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17年第5期
编号:13219581
尿酸性肾病的治疗机理及临床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1日 右江医学 2017年第5期
     【关键词】肾病;高尿酸血症;治疗机理

    中图分类号:R446.7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7.05.023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也较高(13.8%~23.5%)[1]。肾脏是高尿酸血症最易损害的靶器官之一,高尿酸血症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者达30.0%,尸解证实高尿酸血症患者90%~100%有肾损害[2],尿酸性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其治疗机理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本文就尿酸性肾病的治疗机理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降低血尿酸水平

    尿酸性肾病为机体嘌呤代谢异常,使血尿酸分泌过多或肾脏排泄降低,尿酸结晶沉积于肾间质及髓质,刺激局部引起肾小管间质发生化学炎性反应,导致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浸润及纤维化,使肾血流降低,引起肾功能损害[2~3]。高尿酸血症是肾病最重要的生化基础和最直接病因,降低血尿酸水平是治疗尿酸性肾病的关键。由于肾功能对尿酸的排泄影响较大,临床上常以肌酐清除率(Ccr)来校正,根据Cua(尿酸清除率)/Ccr比值对高尿酸血症进行分型,>10%为尿酸生成过多型,用别嘌呤醇、非布索坦等抑制尿酸合成药物治疗;<5%为尿酸排泄不良型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9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