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外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抢救及护理观察
【关键词】 外伤;休克;抢救;护理
文章编号:1003-1383(2012)04-0602-02
中图分类号:R 473.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4.069
由于工业和城市交通的发展,严重外伤日渐多见,严重外伤引起失血性休克成为急诊常见的抢救对象。从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急诊科共收治严重外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56例,现对这类患者的抢救及护理观察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56例因严重外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2~80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8例,刀伤21例,其他7例。受伤部位颅脑损伤13例,胸部外伤8例,腹部外伤30例,骨盆骨折6例。经抢救成功52例,死亡4例。
抢救措施
1.评估伤情 创伤后的第一小时在临床上被称为“黄金1小时”,这个阶段现场急救、途中转运、急诊救治情况决定了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休克后1小时内及时有效抢救的病死率为10%,超过1小时则增加明显,超过8小时病死率达到75%。因此,接诊患者后应迅速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1]。应使用简练的语言在最短的时间内向清醒患者或目击者询问受伤方式,处理经过,迅速而全面地对患者进行体检,判断有无威胁伤员的生命征象,监测呼吸、血压,触摸大动脉搏动,观察皮肤末梢循环,评估患者损伤程度及休克状态,同时准备急救药品器材,明确处理重点。
2.纠正休克 早期、快速、足量扩容是抢救休克成功的关键。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路,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功能。1名护士负责静脉通道管理,快速补充血容量。接诊患者后立即快速建立2至3条静脉通路,用于输液和输血。我科在抢救过程中,有10例因周围静脉穿刺困难,立即通知医生行中心静脉穿刺术并监测中心静脉压,有30例用留置针双管输液,一管输入平衡液,另一管输入胶体药物,其中胶体使用长源雪安的26例,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2例,紧急输血 2例,22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经及时扩充血容量,保证血液循环,52例患者在短期间内失血性休克状况得到及时纠正,为进一步专科抢救治疗争取时间。
3.保持呼吸道通畅 颅脑外伤昏迷患者可因舌根后坠,血液或痰液等阻塞呼吸道引起肺通气不足,导致低氧血症,抢救者应迅速清除口、鼻内分泌物及异物,必要时立即行气管插管,给予氧气吸入,及时改善缺氧状态[2]。其中10例患者行气管插管术;5例患者出现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经处理,患者未出现窒息现象。
4.处理出血伤口 对于开放性伤口,根据出血性质选择不同的止血方法,其中36例用弹性绷带包扎伤口,出血得到控制;14例头部伤口用无菌纱布覆盖,用弹力帽加压包扎,5例四肢开放性骨折进行加压包扎并用夹板固定。
5.完善相关检查 及时配合医生进行诊断性操作,如腹腔穿刺术,血气分析,联系床边X线检查,B超检查等为明确诊断提供依据。同时积极做好术前准备,由于外伤病情严重,应积极配合,遵医嘱做好备皮,定血型,配血,留置尿管,查输血前五项,ECG和术前用药,通知相应科室做好准备护送患者到相应科室,与有关科室交班,做好相应记录。
临床护理
1.严密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 监护生命体征、意识、瞳孔、CVP、肢体末梢循环,留置尿管记录每小时尿液出入量。合并头部外伤后躁动不安的患者要警惕有无颅内出血。同时注意观察有无应激性溃疡,要注意有无脏器功能衰竭,DIC早期症状。经过抢救有4例死亡,其中3例因车祸致伤腹部导致肝脾破例大出血,1例是因胸部刀刺伤并颈动脉断离大出血致循环功能衰竭,其他患者无出现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2.用药护理 由于患者休克,有效循环血量不足,需要大量补液,要明确记录出血量及每小时尿量,配合补液,防止因补液过快引起急性肺水肿。应用强心药和血管活性药时,使用输液泵输注,输液泵可节省人力又保证药物能及时、准确的使用。应用药物时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3.管道的护理 更换引流袋时注意无菌操作,记录引流量、性质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躁动不合作的患者,上约束带约束四肢防止管道脱落。上呼吸机患者,专人护理,做血气分析,调节呼吸参数。本组未出现管道堵塞和逆行感染。
4.止血包扎的护理 严密观察加压包扎的肢体出血及伤情变化,防止包扎过紧或过松,如有肢体出现发黑发紫,指端冰冷时,应放松重新调整。有3例患者诉有肢体麻木、胀痛,报告医生调整后,该症状缓解。本组未出现因护理不周而出现血管损伤或肢体坏死。
