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06年第6期
编号:11334988
经颈外静脉留置针静注诺维本预防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1日 黄石群 梁艳芳 胡敏芝 龙碧霄
第1页

    参见附件(256KB,2页)。

     【摘要】 目的 观察经颈外静脉留置针静注诺维本(NVB)预防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应用NVB静脉化疗的患者分为上肢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组(A组)20例和颈外静脉留置针组(B组)44例,观察两组用药后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A组和B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95.00%、4.5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1.03,P<0.01)。结论 颈外静脉留置针可减轻NVB对静脉的损伤和刺激,对未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而又必须静脉使用NVB的患者是又一理想的用药途径。

    【关键词】 颈外静脉留置针;诺维本;静脉炎

    诺维本(NVB)属于长春花生物碱类抗肿瘤新药,是目前单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对转移性乳腺癌、晚期卵巢癌、恶性淋巴瘤有效[1]。但本品属强刺激性化疗药,静注药物外渗可引起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甚至可能出现坏死改变[1]。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甚至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我科于2004年9月至2006年4月观察两种用药途径静注NVB后静脉炎的发生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64例患者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56.6岁;其中肺癌38例,乳腺癌24例,卵巢癌2例。将2004年9月~2005年1月的20例患者为A组,2005年2月至2006年4月的44例患者为B组,两组病例在年龄、病情、化疗方案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化疗方案 NP(NVB加顺铂DDP),NA(NVB加阿霉素ADM);NVB 25~30 mg/m2加入生理盐水40 ml静注,第1天、第8天;DDP 20~30 mg/m2连续应用3~5天;ADM 40~50 mg/m2,第1天。应用NVB前后均用生理盐水100 ml加地塞米松5 mg冲管。

    3.静脉炎的临床分型[2] ①红肿型:沿静脉走行皮肤红肿、疼痛、触痛。②硬结型:沿给药静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③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肿胀形成瘀斑至皮肌层。④闭锁型:静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

    4.给药方法 A组采用上肢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给药,B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给药。观察两组给药后静脉炎的发生率。

    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χ2检验。

    结果

    A组发生红肿型、硬结型、坏死型、闭锁型静脉炎的病例数分别为3、9、6、1,共19例,占95.00%;而B组仅发生红肿型及硬结型静脉炎各1例,共2例,占4.55%,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χ2=51.03,P<0.01,差异有显著性,B组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

     讨论

    NVB属于碱性较强具有发泡作用的药物,静脉注射时局部血管内药物浓度较高,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药物外渗,即使药物没有外漏,也可能引起局部坏死[3]。有报道使用诺维本后静脉炎发生率高达93.3%[4],本观察中A组出现静脉炎的病例在用药期间没有发现药液外漏的现象,但在用药后的1周内均发现不同程度的静脉炎,发生率为95.0%,与文献报道相似。如何寻找一条理想的用药途径一直是化疗专科护士研究的护理问题。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位置表浅,显露清楚,管径粗,成人最大外径可达0.8~1.0 cm,血流量大,经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注化疗药物能迅速被稀释,减少了对血管内膜的刺激,且由于套管针可漂浮于管腔内,对血管内皮机械损伤小,因而静脉炎发生率低,B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仅为4.55%,穿刺在直视下进行,成功率高,操作简单,穿刺体位要求不高,颈部不必过伸,只需头部略转向对侧即可。中心静脉置管是指导管头必须位于上腔静脉右心房交界处,通过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头静脉或正中静脉进入上腔静脉入口,通过股静脉、大隐静脉进入下腔静脉[5]。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如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股静脉穿刺置管等操作复杂,不易掌握,危险性大,如误伤可致血气胸等,且局部感染占中心静脉导管有关感染并发症的17%~45%[5]。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的PICC置管术(即经外周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虽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并发症少,但化疗间歇期暂停输液期间,仍需每周通管、换药1~2次,带管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如拔管后又需再次置管,不仅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穿刺成功率也随着置管次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由于PICC管道的机械刺激作用,静脉炎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静脉炎发生率为2.6%~9.7%[6]。而颈外静脉留置针费用低廉,仅为中心静脉置管的1/5~1/10。由此可见,颈外静脉留置针与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比,其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操作掌握难易程度、安全性、经济费用等方面更占优势,是NVB又一理想的用药途径。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利用颈外静脉,笔者建议,化疗用药期间左右交替使用颈外静脉,化疗后水化期间尽量使用上肢的外周浅静脉,这样更利于颈外静脉的修复,保证下一化疗周期的正常使用。

    参考文献

    [1]康鲁平,程惠华.肿瘤科用药手册[M].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78-180.

    [2]杨秀丽,曹裕才,阎素珍.静脉治疗[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198.

    [3]韦 红.异长春花碱不同给药方法的观察与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8):42.

    [4]张超另,方爱军.减轻去甲长春新碱所致局部反应的给药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3):227.

    [5]戴建华,叶文琴,袁彬娥.中心静脉置管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78.

    [6]郑春辉,王 凤,陈强谱.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及防治[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700.

    (编辑:梁明佩)

    (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化疗二科,广西梧州 54300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