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11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162590
心理干预对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日 杨英先
第1页

    参见附件(1224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对156例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结果 心理干预后患者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焦虑及抑郁程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 对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应对疾病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身心全面康复。

    【关键词】 复发性尖锐湿疣;焦虑;抑郁;心理干预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4-0455-02 中图分类号:R 473.75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4.026

    尖锐湿疣是我国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所致,具有传染性强、复发率高的特点,给治疗带来了困难。研究表明,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1],为此,本文对156例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12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156例,其中男98例,女58例;年龄20~67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50例,初中以上大专以下83例,初中以下23例。诊断符合卫生部、卫生防疫司编写的《防治手册》标准,病程半年以上,复发2次以上。

    2.方法 患者就诊时由护士讲解本调查问卷目的、意义,说明问卷不记录有关患者身份的信息,保证对患者提供的信息保密,并征得受试患者知情、同意。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评分,根据评分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每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20~30 min,4周后再次评价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心理干预措施:①心理行为干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引导患者宣泄心中积郁的情绪,帮助患者分析其所面临的问题,指导其正确认识、对待问题,有针对性疏导启发、劝导工作, 使其能正确科学地对待疾病, 并充分地认识到不良心理对疾病的影响,树立战胜疾病信心。②认知干预: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教会患者有关消毒隔离的方法,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③社会家庭支持干预:家庭是患者最直接的精神支柱,应征得患者同意和根据具体情况,对患者家属进行干预,让患者家属逐渐意识到自己应负的责任和义务, 鼓励家属给予其精神和经济上支持。

    3.评定方法及标准 分别于患者就诊时、干预4周后采用SAS和SDS[2]测量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SAS、SDS各包括20个条目,均分为4级评分,各累计20个条目得出粗分,乘以1.25得出标准分,分界值均为标准分50分,50分以上就可以诊断为焦虑、抑郁。依各问卷总积分分别将焦虑抑郁程度分为3级: 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大于70分为重度焦虑;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抑郁,大于70分为重度抑郁。

    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干预前后SAS、SDS评分的比较 经过4周的心理干预,患者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干预前后焦虑程度的比较 干预后患者的焦虑程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干预前后抑郁程度的比较 干预后患者的抑郁程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讨论

    尖锐湿疣是我国常见的性病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目前尚无有效控制其复发的方法,同时,由于该病的发生常与不道德的性行为或卖淫嫖娼联系在一起,患者既要承受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又要承受难以表达的心理压力,因此,几乎所有尖锐湿疣的患者都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3]。研究证实,焦虑、抑郁情绪可使人的生理功能下降、情绪低落、睡眠障碍、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等,从而引起病毒复制增加,导致尖锐湿疣的复发和影响治疗效果[4]。从本文结果看出,心理干预后患者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焦虑及抑郁程度显著降低(P<0.01),说明对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根据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心理行为干预、认知干预、社会家庭支持干预等,使患者充分了解尖锐湿疣的相关知识、传播途径、传播特点及预防传播的方法,正确的认识疾病、科学地对待疾病,并充分认识到不良心理对疾病的影响等,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有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提高治疗前景。

    对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的心理干预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细心观察、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 根据患者的知识层次、社会背景、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等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干预。同时,心理干预时要遵循不评判、保密、尊重原则,建立一种指导-合作-共同参与型护患关系,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 消除心理问题,提高心理承受的能力和生活质量,从而促使身心得到全面康复。

    参考文献

    [1]吴明尚,冯启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2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