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12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223306
温经散寒化瘀方治疗原发性痛经(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日 张灵慧
第1页

    参见附件。

    张灵慧 贵州省江口县妇幼保健站;

    【摘要】目的观察温经散寒化瘀方治疗原发性痛经(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原发性痛经(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采用温经散寒化瘀方治疗,于每次痛经时口服温经散寒化瘀汤剂,每日3次,每次100ml;对照组采用少腹逐瘀颗粒治疗,每次5g,每日3次。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3个月经周期后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中医症状进行定量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峰值比(A/B)、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及经血中前列腺素含量水平。结果①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痊愈25例(47.17%),显效16例(30.19%),有效11例(20.75%),无效1例(1.89%),总有效率为98.11%;对照组临床痊愈16例(30.77%),显效18例(34.62%),有效8例(15.38%),无效10例(19.23%),总有效率为80.7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疼痛及中医症状比较:治疗第3个月经周期后两组腹痛程度(NRS)评分、中医症状总计分及疼痛分值均下降(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③两组患者A/B、RI、PI值比较:治疗第3个月经周期后,两组A/B、RI、PI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A/B、RI、PI值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④经血中前列腺素含量比较:治疗第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组经血中PGF2α、PGE2含量水平及PGF2α/PGE2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经散寒化瘀方能改善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具有消散瘀血作用。并具有明显的抑制PGF2α活性,调节相关致痛物质趋于正常的生理平衡,达到止痛的作用。

    【关键词】 温经散寒化瘀方 原发性痛经 血瘀证 子宫 动脉血流参数 前列腺素

    【分类号】R271.113

    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是未婚青年女性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原发性痛经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探讨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2009年12月~2011年2月,我们采用温经散寒化瘀方治疗原发性痛经(血瘀证)5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
     【摘要】 目的 观察温经散寒化瘀方治疗原发性痛经(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5例原发性痛经(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采用温经散寒化瘀方治疗,于每次痛经时口服温经散寒化瘀汤剂,每日3次,每次100 ml;对照组采用少腹逐瘀颗粒治疗,每次5 g,每日3次。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3个月经周期后采用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中医症状进行定量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峰值比(A/B)、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及经血中前列腺素含量水平。结果 ①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痊愈25例(47.17%),显效16例(30.19%),有效11例(20.75%),无效1例(1.89%),总有效率为98.11%;对照组临床痊愈16例(30.77%),显效18例(34.62%),有效8例(15.38%),无效10例(19.23%),总有效率为80.7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疼痛及中医症状比较:治疗第3个月经周期后两组腹痛程度(NRS)评分、中医症状总计分及疼痛分值均下降(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③两组患者A/B、RI、PI值比较:治疗第3个月经周期后,两组A/B、RI、PI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A/B、RI、PI值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④经血中前列腺素含量比较:治疗第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组经血中PGF2α、PGE2含量水平及 PGF2α/PGE2 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温经散寒化瘀方能改善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具有消散瘀血作用。并具有明显的抑制PGF2α活性,调节相关致痛物质趋于正常的生理平衡,达到止痛的作用。

    【关键词】 温经散寒化瘀方;原发性痛经;血瘀证;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前列腺素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8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