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1986KB,3页)。
【关键词】 脾功能亢进;脾动脉部分栓塞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2-0195-03中图分类号:R 551.105 文献标识码:B
脾功能亢进是一种综合病征,伴有脾脏体积增大,外周血液中全血细胞减少,实验室检查出现外周血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是诊断的主要依据。目前,脾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脾肿大伴脾功能亢进,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脾动脉栓塞不但成为一种安全、微创、简便、康复快的治疗方法,而且可以进行脾动脉分支和定量的选择性栓塞,并可重复多次进行栓塞,有逐渐取代外科脾切除的趋势。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2年至2007年期间行脾动脉部分栓塞20例,现将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收集长期肝硬化引起门静脉高压症伴脾功能亢进和中晚期肝癌伴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共2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和左季肋部肿物,肝癌伴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患者,除上述表现外常有上腹部隐痛,消瘦,纳差,肝脏肿大等。全部病例的原发病未恶化至极期,肝功能处于A、B级,脾脏中等程度增大,实验室检查外周血液中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全身状况较好,拒绝或不能耐受脾切除的患者。但是脓毒血症、巨脾同时伴有全身状况较差、肾功能严重损害、凝血酶原时间低于70%的病例均属禁忌,不在本组病例范围内。22例均进行了脾动脉部分介入栓塞治疗,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6岁。22病例中单纯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6例(4男2女),约27.2%,肝癌伴肝硬化脾功能亢进16例(11男5女),约72.8%。
2.栓塞方法 单纯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的病例,只行脾动脉部分栓塞治疗,而肝癌伴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病例,进行脾动脉部分栓塞的同时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全部病例于栓塞术前3天应用氧氟沙星静滴,充分做好术前准备,介入手术均采用Seldinger’s,法于局麻下经皮股动脉穿刺,置入4F动脉鞘,在电视监视下,用4 F Cobra导管超选择性插管至脾门后,接高压注射器,按4 ml/s,共4 s进行脾动脉造影,分别摄取清晰的动脉期、实质期及静脉期的DSA图像,详细了解脾脏大小、血管分布及脾门静脉情况后,确定使用栓塞材料的类型、数量和栓塞范围。栓塞材料采用1 mm×1 mm×1 mm明胶海绵颗粒(将明胶海绵颗粒高压灭菌处理)和/或金属弹簧圈,将导管超选至脾段动脉后,把准备好的栓塞材料沿导管注入,再行脾动脉造影,根据栓塞前后造影剂在脾动脉血管内的流动情况来断定,脾动脉的血流明显减慢则达到40%~60%[1],如果一次性栓塞效果不满意,可重复行多次栓塞;栓塞术后常规用氧氟沙星及甲硝唑静滴至体温正常预防感染,地塞米松10 mg静滴3~5天减轻脾动脉栓塞后的反应。实验室检测栓塞治疗前的血象和栓塞术
后1周、2周、4周的血象对比,同时进行腹部B超或CT平扫加增强扫描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86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