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11年第3期
编号:12091047
淋病奈瑟氏菌的细菌培养与PCR 方法检测的结果对比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日 《右江医学》 2011年第3期
     【关键词】 淋病奈瑟氏菌;细菌培养;PCR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3-0337-02 中图分类号:R 759.204.4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3.042

    当前性传播疾病在我国日趋流行,其中尤以淋病的发病率较高[1],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疾病。目前,临床上检测淋球菌的方法有很多且各有利弊,其中主要采用的是聚合酶链反应(简称PCR)和细菌培养法两种。本文对我院于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PCR和细菌培养方法检测淋病奈瑟氏菌的结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标本来源 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和男性科门诊诊断为淋病患者188例。按所选择的检测方法分为PCR组和细菌培养组各94例。PCR组中男35例,女59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6岁,平均年龄39.8岁;细菌培养组中男34例,女6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9岁,平均年龄38.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治疗前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2.检测方法 荧光定量PCR试剂由深圳达安公司生产;细菌培养基及生化试剂由湖南长沙天地仁有限公司提供。两组患者由临床医生采集生殖道分泌物(女性:阴道分泌物或宫颈黏液;男性取尿道分泌物、前列腺液)。置于无菌试管送检验科分别进行PCR检测和细菌培养。检测方法严格按操作说明书进行。

    3.统计学处理 两组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PCR组检出淋病奈瑟氏菌阳性84例,阳性率为89.4%;细菌培养组检出淋病奈瑟氏菌阳性46例,阳性率为48.9%。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004,P<0.01)。

    讨论

    目前性传播疾病呈高发趋势,以淋病居多,位于非淋球菌尿道炎之后,居于第二位[2]。淋病是由淋病奈瑟氏菌感染引起,感染后引起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炎症。但因有60%为无症状的隐性带菌者(隐性淋病),不易觉察,危害性更大[3]。故对该病的准确诊断是指导用药并防止该病传播的关键。临床上检测淋病奈瑟氏菌的方法有多种,但最常用的是细菌培养法和PCR法。虽然细菌培养法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诊断淋球菌的“金标准”[4],也是筛查和诊断淋球患者的主要实验室方法。但由于淋球菌对外界抵抗力低,生长条件苛刻,其检测敏感性受许多条件制约,且操作繁琐,等待报告的时间较长,尤其是不少患者在检测前已接受过非正规抗生素治疗,易产生假阴性结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养法的检出率。
, http://www.100md.com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属一种基因诊断技术,它是借助于一种DNA扩增技术,该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对标本采集的要求不像细菌培养那么严格,同时它不管细菌是否存活都可以检测出来,即使患者用过抗生素后仍能准确检测其结果。本组资料显示,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出的阳性率为89.4%,而细菌培养法的阳性率仅为48.9%,2种检测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尽管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成本较细菌培养方法要高,且操作过程复杂,但笔者认为,PCR方法应是目前临床上检测淋病奈瑟氏菌的最佳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陈 昕,尚 红.常见性传播疾病实验室指标的评价[J].辽宁医学杂志,2004,18(6):322-323.

    [2]秦倩倩,朱 昊,张丽芳,等.2003年全国性病流行病学分析[J].疾病监测,2004,19(10):381-383.

    [3]陈永锋,张木有.性病诊断治疗[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8-383.

    [4]张卓然.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76-477.

    (收稿日期:2011-03-16 修回日期:2011-04-29)

    (编辑:潘明志), http://www.100md.com(吴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