5.心理护理 惊慌或者心情烦躁的患者往往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对于这部分患者应说明医护人员会尽力为其治疗和护理,要稳定患者急剧波动的情绪使其配合治疗与护理。有效的心理护理能使患者树立信心,对疾病治疗康复有重要意义。
6.安全转送 患者经抢救后,病情趋向稳定时,需进一步检查、治疗,送专科治疗时,先准备好途中需用的急救用物,电话通知有关科室做好准备,医生护士一起护送,途中保持呼吸道、静脉通路、各种引流管通畅,上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我科56例患者中,4例死亡,有3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行CT检查过程出现呼吸停止外,其余的都能安全转送到相应科室。
严重外伤引起的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时,要准确快速进行评估,明确处理重点,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要协助医生完善诊断性操作,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创伤后的黄金1小时的治疗情况直接决定了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因此争分夺秒地对创伤患者进行正确规范的早期干预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3~4]。急诊护士在护理创伤性休克患者时应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娴熟的急救理论,并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责任心及敏锐的观察力。护士有明确的分工,按患者的伤情和轻重缓急安排抢救顺序,与医生紧密配合,保持冷静的头脑,积极主动地配合和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抢救成功率,为专科进一步治疗创造了良好条件,降低了伤残率和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李宗平,谭学书,刘 平.特大地震中颅脑创伤患者的救治体会[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25(11):977-979.
[2]吴雪赞.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25-26.
[3]黄 戈,黄 斌,沈 凯.胸部钝性伤致心脏破裂3例[J].中华创伤杂志,2008,24(4):308-309.
[4]任培土,阮新贤,鲁葆春.外伤性肝破裂41例的诊治体会[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9,15(2):141-143.
(收稿日期:2012-03-12 修回日期:2012-07-12)
(编辑:崔群飞), 百拇医药(陈如玲)
文章编号:1003-1383(2012)04-0602-02
中图分类号:R 473.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2.04.069
由于工业和城市交通的发展,严重外伤日渐多见,严重外伤引起失血性休克成为急诊常见的抢救对象。从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急诊科共收治严重外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56例,现对这类患者的抢救及护理观察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56例因严重外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2~80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8例,刀伤21例,其他7例。受伤部位颅脑损伤13例,胸部外伤8例,腹部外伤30例,骨盆骨折6例。经抢救成功52例,死亡4例。
抢救措施
1.评估伤情 创伤后的第一小时在临床上被称为“黄金1小时”,这个阶段现场急救、途中转运、急诊救治情况决定了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休克后1小时内及时有效抢救的病死率为10%,超过1小时则增加明显,超过8小时病死率达到75%。因此,接诊患者后应迅速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1]。应使用简练的语言在最短的时间内向清醒患者或目击者询问受伤方式,处理经过,迅速而全面地对患者进行体检,判断有无威胁伤员的生命征象,监测呼吸、血压,触摸大动脉搏动,观察皮肤末梢循环,评估患者损伤程度及休克状态,同时准备急救药品器材,明确处理重点。
2.纠正休克 早期、快速、足量扩容是抢救休克成功的关键。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路,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功能。1名护士负责静脉通道管理,快速补充血容量。接诊患者后立即快速建立2至3条静脉通路,用于输液和输血。我科在抢救过程中,有10例因周围静脉穿刺困难,立即通知医生行中心静脉穿刺术并监测中心静脉压,有30例用留置针双管输液,一管输入平衡液,另一管输入胶体药物,其中胶体使用长源雪安的26例,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2例,紧急输血 2例,22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经及时扩充血容量,保证血液循环,52例患者在短期间内失血性休克状况得到及时纠正,为进一步专科抢救治疗争取时间。
