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10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1976606
鸡胚地龙接骨膏治疗骨折的实验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日 沈振华,胡建山,赵苏萍,李 溥,李文忠,覃家永,宋锡伦
第1页

    参见附件(1994KB,4页)。

     2.动物分组 10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60只,由贵阳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统一提供,体重(2.0±0.2)k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及开放组,每组各20只。

    3.动物模型制备及治疗方法 所有动物于实验前禁食12 h,按体重剂量30 mg/kg静脉注射3%戊巴比妥钠麻醉,左前臂皮肤去毛,用碘酒、酒精常规消毒,局部作一切口,剥离骨膜。于旋前圆肌止点远端用双锯片造成右侧桡骨中段3 mm宽的骨缺损后,缝合伤口,不作任何固定。术后用抗生素3 d,并随机分为3组分笼喂养。造模后1日,治疗组待伤口干燥后,外敷鸡胚地龙接骨膏,每只动物取该膏药25 g,约相当于人的等效剂量,平摊于无纺石膏药棉上,以骨折处为中心宽大约5 cm,环状包裹,外用绷带、胶布固定,每7 d 换药1次。对照组不外敷药,仅以相同大小外用绷带、胶布固定,更换时间与治疗组相同,术后第1天即开始口服伤科接骨片,每天150 mg/kg,相当于人的等效剂量。开放组不外敷药,仅以相同大小外用绷带、胶布固定,更换时间同治疗组。三组试验时间为28天,饲养条件相同,研究期间三组均无动物死亡。

    4.观察指标及方法

    (1)X线检查 术后7、14、21、28天三组动物分别在48 kV,25 mA,0.12 s,50 cm的投照条件下进行X线摄片,以观察骨折修复过程和效果。

    (2)抗折力测试 采用直接抗折力方法,取兔完整桡骨标本。剔除骨膜,测试时以骨折处为中心,跨距5cm,谨慎添加重量至标本自骨折处折断,得抗折力(单位:g)。

    (3)组织学观察 术后7、14、21、28天各组随机杀死5只新西兰白兔,取下右侧桡骨,10%甲醛固定,混合脱钙液脱钙,逐级脱水,石蜡包埋,每只兔作2张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

    (4)骨痂积分 每个标本切片镜下所见4种骨痂(外骨痂、内骨痂、桥梁骨痂、联接骨痂)记分按:血肿1分,纤维(成纤维细胞)2分,软骨细胞和类骨细胞3分,小梁骨4分,计算所得分相加为总分。

    (5)骨痂内骨系细胞立体定量分析 在HE染色切片上,取骨痂远、中、近3个视野,利用微机图像处理系统处理切片图像,分别计算出骨折后7、14、21、28天骨痂内成骨细胞的平均体积密度(Vvt),平均体积(Vv),数量密度(Nv)。

    5.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三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NewmanKeuls法),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X线检查所见 术后14天,治疗组动物右桡骨折处已有明显骨性骨痂形成,局部增粗,骨密度较高,骨折线不清,但断端骨髓腔未通。而对照组在骨折处仅见纤维性骨痂,骨痂密度较低,骨折线清楚可见。开放组动物伤肢局部软组织肿胀明显,未见有骨痂形成,断端无骨连接,骨折线清楚。术后第21天,治疗组动物伤肢已完全愈合,骨折线消失,断端骨髓腔再通,骨皮质厚度与健侧完全相同。对照组动物伤肢局部已形成了骨性骨痂,但骨髓腔未通。开放组动物伤肢局部仅生有大量纤维性骨痂,密度较低,断端清楚可见。术后28天,治疗组动物骨小梁排列较规则,分布较均匀,连续性好,顺力线排列,骨折端修复的塑形基本恢复到解剖形态。对照组和开放组显示骨折处膨大状,塑形效果差。

    2.三组抗折力比较 同一时间测试抗折力,测试跨距5 cm。术后7天三组抗折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4、21、28天时治疗组、对照组桡骨标本抗折力较开放组显著增强(P<0.05或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3.三组组织学观察治疗组动物术后7天,外骨痂中含有较多的成纤维细胞和纤维性结缔组织及新生的毛细血管,骨生成细胞数量较多,呈群存在,位于幼稚骨小梁边缘有众多呈层排列的成骨细胞;术后14天,骨小梁进一步成熟,呈网状或海绵状,功能活跃的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与功能活跃的破骨细胞同期发挥作用,进行内外骨痂塑建和改建,部分骨小梁被吸收;术后21天,内外骨痂改建、塑建进一步完善,骨髓腔已通,骨折线消失,骨折被修复;术后28天,骨折处大部分可见内外骨痂已桥接,与相连的健康骨相近似,骨小梁数量较多,顺力线排列,骨髓腔全部已贯通,血管丰富,可见大量密集排列整齐的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数量少。对照组动物至21天,内外骨痂处于塑建和改建阶段,而开放组在骨折处有大量纤维组织和成纤维细胞,仅见大量成骨细胞,断端依然明显;至28天,对照组、开放组两组骨痂生长稀疏,排列紊乱,外骨痂数量大、较厚,未形成与健康骨形态相近的致密性骨皮质,骨小梁大部分未会师桥接,骨折处可见较多纤维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部分标本软骨化骨不全,骨髓腔未再通。

    4.三组骨痂积分比较 每个时间段动物数为5只,每只兔作2张切片,每组观察10张切片。术后7天三组骨痂积分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4、21、28天治疗组骨痂积分与开放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骨痂积分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5.三组不同时期骨痂内骨系细胞立体定量比较 每个时间段动物数为5只,每只兔作2张切片,每组观察10张切片。术后7、14、21、28天三组Vvt、Vv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28天三组Nv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术后7、14、28天Vvt、Vv、Nv三项指标定量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开放组 (P<0.05或0.01)。见表3。

    讨论

    骨折属于中医损伤“血瘀证”范畴。中医认为,骨折损伤气血,导致血液离经妄行,恶血留滞,形成血瘀,以致气血运行不畅,瘀积不散。气血瘀阻,经络闭塞是创伤骨折的病机核心。历代医家均把药物外敷视为治疗骨折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祖国医学认为骨折愈合就是“瘀去、新生、骨合”的过程。《内经》曰:“气伤痛”,“形伤肿”,骨折损伤气血、经脉, 气血运行失常,致“气血凝结”。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作为治疗骨折疾病的基本原则, 是骨折修复的必用之法。鸡胚地龙接骨膏是我院应用多年治疗骨折的外治药,其遣方用药严格遵循祖国医学外治之法。《理瀹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外治之法, 药物可直达病所。“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攻而激之,较之服药尤有利,此至妙之法也”。现代药理学的研究表明[1~4],外用活血化瘀中药后,骨折部位的脉冲迅速下降,增加了骨折断端组织毛细血管的开放量, 改善循环,瘀血消散,代谢产物的清除加快。改善微创伤造成的血液流变学向高凝状态转化。促进骨折局部的血肿吸收,多核白细胞活性明显增强,表现为吞噬功能增强,血肿吸收机化加快。

    鸡胚地龙接骨膏由透骨草、五倍子、五加皮、骨碎补、乳香、没药、血竭、川续断、红花、威灵仙、自然铜、地龙等23味中药组成。该方针对骨折损伤后血脉受阻,瘀血,留滞经络,局部肿胀,疼痛或骨已接正,筋已理顺,瘀血未净,合而不坚。损伤后期筋骨软弱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94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