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禾木 写意水墨(1)
世外桃源
禾木全称“禾木喀纳斯乡”,位于新疆北部布尔津县境内,在喀纳斯湖的东面,与蒙古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接壤,是一个只有几百户人家的小村落,也是我国境内仅存的三个图瓦人村落(即禾木村、喀纳斯村和白哈巴村)中最远和最大的村庄,保留了很多原生态风貌。
小村隐匿于沟谷深处,当地的房子全部用木头、石块和泥土垒砌而成。从雪山流下的雪水汇集成一条清澈的小河从村子缓缓流过,河谷上架设着许多造型古朴的木桥,它们是禾木的标志性建筑—禾木桥。这些用原木架设而成的木桥经历了多年喀纳斯冰川融水的冲击,古旧而敦实。禾木桥对岸是一大片白桦林。
▲ 禾木河即使在冬天也不结冰
, http://www.100md.com
▲ 秋日禾木村的白桦林
禾木村最引人入胜的是这里如瑞士一般的纯净风光:阿尔泰山犹如一座高耸入云的天然屏风,从山脚到山顶垂直分布着草原、阔叶林、针叶林、亚高山草甸、永久冻土带,再往上是冰川、雪山等景观带。春夏时节,在广袤无垠的高山草甸上,青翠欲滴的草丛中散落着姹紫嫣红的野花,三五成群的牛羊在暖阳下悠闲地吃着青草,远处,牧民们的白色帐篷顶上升起缕缕炊烟,整座村子都笼罩在安详与宁静之中。到了秋天,层林尽染,万山红遍……醉人的秋色也是禾木村极为出名的景观之一。据一位多次来此拍摄的摄影师说:这里的每一个季节都有好景可取。
从布尔津县驶入禾木,在进村的路口四望,原始森林中的河谷静谧而悠然。正对面的一处山峰呈现出优美的曲线,这就是“苏鲁乔克”—美丽峰。在哈萨克语中,“苏鲁”意为少女的美貌。山峰一侧是树木,一侧是草地。河流的两岸是禾木居民的木栅院落,院中矗立着几间尖顶木屋,与童话中的精灵小屋别无二致。
, 百拇医药
这些木屋极富特色,它们是由村民将直径三四十厘米的原木两端挖槽后,相互嵌扣,一根根向上垒建而成,既保暖又防潮。原木之间用一种被当地人称为“努克”的高原苔藓填塞缝隙,利用苔藓遇水膨胀的特点来提高木屋的气密性能,用以阻隔寒潮与冷风。屋顶普遍采用“人”字形坡屋顶,以适应北疆山地降雪量大的气候环境。小木屋基本有大半截埋在土里,以抵挡这里将近半年的大雪封山期的严寒。房门则一律朝东开。他们不砍活树。
由于木头小屋方方正正,整座村庄看上去也显得有棱有角。那一个个曲折半开的木栅栏皆为松木,经历漫长岁月,变成了温暖的金黄色。村中的小路延伸到四周的松林深处。放眼望去,周围的山脉犹如一双大手,将禾木托在掌心里。
图瓦家园
居住在这些小木屋中的居民都是图瓦人。图瓦人历史悠久,隋唐时称“都播”,元称“图巴”“秃巴思”“乌梁海种人”等,晚清《新疆图志》称其为“乌梁海”人。图瓦人有着独特的语言、风俗、信仰和生活习惯,勇敢而强悍,世代以放牧、狩猎为生,善骑马,善滑雪,聚居于深山密林之中,沿袭传统的生活方式。关于其来源,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图瓦人是蒙古族一个古老的分支,于400年前由蒙古迁入;也有人认为,他们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下的士兵家眷;还有人认为,图瓦人的祖先在500年前从西伯利亚迁徙而来。
, 百拇医药
图瓦人多穿蒙古长袍、长靴;以奶制品、牛羊肉、面食、奶茶和奶酒为主要饮食。在一年一度的“敖包节”中,他们都会举行赛马、射箭、摔跤等竞技活动。图瓦人没有文字,语言是唯一能够传承其历史的载体。他们信奉萨满教和喇嘛教,每年都举行祭山、祭天、祭湖、祭树、祭火等宗教祭祀仪式。在音乐、服饰、器具以及婚丧等方面,有其独特性。
图瓦人热情好客。随便走进一户人家,热情的主人都会端来奶酒、酸奶、奶茶、奶疙瘩等请你品尝。在图瓦人家里,你还会看到一种名叫“楚尔”的乐器。这种形状奇特的蒙古族乐器是汉朝时在西域流行的“胡笳十八拍”乐器中的一种,吹奏出来的声音深沉舒缓、悠扬婉转,十分动听。
历史记载,这些图瓦先人们来到这里也就是200多年。在定居禾木以前,他们住在山下,禾木只是他们冬季的狩猎场。为了熬过漫长的冬季,他们在禾木用圆木盖了一种半地窝子的临时住房。
1918年,猎人们发现禾木河畔来了许多白皮肤、白头发的人,这些人在禾木河边盖房、种地、放牧,猎人们称他们為“白毛子”。这些“白毛子”是俄国“十月革命”后到此避难的白俄罗斯贵族。夏季,猎人们为“白毛子”打工,以换取粮食和布匹;冬季,他们仍旧狩猎,用野兽毛皮与“白毛子”交易武器。慢慢地,猎人们也就在禾木定居下来。
, 百拇医药
▲ 冬夜禾木
▲ 图瓦人居住的毡房内部
▲ 楚尔是图瓦人的一种乐器
逃难至此的“白毛子”带来了种植、养殖技术,其中就包括欧洲的养蜂技术。1959年后,在禾木一带避难的白俄罗斯人远走澳大利亚,而将带来的高加索黑蜂留在了当地,最终酿就了珍贵的禾木蜂蜜。禾木出产的蜂蜜的价格远比普通蜂蜜贵,贵就贵在当地的生态环境上:禾木蜂蜜呈罕见的白色,含花粉少,且含有多种中药成分。最重要的是,禾木蜂蜜的采蜜期只在7月份,产量极少。, 百拇医药(张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