3.保持呼吸道通畅 颅脑外伤昏迷患者可因舌根后坠,血液或痰液等阻塞呼吸道引起肺通气不足,导致低氧血症,抢救者应迅速清除口、鼻内分泌物及异物,必要时立即行气管插管,给予氧气吸入,及时改善缺氧状态[2]。其中10例患者行气管插管术;5例患者出现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经处理,患者未出现窒息现象。
4.处理出血伤口 对于开放性伤口,根据出血性质选择不同的止血方法,其中36例用弹性绷带包扎伤口,出血得到控制;14例头部伤口用无菌纱布覆盖,用弹力帽加压包扎,5例四肢开放性骨折进行加压包扎并用夹板固定。
5.完善相关检查 及时配合医生进行诊断性操作,如腹腔穿刺术,血气分析,联系床边X线检查,B超检查等为明确诊断提供依据。同时积极做好术前准备,由于外伤病情严重,应积极配合,遵医嘱做好备皮,定血型,配血,留置尿管,查输血前五项,ECG和术前用药,通知相应科室做好准备护送患者到相应科室,与有关科室交班,做好相应记录。
临床护理
1.严密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 监护生命体征、意识、瞳孔、CVP、肢体末梢循环,留置尿管记录每小时尿液出入量。合并头部外伤后躁动不安的患者要警惕有无颅内出血。同时注意观察有无应激性溃疡,要注意有无脏器功能衰竭,DIC早期症状。经过抢救有4例死亡,其中3例因车祸致伤腹部导致肝脾破例大出血,1例是因胸部刀刺伤并颈动脉断离大出血致循环功能衰竭,其他患者无出现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2.用药护理 由于患者休克,有效循环血量不足,需要大量补液,要明确记录出血量及每小时尿量,配合补液,防止因补液过快引起急性肺水肿。应用强心药和血管活性药时,使用输液泵输注,输液泵可节省人力又保证药物能及时、准确的使用。应用药物时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3.管道的护理 更换引流袋时注意无菌操作,记录引流量、性质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躁动不合作的患者,上约束带约束四肢防止管道脱落。上呼吸机患者,专人护理,做血气分析,调节呼吸参数。本组未出现管道堵塞和逆行感染。
4.止血包扎的护理 严密观察加压包扎的肢体出血及伤情变化,防止包扎过紧或过松,如有肢体出现发黑发紫,指端冰冷时,应放松重新调整。有3例患者诉有肢体麻木、胀痛,报告医生调整后,该症状缓解。本组未出现因护理不周而出现血管损伤或肢体坏死。
5.心理护理 惊慌或者心情烦躁的患者往往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对于这部分患者应说明医护人员会尽力为其治疗和护理,要稳定患者急剧波动的情绪使其配合治疗与护理。有效的心理护理能使患者树立信心,对疾病治疗康复有重要意义。
6.安全转送 患者经抢救后,病情趋向稳定时,需进一步检查、治疗,送专科治疗时,先准备好途中需用的急救用物,电话通知有关科室做好准备,医生护士一起护送,途中保持呼吸道、静脉通路、各种引流管通畅,上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我科56例患者中,4例死亡,有3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行CT检查过程出现呼吸停止外,其余的都能安全转送到相应科室。
严重外伤引起的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时,要准确快速进行评估,明确处理重点,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要协助医生完善诊断性操作,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创伤后的黄金1小时的治疗情况直接决定了创伤患者的救治效果,因此争分夺秒地对创伤患者进行正确规范的早期干预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3~4]。急诊护士在护理创伤性休克患者时应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娴熟的急救理论,并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责任心及敏锐的观察力。护士有明确的分工,按患者的伤情和轻重缓急安排抢救顺序,与医生紧密配合,保持冷静的头脑,积极主动地配合和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抢救成功率,为专科进一步治疗创造了良好条件,降低了伤残率和并发症。
参考文献
[1]李宗平,谭学书,刘 平.特大地震中颅脑创伤患者的救治体会[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25(11):977-979.
[2]吴雪赞.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25-26.
[3]黄 戈,黄 斌,沈 凯.胸部钝性伤致心脏破裂3例[J].中华创伤杂志,2008,24(4):308-309.
[4]任培土,阮新贤,鲁葆春.外伤性肝破裂41例的诊治体会[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9,15(2):141-143.
(收稿日期:2012-03-12 修回日期:2012-07-12)
(编辑:崔群飞), 百拇医药(陈如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