各种各样的钟乳,石花、石笋、石幔、石柱等色彩斑斓,令人浮想联翩。玉象峡中有“玉象”吸水,长长的象鼻插进清冽的水中,啜饮不止,不仅外形逼真,就连那急迫的神态都颇为传神。船行至奇绝惊险的双剑峡,只见洞顶钟乳剑林倒悬,万刃排空,斩妖剑尤为寒气逼人,相传吕洞宾曾用它怒斩黄龙;倚天剑长7米,从洞顶直插水面,令人不寒而栗。进入北极宫,仿佛步入了一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纯净世界,这里是水洞的最开阔处,高38米,宽50米,周围全是高大灰白的石幔。还有一鼎双钟、福寿双星、嫦娥奔月、太白神笔、巨笏凌空、麒麟望天、卧牛回首、孽龙伏诛、斜塔、猢狲岛、虎门闸等景点。畅游其间,令人不得不惊叹:“钟乳奇峰景万千,轻舟碧水诗画间,钟秀只应仙界有,人间独此一洞天。”
, 百拇医药
水洞右侧的蟠龙洞长280米,向东南方向延伸,构造奇异,形似椭圆,状如龙蟠,首尾相含。洞穴内高低错落有致,洞中有洞,洞洞相通,曲折回环。洞中有海眼、香脂壁、过缨峡、观音龛、甘露池、古生物宫等景点。
银波洞长70米,越向里走,洞体越窄,游船只能驶进半程。此洞不常开放,罕有人至,遂为蝙蝠世界。有的蝙蝠通体鲜红,似玛瑙镶嵌在岩崖上,亦是一大奇观。
本溪水洞于20世纪60年代得到开发,1983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枫叶之都”
本溪森林资源丰富,枫叶更是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当地的枫树品种十分丰富,三角枫、五角枫、十三角枫……多达十多种。在本溪19处国家级风景区中,有15处的枫叶景观非常突出;在6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都分布有成规模的枫叶景观。枫叶已成为本溪一张火红的名片,也让本溪在被称为“钢铁之城”和“北方药谷”之后,又烙上了“枫叶之都”的彩色印记。
秋游本溪,人们最想看到的必是枫叶。枫叶遮着天,天是红的;枫叶盖着地,地是红的;枫叶映着水,水是红的。在半个多月的红叶观赏期里,枫叶将本溪—桓仁公路装扮成一条风光独特的“百里枫情路”。行驶在这条全长100千米的公路上,如同在铺天盖地的色彩间穿行,令人恍若融入了一幅浓艳而韵味悠长的油画。, 百拇医药(海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