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血清儿茶酚胺类递质变化的研究(2)
【Key words】PSD;rats;NE;E;DA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以心境低落、兴趣下降等为主要表现。美国心脏协会及卒中协会在2017年发表最新共识,其中指出:约有1/3以上患者在脑卒中后会伴随卒中后抑郁的发生[1]。可见罹患卒中后抑郁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脑卒中的发生,会导致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累及言语功能、肢体功能等多个方面。而PSD作为脑卒中后的精神并发症,会明显加重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增加卒中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及康复难度,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升高[2],同时显著影响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3~4]。PSD对于卒中患者的影响长久而持续,患者长期处于持续的兴趣低落状态中,严重影响肢体康复、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恢复。同时,长时间的抑郁状态,使患者的病死率、自杀率均升高。目前对PSD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有反应性学说和内源性学说。内源性学说侧重于PSD的生物学机制。PSD神经生物学发病机制复杂,其中与各种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肾上腺素(epinephrine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1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