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医学》 > 2023年第10期
编号:336623
外泌体miRNA在狼疮性肾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23年12月20日 右江医学 2023年第10期
标志物,生物,1外泌体及miRNA,2外泌体miRNA在LN免疫调控中的机制,3外泌体miRNA可以作为LN早期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4外泌体miRNA在LN诊断,治疗及预后靶点中的作用,5通过外泌体miRNA靶向
     徐璐瑶,林栩

    (1.右江民族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广西百色 533000;2.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广西百色 533000)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主要影响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在于不同器官/组织中存在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ICs)和补体沉积以及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炎症,其中对自身抗原耐受性丧失导致致病性自身抗体的产生,从而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1]。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SLE的常见并发症,LN导致肾功能逐渐下降和肾衰竭,并且是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LN涉及多种发病机制,现有研究表明,SLE的肾外病因学是基于多种组合的遗传变异体,这些变异体损害了对核自身抗原免疫耐受的机制。因为抗核抗体的存在,这种耐受性的缺失在临床上变得可检测,这也解释了临床表现的巨大差异性。此外,当中性粒细胞死亡时,它们通常释放中性粒细胞外网,这些外网由染色质纤维、组蛋白和中性粒细胞抗菌及免疫刺激蛋白组成。这种类型的细胞死亡,称为网状细胞死亡,通常是一种宿主防御机制,以捕获和杀死微生物。在SLE患者的肾脏中也发现网状中性粒细胞促进炎症,可能导致内皮损伤,并能诱导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产生干扰素(IFN)-α[3]。从凋亡的中性粒细胞释放的核酸通过病毒核酸特异性Toll样受体激活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因此,树突状细胞、辅助性T细胞、B细胞和浆细胞都对异常的多克隆自身免疫有作用。LN的肾内病因包括抗体与多种肾内自身抗原的结合,随着肾脏免疫病理学的进展,三级淋巴组织形成和局部抗体产生增加了肾内补体激活[4]。然而,迄今为止,对于LN的治疗仍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但药物减量或停药后易复发,且病情逐渐加重。因此,寻求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尤为重要。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直径为30~100 nm的盘状囊泡,含有大量的脂质、DNA、microRNA、蛋白质及代谢物等腔内内容物,这些内容物被细胞释放到细胞外,并与其他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诱导细胞内信号传导和受体细胞生理状态的改变,在细胞稳态和细胞间通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5]。已有相关证据表明外泌体参与了肾脏生理和各种肾脏疾病的致病机制,广泛研究包括LN、狼疮肾小球疾病、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以及肾纤维化和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进展过程[6]。这些研究进一步表明,外泌体具有丰富的信息或分子,为涉及外泌体携带的这些分子异常的特定疾病中的生物标志物的发现提供了优势,因此,外泌体潜在的临床应用可能是外泌体作为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工具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8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