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第1页 |
参见附件(1091KB,2页)。
【关键词】 护理学基础; 角色扮演法;护理学专业本科生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4-0504-02 中图分类号:R 47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4.070
随着新型医疗技术的迅速应用和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无论是领导层还是负责任的教师都意识到了这种问题,领导决策层有了改革意识,教师也进行了一些具体教学方法的改革。如从西方引入我国的问题教学法[1]和标准化病人教学法[2],两种教学方法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沟通交流能力。然而受到我国教育体制、文化传统、教学经费、师资力量、学生能力层次不齐及各医学院校实际条件的限制,要完全在我国的医学院校实施这两种方法是有一定难度。各院校均是结合自身的实际,发挥各自的优势条件,提出和实施适应其自身状况的教学模式。角色扮演法(roleplaying teaching,RPT)就是教师们探索应用的模式之一。当前针对角色扮演法的研究,集中于其对学生考试成绩及沟通交流方面的影响[3],而对学生仪表、评估病人、非语言沟通等方面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着眼于探索角色互换法对学生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的仪表礼仪、评估病人能力、非语言沟通能力,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2007级护理学专业本科90名学生(男生12人,女生78人)为实验组,2006级48名学生(男生6人,女生42人)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构成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研究工具 自制的评分标准,总分为100分,分为操作流程60分,操作过程沟通20分,仪表举止10分,操作前后评估8分,回答问题2分。各条目又分为相应的子条目,如操作过程沟通,又分为语言(8分)与非语言沟通(12分),非语言沟通包括对病人的态度是否亲切、是否体贴病人的难处、是否过多地暴露病人、是否鼓励病人说出操作中的不适等具体评分条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9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