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2023
编号:13789934
唱响梅州山歌(1)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2月1日 《百科知识》 202023
     在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崇山峻岭之间,有一处被世人称为“世界客都”的地方,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客家人之乡—梅州。梅州地处广东省东北部,北与江西赣州相连,东与福建龙岩、漳州接壤,南与广东潮汕等地毗邻,是古代客家人大举南迁后的最后落脚点,也是客家人衍播四海的发祥地。作为全国重要的客家人聚居地,梅州文化融合了客家与百越文化,形成了颇具岭南客家风韵的地方文化。梅州人素爱唱山歌,享有“山歌之乡”的美誉。除了歌颂甜美爱情之外,梅州山歌也不乏赞颂客家人举族南迁、辛勤耕耘的内容。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梅州山歌蕴含了哪些乡土古韵呢?

    

古韵终有驻足时



    梅州山歌的兴起与客家人南迁的故事休戚相关。据文献记载,西晋末年,中原动乱,常居北方的汉人被迫从富庶的中原之地逃遁至荒蛮的南方。客家先祖顺势长江而徙,之后翻山越岭,最后抵达岭南一带。客家人在繁衍的同时,也将中原文化带至南方。众所周知,古时中原地区是经济文化最为昌盛的地方,曲乐文化更是独占鳌头。从先秦时期的《诗经》百篇到汉代的“乐府民歌”,无不浸润着音乐的元素。
, http://www.100md.com
    迨至隋唐时期,人们在崇尚“雅乐”的同时,开始哼起了山歌小调。我们今天从唐诗中也可以窥见一斑,如李益吟诵的“无奈孤舟夕,山歌闻竹枝”,以及白居易在 《琵琶行》中的“岂无山歌与村笛”等,都可以寻迹山歌的身影。“安史之乱”后,客家先祖再度大举南迁,随之将中原的山歌小调带至岭南一带。除此之外,随着南方区域间交流愈发频密,江南一带盛行的吴歌也很快传至岭南。元末明初之际,客家先祖迎来了第三次大迁徙,他们从长江中下游南迁至粤东,将原本已颇为繁盛的江南文化带至岭南,形成了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并在岭南这片沃土上扎根发芽、生生不息,由此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客家山歌”文化。明代时,著名文士冯梦龙广搜民间小歌小曲,编纂有《山歌》这一民歌集,其中就收录有以客家方言创作的山歌。清末时,著名外交家、诗人黄遵宪在《人境庐诗草》《人境庐集外诗辑》等文集中,更是赞誉客家山歌为“天籁难学”“妙绝古今”,并自行创作了多首民谣山歌。

    梅州山歌充分展现了客家人淳朴善良的民風,以及对自由恋爱和田园式美好生活的期盼。然而,这些真挚情感的流露与封建礼教和伦理纲常格格不入,因而被统治者蔑视为“伤风败俗”。当时,历代官府对山歌都采取了弹压的策略,禁止百姓传唱山歌。在清代康熙和光绪年间编纂的《嘉应州志》(嘉应州,即梅州)中,对“山歌”只字未提,民间也流传着“衙门唔正官吏苛,官府出来禁山歌”的说法。进入民国以后,随着政府对地方社会控制的羸弱,山歌在民间兴盛起来,并逐渐成为独具梅州特色的民俗文化。大革命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粤东一带涌现出彭湃、叶剑英、张善铭等优秀的共产党人,他们带领穷苦的客家人进行了卓越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梅州一带开辟了革命根据地。受此影响,客家人开始用山歌传诵着对共产党的爱戴以及坚信革命必将胜利的信念。譬如,“穷苦工农商学兵,希望大家一条心;打倒军阀国民党,何愁天下唔太平”以及“走路要走路中心,大树底下好躲荫;穷人跟着共产党,千年万载不变心”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山歌代表作品。
, 百拇医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州山歌迎来了新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以传习梅州山歌文化为宗旨的民间团体不断涌现,先后出现了“梅州山歌协会”“梅州山歌剧团”等。如今,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们都可以听到悦耳的梅州山歌。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梅州山歌的曲调与创作素材也更加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

    

一唱便知客家人



    与其他地域的民间歌曲相比,梅州山歌蕴含了哪些独特之处呢?

    融合了中原民乐和岭南民乐的特点,包孕于崇山峻岭之间的梅州山歌可谓独树一帜。

    颇具古风遗韵 在表现手法方面,梅州山歌与在中原一带流传的《诗经》暗合。从歌词中可以看出,梅州山歌十分注重音韵节奏,善于运用重叠、赋比兴等表现手法。《十想郎》中所传唱的“一想亲郎……”“二想亲郎……”“三想亲郎……”等歌词,就是善用“赋”的表现方法,将女子对郎君的思念之情展露无遗。《敢放白鸽敢响铃》中所传唱的“燕子含泥难开口,想爱阿哥难出声”,用“燕子含泥”作为意喻,将女子对男子难以言说的深沉爱意以及缠绵缱绻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 百拇医药
    展现客家民风民情 与其他山歌相比,梅州山歌最大的特色就是客家调式多样、意涵丰富。宫、商、角、徵、羽是我国古代音乐主要的音调,谓之“五音”。梅州山歌以羽调式和徵调式为主,其中又以羽调式居多。羽调式的特点在于结束音在羽音上,即以lado-re-mi结尾;徵调式的特点在于结束音在徵音上,即以sol-la-do-re结尾。

    从音阶上看,梅州山歌多为五声音阶,其次是七声音阶和二声音阶,其音调多变但相对平稳,讲究婉转曲折、回声悠扬,以此表达委婉缠绵之意。在唱腔方面,梅州山歌浑圆饱满,有行云流水之韵,更有婉转的装饰音腔。事实上,梅州山歌的节奏并没有比较固定的规律,大多为即兴创作,其节奏根据表演者的情绪变化而变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抑扬顿挫的音调以及变化莫测的即兴节奏,可以充分表达演唱者丰富的内心和精神世界。

    融入客家方言语汇 客家方言是汉语十大方言之一,极具地方特色。相较于其他地域的民歌,梅州山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口语化与方言化。客家山歌的表演环境主要在田野乡间,通常是人们在劳作之余的闲暇以对唱的形式纾乏解闷,所以歌词往往都是即兴而作,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颇具灵活性。梅州山歌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运用客家方言进行演唱,使得歌曲具有显著的地方韵味,如“你莫嫌涯耕田郎(哦)”中的“涯”就是客家方言,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我”。此外,梅州山歌的歌词内容除“叙事”“习俗”“山歌号子”之外,尤以情歌居多。

    韵律节奏欢快简洁 梅州山歌最大的特点就是简洁,韵律感十足。事实上,山歌多以四句体居多,主要涵盖起、承、转、合四个乐段。在复合乐段中,每四句往往要重复某一句,如是连续变化则重复第一句,即将同一事物反复吟唱,如《有好山歌溜来等》就是将“有好山歌溜来等”这一句嵌于上、下两个乐句之中,从而在演唱中呈现出重复、变化的演唱乐体。此外,在梅州山歌之中还加入了一些诸如衬词、引子等元素,借以提升客家山歌的整体效果。, 百拇医药(古亮锋 庞颖怡)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