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06年第5期
编号:11269026
开放式脐部护理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日 郑 霞 利梅芬
第1页

    参见附件(127KB,1页)。

     【关键词】 脐部;开放式;观察

    新生儿出生时脐带剪断后脐部常用无菌敷料覆盖包扎,为探讨敷料覆盖包扎时间的长短是否对脐部有影响,我们选择了100例新生患儿进行两种脐部护理方法。即用敷料覆盖包扎(覆盖护理)和不用敷料覆盖包扎(开放护理),对两种方法进行了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本组新生患儿共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开放组50例,覆盖组50例。患儿中男48例,女52例,胎龄32~41周 ,日龄12小时~2天,体重2100~4100 g,其中颅内血肿12例,早产儿2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0例。其它11例,入院时脐残端用棉线结扎,无渗血,部分病例脐部稍微潮湿,脐轮无红肿。住院时间最长12天,最短2天。平均住院天数5.6天。2组病例的脐部情况、胎龄、体重、所患疾病及住院天数均无明显差异。

    2.方法 ①覆盖组:新生儿入院时均给予沐浴(重病者除外或病情稳定后给予抹身),并进行脐部清洁消毒处理,脐部有敷料者除去脐部覆盖敷料,用2%碘酊消毒后,再用75%酒精脱碘,然后于脐部再覆盖一次性无菌敷料,并更换经过高压灭菌的住院被服。以后每天早上沐浴时按上法进行脐部护理1次,并更换敷料,下午打开敷料用75%酒精、2%碘酊再进行脐部护理1次。②开放组:方法与覆盖护理组相同,但脐部不用一次性敷料覆盖。每日注意观察两组病例脐部情况如脐窝潮湿渗血、脐轮红肿感染等。

    3.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观察结果表明开放组和覆盖组比较,在脐窝潮湿方面,开放组与覆盖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脐窝潮湿伴渗血、脐轮红肿及出院时脐带未脱落结果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种脐部护理方法的比较(略)

     讨论

    1.新生儿脐部是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特殊部位,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极易发生局部感染,甚至发生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因此,做好新生儿脐部护理,预防脐部感染是新生儿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新生儿出生时,脐残端通常用消毒的无菌敷料覆盖包扎脐部,其目的是为了保持脐部清洁,避免脐部感染。但本次对比观察结果显示,脐部采用无菌敷料覆盖包扎,脐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比不用无菌敷料覆盖包扎的发生率高,开放护理方法虽然表面没有无菌物覆盖,但与覆盖组对比,脐部情况却比覆盖组好,这可能是脐部覆盖包扎时局部通气不好,水分不易蒸发,致脐部残端陈旧组织变性渗液,潮湿不洁是导致脐部感染及脐带脱落延迟的主要原因。开放式脐部护理,让脐部暴露于空气中,脐部可保持干燥,避免包扎覆盖脐部敷料对脐部的磨擦刺激增加创伤及出血,也避免包扎覆盖导致局部通气不良、局部潮湿,利于细菌生长而发生感染。而开放护理便于观察脐部,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2.在进行脐部护理操作时,开放护理方法通常只需半分钟时间就能完成每例患儿的脐部护理,而覆盖护理法由于需要用无菌敷料及胶布覆盖脐部,或小心掀开覆盖敷料等动作,所需时间常需要1分钟左右,相比之下,开放护理方法能节省更多时间用于其它护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另外,采用覆盖护理方法时,不但每天需更换无菌敷料,有时还由于敷料或胶布与脐部皮肤组织相粘,导致娇嫩的皮肤发红。在更换敷料时可致患儿不适或疼痛而啼哭。笔者认为,每天更换敷料既浪费时间,增加工作量,也浪费材料,增加病人经济负担。而采用开放式脐部护理方法不但减少操作时间,避免脐部感染,还减少材料支出及住院费用。

    3.新生儿脐部感染与医务人员的操作及环境密切相关[1],因此,我们在进行脐部护理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对手常规清洁消毒,防止带菌的手污染脐部,并加强病室空间及物表的清洁消毒,患儿入院后使用的衣服包被应高压灭菌,尽可能在各环节上做好脐部感染的预防工作,避免或减少脐部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菊飞.81例新生儿脐部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26.

    (编辑:凌 琼)

    (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广西钦州 535000)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7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