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2009
编号:13812347
76例缺血性肠病并出血临床特点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1日 《右江医学》 202009
     3 讨论

    IB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下消化道出血原因,仅IC就占到急性下消化道出血住院病人的9%~24%,仅次于肠道肿瘤[1]。IBD分为IC及肠系膜缺血,IC及肠系膜缺血出现便血的比例为 86.5%[2]及15%~20% [3~4],而IBD便血患者中IC占91.19%,肠系膜缺血仅占3.77%~5.03%[4~5]。本研究也显示以便血为表现的IBD绝大多数为IC,极少数情况为急性肠系膜缺血,未见慢性肠系膜缺血,因此对拟诊IBD的便血患者首先考虑的是IC,其次是肠系膜缺血。肠系膜缺血(尤其是急性肠系膜缺血)较IC病死率高,病情更为凶险,预后不佳[5],而慢性肠系膜缺血相对少见,病情进展缓慢,多为餐后痛、畏惧进食及消瘦,较少出现便血[6],因此对于拟诊IBD的便血患者急诊临床处置需首先排除急性肠系膜缺血可能。

    IBD危险因素较多,主要包括伴随疾病、药物、不良生活行为、腹部手术史及环境影响等[7]。UCHIDA等发现饮酒、腹部手术史、高血压病及恶性肿瘤是IC各个年龄层危险因素,<65岁患者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灌肠及服用清肠剂,而≥65岁患者则为高血压病、腹部手术史、COPD、恶性肿瘤等[8]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0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