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2023
编号:13788735
古人也信星座吗(3)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2月1日 《百科知识》 202023
    

    ▲《新仪象法要》所载《浑象北极图》与《浑象南极图》(伊世同摹本)

    宋代时,十二星宫的说法已广为传播。从现有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出土文物中,我们不难发现,星座文化已成为中国占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北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年)刊刻的《炽盛光佛顶大威德销灾吉祥陀罗尼经》,其经卷之首的插图就是一幅环状的十二星宫图。位于苏州盘门内的瑞光寺塔,就出土有北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刊刻的《大隋求陀罗尼经咒》,其经卷中就载有一幅十二星宫图。此外,河北张家口宣化县出土的辽代墓葬壁画中,还遗存有一幅十二星宫图。据考证,这座墓的主人为辽代汉族士绅张世卿,他卒于辽天庆六年,即1116年。由此可知,北宋年间十二星宫图已广为流传,并成为宗教及墓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百拇医药
    星座文化还走进了宋代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北宋文士傅肱编纂有《蟹谱》一书,书中记述了大量有关螃蟹的典故,指出“十二星宫有巨蟹焉”。南宋文士陈元靓在其所撰写的一部家居日用百科全书《事林广记》的“天文类”中,提到了一张《十二宫分野所属图》,并将十二星宫与《禹贡》所载的十二州相搭配:宝瓶配青州,摩羯配扬州,射手配幽州,天蝎配豫州,天秤配兖州,处女配荆州,狮子配洛州,巨蟹配雍州,双子配益州,金牛配冀州,白羊配徐州,双鱼配并州。南宋诗人陈恕在《桂枝香》小词中吟诵过螃蟹,其词曰“秦星夜映,楚霜秋足”,陈恕所说的“秦”,即为秦地雍州,借指螃蟹。

    

文人与星座的不解之缘



    谈及宋代文人对星座文化的痴迷程度,就不得不提北宋大文豪苏轼。苏轼一生坎坷,才情极高,诗词厨艺俱佳,但在仕途上却一直不受重用。他因一篇《上神宗皇帝书》反对王安石变法,而遭致变法派的挟私报复,污蔑其在扶父亲苏洵灵柩返乡时,偷贩私盐。面对这一诬名,苏轼选择缄默,后被贬谪至黄州(今湖北黄冈)为官。此后,他又因针砭时弊,再度被贬至岭南为官,甚至一度被捕入狱。面对坎坷的仕途,苏轼却始终怀有刚毅坚韧的性格,或许这与他对星座研究颇深有关。可以想见,苏轼本人早已从占星之中,测算出自己多舛的命运。苏轼曾不止一次地感慨,自己与唐代诗人韩愈一样都是摩羯座,可谓是同病相怜,命格不好,注定一生多谤誉。其在所著《东坡志林·命分》中就感叹道:“退之诗云:我生之辰,月宿直斗。乃知退之磨蝎为身宫,而仆乃以磨蝎为命,平生多得谤誉,殆是同病也!”
, 百拇医药
    若想揭开此中缘由,就不得不提及韩愈所写过的一首诗—《三星行》,诗中有言:“我生之辰,月宿南斗。牛奋其角,箕张其口。牛不见服箱,斗不挹酒浆。箕独有神灵,无时停簸扬。”大意说的是,韩愈出生之时,恰逢月在斗宿,因不见牵牛星守护,故一生注定颠簸坎坷。苏轼诵读了韩愈的《三星行》之后,念及自己星座与其相同,心中顿生悲戚之感。在宋人看来,摩羯座是个不吉祥的星座。南宋末年的政治家、素有“宋末三杰”之称的文天祥写有《赠余月心五首》《赠曾一轩》等几首赠答诗,诗中均提及摩羯宫,即“我有斗度限所经”。所谓“斗度”,指的就是斗宿之度,若是摩羯,命中似乎亦属摩羯宫。但文天祥的气度却迥异于众人,他虽对星命一类的宿命论颇有兴致,但毕竟“未来不必更臆度,我自存我谓之天”。在文天祥看来,星座之说只是假托自己现在的处境罢了,更重要的还是要依靠自己去主宰命运。南宋另一位政治家、素有“庐陵四忠”之一的周必大,也曾感伤自己是摩羯宫。他在一首赠友人诗中说:“亦知磨蝎直身宫,懒访星官与历翁。”但据学者考证,周必大并非摩羯座,而是宝瓶座。由此观之,宋人已将摩羯视为恶星,颇有一黑到底之意。
, http://www.100md.com
    宋代文人为何对星座文化如此追捧呢?或许这与宋代文士身处的政治环境有关。隋唐之际,虽已开科取士,但门阀势力和身份贵贱仍大行其道,科举对社会阶层流动的影响远不及宋代以后深远。两宋之际则不然,朝廷以文治国,重文而抑武,文士直抒胸臆呐喊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与其可通过寒窗苦读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无限憧憬有关。在宋代士子看来,出生门第不再是决定个人仕途命运的唯一评价标准,他们相信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和努力去改变命运。他们对未来既怀有无限憧憬,似乎又颇为感怀惆怅。在此背景下,个人命运与星命之术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或许这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的人们对自我价值的重视和冀望。

    ▲ 广东省佛山市雷岗公园中的魁星阁

    不仅是文士,就连君王也对星座之术颇为迷恋。据说南宋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王—宋理宗赵昀,在荣登大宝之前,就请权臣史弥远为其找星术之士推算星命。因测算出有帝王之命,遂对史弥远颇为倚重。随着星座文化的普及与发展,底层百姓也效法君王和士绅对星座之说颇为热衷,七月七拜魁星遂由此而来。清代学者俞樾作诗考证说:“宋代有轶事,流传自淳熙。魁星始临蜀,又向吴中移。及乎胪唱日,试卷帝亲披。甲乙忽互移,甲蜀乙吴儿。始叹太史言,占验不我欺。可知魁星重,自宋非今兹。”诗中说的就是发生在南宋淳熙年间以魁星喻指状元的故事。受此影响,民间百姓常以拜魁星祈求科场蟾宫折桂,子嗣平步青云。宋人对魁星敬之拜之,必建庙立祠以安之供之。供奉魁星之所,被称为魁星堂或魁星楼。直至现在,全国各地仍遗存有众多以魁星楼、魁星阁、魁星台为名的古建筑,它们大多建于文庙、乡学、书院周边,以供当地文士或心怀功名的百姓供奉祭拜。

    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的星座文化不仅在中原一带颇为流行,而且还远播日本、朝鮮等地。今天在日本京都教王护国寺内收藏的一幅佛教占星图像—《火罗图》,就是一张绘于日本北朝时期永和二年,即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的佛教仿制摹本,其中就记载有星宫之名。在日本文化中,人们使用七曜来指代周期,并一直沿用至今。, http://www.100md.com(黄睿涵 君懿)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