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 2015年第2期
编号:1086787
团圆夜围炉话家风
http://www.100md.com 2015年5月30日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5年第2期
     本刊编辑部

    | 策划人小语 |

    亲爱的读者,不知此时此刻的您,身在他乡还是身在故乡?正为生活打拼还是正朝梦想奔跑?辛苦了一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都该回家了吧?

    回家—是每一位中国人辞旧迎新的方式,重温记忆的方式,寻找温暖的方式,联结亲情的方式,心灵加油的方式……

    除夕之夜,万家灯火,每一盏,都是父母为回家的孩子点燃的。围炉夜话、把酒言欢之际,我们尽情享受着家的味道,家的熨帖,家的美好。当我们装上父母的爱意和叮咛重新出发的时候,一股力量已不知不觉涌入心底,让我们更有信心面对来年的生活,面对人生的风浪。

    其实,不论我们长到多大、走到多远,家的温度气象、父母的言传身教,都一直陪伴着我们,作为我们认同的价值,梦想的土壤,为人的准则,起飞的动力……回家的意义对我们来说,除了相见,还应该有怀念—怀思家风,感念家教。当我们更能理解家风家教对我们的影响,我们也一定能更接纳自我,更接近幸福。

    团圆中国年,《婚姻与家庭》特邀5位处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名人,伴您一起围炉话家风,重温那些父母教我们的人生课,为亲情加油,为梦想加油,为新年加油。

    足够努力,

    足够快乐!

    那一年,我们还小,步履尚且蹒跚,对未来更没有方向,是父母扶我们学步。长大后,我们不仅能在家门口的小路上跑跑跳跳,还走向了通往世界的大路。父母是那种对我们严起来毫不放松的人,生怕我们长歪了;父母也是那种对我们疼起来掏心掏肺的人,生怕我们不幸福。长大后,回望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我们才懂得了,我们何以能够努力奔跑,快乐前行。

    父母教我的人生课:

    不畏世界,不失自己

    文 | 潘晓婷 ?整理 | 我爱

    从15岁开始,我跟随爸爸学艺,一父一女从此摸爬滚打在昏暗的日子里,咀嚼着痛苦,却在心里仰望着幸福。

    爸爸从年轻时就是个干什么钻什么的人,台球、篮球、做鲁菜,他样样从业余钻成了行家。他也把做事情的信念和坚持传给了我。一开始,爸爸是我唯一的教练,教我在地下室练球,每天最少练习8个小时,准备比赛的时候每天至少练习12个小时,即使生病也不例外。

    为了提高出杆的稳定性,爸爸自创了一套“一杆穿瓶”训练法。桌上放一个空酒瓶,我对着瓶口运杆、送杆,要一杆穿瓶,决不能碰到瓶口、瓶壁。为了增强臂力,爸爸还买了沙袋绑在我手臂上,一练就是十几个小时。

    后来,爸爸带我到全国各地拜师学球。那时经济拮据,为了省钱,我们只能住最便宜的旅馆,吃最便宜的盒饭,喝自己带的白开水。

    1998年春节前一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433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