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2、IL-6水平的影响
细胞因子,1资料与方法,2结果,3讨论
龚毅,王勉,吴东妮娅,郭昕▲(云南省昆明市精神病院 a.精神科,b.医技科,云南昆明 650101)
精神分裂症属于一种精神思想与现实社会脱离,在意志过程、认知过程以及情感过程上呈相互不协调的综合症状[1]。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2],目前医学上尚未明确该病的发病原因,现有大量研究提出“神经发育障碍假说”以及“神经毒性假说”等,但具体机制依然没有明确[3]。在临床病理学研究中,多集中于多巴胺能及谷氨酸能神经递质上[4],使用的抗精神类药物也多通过缓解神经递质的不平衡而起作用,虽然有少部分患者通过标准化药物进行治疗,但是效果仍然不理想,且预后较差。第二代抗精神病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上使用越来越多,但对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仍然是一项艰巨的挑战[5]。临床研究发现,伴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存在免疫力异常[6]。因此推测机体内免疫功能的异常很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及发展有着密切关联[7]。而细胞因子中的白细胞介素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直接参与免疫过程中,促使炎症因子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中医记载中无精神分裂症这一病名,根据其临床发病症状,归于中医的“癫痫”症。针灸治疗作为一种常用的中医辅助疗法,现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精神类疾病的治疗中[8]。因此,本研究从细胞因子角度对针灸治疗精神分裂症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药物组(30例)和针灸组(30例)。药物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2~50岁,平均(31.67±5.68)岁;病程1~35个月,平均(12.57±3.21)个月;受教育年限(15.21±5.58)年;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患病标准≥60分,分值越高表明病情越重,其中70~79分12例,80~89分10例,90~96分8例。针灸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21~50岁,平均(31.54±5.79)岁;病程1~35个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84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