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矫正治疗过程中家庭护理干预对牙周健康的影响
第1页 |
参见附件(1969KB,3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固定矫正治疗过程中家庭护理干预对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口腔科进行固定矫正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固定矫正治疗,在院治疗期间,两组治疗方法、过程及护理方法均相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口腔护理,干预组对患者及家长进行进一步家庭护理干预培训。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12个月时,下颌中切牙及上颌第一磨牙口腔菌斑指数及牙龈指数。结果 矫正治疗后第3个月、第12个月,两组牙菌斑指数及牙龈指数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第12个月的菌斑指数及牙龈指数评分较第3个月显著回升(P<0.01),并且干预组第12个月的菌斑指数及牙龈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固定矫正治疗过程中正确的家庭护理干预对牙周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治疗过程中要发挥家长的积极干预作用,对患者进行有效地监督和指导。
【关键词】 固定矫正;家庭护理;牙周健康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4-0434-03 中图分类号:R 473.7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4.014
固定矫正治疗是指通过各种固定矫正装置来平衡和协调颜面部骨骼、牙齿、颌面神经肌肉。可用于矫正或调整上下颌位置、上下牙齿咬合位置、牙齿与颌骨异常的位置,控制其神经肌肉间的位置[1]。固定矫正治疗是一个漫长的治疗过程,一般情况需要1~3年的时间才能结束治疗。在使用固定矫治器的矫治过程中,由于固定矫治器戴用时间长、过程复杂,如果护理不当易导致牙龈炎、牙周炎等与口腔卫生密切相关的并发症,影响矫治治疗的正常进行,不仅影响治疗的时间及效果,甚至因口腔卫生太差,使矫正治疗不能正常进行。本文通过研究我院进行固定矫正治疗的60例患者,旨在探讨家庭干预对牙周健康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9月到2010年9月期间,在我院口腔科进行固定矫正治疗的患者,经常规口腔护理指导后,菌斑指数、软垢指数≤160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0~18岁。所有研究对象主要的错颌类型为安氏Ⅰ型、Ⅱ型、Ⅲ型,拥挤程度为Ⅰ°~Ⅲ°,其中47例无拔牙,13例有拔牙。将患者随机分为家庭护理干预组(有家长指导)及对照组(没有家长指导),每组各30例,两组的年龄、性别、错颌类型、口腔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病例纳入标准 ①使用MBT系列固定矫正器治疗;②未使用辅助矫治器;③身体健康,无全身系统病史;④不吸烟,无长期喝茶、咖啡等习惯。
3.护理方法 两组均进行常规固定矫正治疗,在院治疗期间,两组治疗方法、过程及护理方法均相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口腔护理,未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培训,对照组患者口腔清理及家庭护理方法同日常口腔护理,无特殊护理。干预组对患者及家长进行进一步家庭护理干预培训,培训内容[2]包括:①正畸治疗的常识,所戴用的矫治器的种类和类型;②严格监督患者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和意义,戒除吸吮、咬下唇、吐舌、啃物、开口呼吸、下颌前伸等不良习惯;③正确食用的食物,避免食用口香糖、甘蔗、排骨等过黏、过硬、有韧性的食物,以免损坏口内矫治装置;④选用正确的牙刷,正确刷牙的时间及口腔护理的相关知识;⑤在固定矫正治疗期间,对患者心理护理及调整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复诊时对家庭护理记录作出评价,并进一步作出指导。
4.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12个月时,对患者下颌中切牙及上颌第一磨牙进行牙周检查,并记录口腔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口腔菌斑指数(PLI):龈缘区无菌斑为0分;龈缘区的牙面有薄的菌斑,但视诊不可见,若用探针尖的侧面可刮出菌斑为1分;在龈缘或邻面可见中等量菌斑为2分;龈沟内或龈缘区及邻面有大量软垢为3分。牙龈指数(GI):正常牙龈为0分;牙龈略有水肿,探针探之不出血为1分;探之出血则记为2分;有自发出血倾向或溃疡形成为3分。
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前两组牙菌斑指数及牙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治疗后第3个月、第12个月,两组牙菌斑指数及牙龈指数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第12个月的菌斑指数及牙龈指数评分较第3个月显著回升(P<0.01),并且干预组第12个月的菌斑指数及牙龈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讨论
固定矫治器的带环、托槽及弓丝等长期存留在口腔内,阻碍了口腔卫生的洁净,导致食物残渣滞留和大量菌斑的产生和堆积[3],特殊装置与活动辅助矫治器容易聚集大量软垢而且不易清洗,在治疗过程中常容易产生口腔菌斑而导致牙龈炎的发生。口腔菌斑是引起甚至加重牙龈及牙周炎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菌斑量。而几乎所有进行固定矫正治疗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口腔菌斑。有研究显示,进行固定矫正治疗的患者其口腔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均显著高于非治疗组,因此证明正畸矫正器增加口腔清洁难度[4]。而矫正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刷牙方法等健康教育对于正畸期间的口腔卫生护理具有重要意义[5]。家长要有效监督患者的口腔卫生习惯,早中晚及进食后都要有效刷牙。且家长要帮助患者准备好软毛牙刷,并教会患者在戴用固定器后的刷牙方法,每日早中晚及进食后应耐心细致地刷牙,而对于常规刷头无法伸进的部位,使用冲牙器利用高压快速水流的作用,或者使用牙缝刷极小的刷头均可以获得较好的清洁效果,使用漱口水鼓漱也有一定辅助效果。牙周情况差者应持续12 周配合使用氯己定漱口液。定期复诊检查刷牙效果及刷牙技巧。辅助病人做一定的应急措施,如钢丝或矫治器磨损口腔黏膜时,可用医用软蜡或药棉置于该位置的矫治器或附件上,可防止其继续损伤黏膜;牙齿疼痛或不适感在戴上矫治器的第1天就开始出现,第2天达到最高峰,而后几天逐渐减弱,1 周后基本消失,儿童或青少年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差,特别是绝大多数该类患者是按家长要求来就医治疗的,配合的主动性较差,加上怕被同学嘲笑,因此常伴有比较普遍的不良心理,这些是影响儿童青少年患者正畸治疗过程及效果的主要原因。正畸治疗配合一定的心理疏导就越来越重要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因素至关重要,家长要随时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如播放一些柔和、优美、抒情的曲子,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使患者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利用患者爱美的心理适时开导,鼓励患者积极配合,逐渐适应。
本研究结果提示,治疗前两组牙菌斑指数及牙龈指数无统计学差异。而经过矫正治疗后,干预组第12个月口腔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由此可见,对固定正畸患者而言,刷牙为最佳去菌斑的方法,刷牙简单、易行、日常化,因此患者必须养成每日刷牙的良好习惯,掌握正确刷牙方法,去除菌斑和软垢,并借助牙刷的按摩作用增进牙龈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上皮的角化程度,从而有助于增强牙周组织对局部的刺激能力,维持牙龈健康。家长良好有效地监督,患者的口腔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均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69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