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百科知识》 > 202023
编号:13789079
“魔都”里的徐家汇与光启公园(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2月1日 《百科知识》 202023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徐光启亲赴南京拜访焦竑。在焦竑的引荐下,徐光启见到了慕名已久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东西方两位杰出的科学家就此成为莫逆之交。在利玛窦的引导下,徐光启开始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并接受天主教洗礼,成为天主教徒。在封建士大夫恪守“夷夏严防”观念的时代,徐光启接受洗礼并成为天主教徒是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事实上,中国古代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并未因地理隔阂而停滞,始终处于互融互通的过程之中。利玛窦来华传教时,就十分注重将天主教教义与中国习俗相融合。初到广东之时,他以僧自称,后又自称为儒,努力学习儒家教义,并穿着儒家服饰,主动学习中国文字,阅读中国典籍,尤其注重用中国儒学思想引证基督教教义。利玛窦所著的《天主实义》《畸人十篇》等,均从诠释儒家学说的角度,表达了他反对佛教、排斥空疏宋儒理学的观点。尤其是《天主实义》二卷,抄本风行,传诵一时。该书是利玛窦宣扬天主教,融合儒家与天主教教义的重要著作。徐光启也正是在阅读此书后,决意接受天主教洗礼的。
, http://www.100md.com
    ▲ 徐光启与利玛窦

    利玛窦不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年长徐光启10岁。徐光启犹如遇见恩师一般,对利玛窦的见识与博学十分倾慕;利玛窦也十分敬仰徐光启的儒雅与才学,两人都认为对方是此生难得的良师益友。徐光启在《天学初函·二十五言》跋中,称赞利玛窦不愧为“海内博物通达君子”。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冬,徐光启和利玛窦开始联袂合作,共同翻译了古希腊著名数学名著—《几何原本》。为了更好地向中国士大夫介绍西方数学研究的成果,两人“求合本书之意,以中夏之文重复订政,凡三易稿”。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这部旷世翻译巨著最终面世,并在北京付梓刊印。清代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对《几何原本》评价甚高,指出:“光启序称其‘穷方圆平直之情,尽规矩准绳之用’,非虚语也。又案:此书为欧逻巴算学专书,且玛窦序云‘前作后述,不绝于世’,至欧几里得而为是书,盖亦集诸家之成,故自始至终,毫无疵类。加以光启反复推阐,其文句尤为明显。以是弁冕西术,不为过矣。”

, 百拇医药     

非同一般的科学家



    徐光启毕生以富国强民为己任,他重农贵粟,潜心研究农政。万历三十五年,徐光启回到上海为父亲守孝。其间,正值江南惨遭两百年未有之大水灾,田间稻谷颗粒无收。目睹灾民惨状,徐光启心急如焚。他凭借多年潜心研究,在上海县南门外的桑园内试种甘薯、芜菁等高产杂粮。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甘薯试种成功,成功解决了灾民口粮问题。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徐光启因与朝中一些大臣意见不合,遂告病前往天津。在休养期间,徐光启屯田垦殖,并在房山、涞水两县开渠种稻,进行各种农业实验,先后撰写了《宜垦令》《农书草稿》《北耕录》等书。徐光启躬执耒耜之器,亲尝草本之味,随时采集,兼之访问,正是在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徐光启于天启七年(1627年)编纂成了《农政全书》,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完备的一套农学百科全书,它汇集了古代农书的精华,总结了徐光启一生的农政经验,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进步。除了种植水稻外,徐光启还在天津试种和培育了多种花卉。正是在徐光启的带动和影响下,天津出现了一批又一批花农,并逐步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花卉种植基地。
, http://www.100md.com
    徐光启不仅精通农学,还善练兵法。他从小就喜读兵书,主张“强国必以正兵”。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首领努尔哈赤带兵南下,屡次进犯辽东,并在萨尔浒大败明军,京师震动。为此,朝廷急召徐光启入宫商议。徐光启眼见事态危急,遂上疏朝廷,决意在通州练兵。在他的操练下,拱卫京师的卫戍兵士战斗力骤然提升,迟滞了后金南下的进程。崇祯二年(1629年),徐光启仿西洋舰炮,研制并督造了红夷大炮,一时间威震宇内。他还编纂了《徐氏庖言》,其中涉及的军事理论和枪炮技法,影响深远。

    ▲ 徐光启墨迹册页 明代

    ▲ 徐光启《农田施肥札记》 明代
, 百拇医药
    徐光启还是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利玛窦借助西方地理学知识,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这是目前能考证的最早引进中国的新型世界地图。其中,明确标明地球是圆的,刻有经纬度、赤道、五带,并正式介绍了世界五大洲的轮廓。徐光启还撰写了《题万国二圜图序》,作为《坤舆万国全图》的地图注记。崇祯二年,徐光启被擢升为礼部左侍郎,因钦天监推算日食失准,崇祯皇帝同意由徐光启主持开局修历。为此,他经常夜登观象台,亲自主持观测、实验。多次实测的结果表明,新历法比《大统历》和《回回历》要精确得多,以“分”來预测日食、月食发生的时间,这是当时所能达到的最高精密度。 崇祯五年(1632年),在徐光启的主持下,《崇祯历书》编撰工作基本完成,该历书融通古今,兼采中西,是中国近代历法的基石。

    综观徐光启的一生,清贫俭朴,堪称廉相,“室广仅丈,一榻无帏,则公卧起处也。公静默好学,冬不炉、夏不扇”;官至礼部尚书后,却始终偏居上海一隅,他与当时上海富宦潘允端形成了“潘半城,徐一角”的鲜明对照。他为官正直,不畏权贵,不与阉党同流合污,曾遭弹劾闲住七年。徐光启被册封为庆王后,拒收馈礼。他在通州练兵,自掏腰包购炮养兵。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南京礼部侍郎沈榷上疏要求禁天主教,发起南京教难,囚禁、驱逐传教士。在人人自危、惟恐惹祸上身之际,徐光启却挺身而出,向朝廷上《辨学章疏》,为传教士辩护,同时还亲自撰写了《致澳门耶稣会巡按使神甫上葡萄牙国王书》,延续了中西方文化交流血脉。, 百拇医药(董强)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