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生活,中国家庭教育的最大误区
本刊编辑部
| 策划人小语 |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生活教育”的理念,坚持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
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个曾经让国人振奋的教育理念,逐渐被淡忘和尘封。当下单一化的教育体制和焦虑的父母们,更是联手让家庭教育走上了“反生活”的道路:孩子只要学习就好,不用考虑生活上的事情,不需具备生活的能力。
少了生活的教育,还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吗?它能让孩子将来拥有幸福的能力和健全的人格吗?
警惕!反生活的家庭教育潮流
, http://www.100md.com
在首都师范大学举办的“家庭教育研究成果与传播高层论坛”上,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表示:“家庭教育的‘反生活倾向日趋严重。”
反生活的家庭教育,主要表现为父母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生活,导致孩子不会做家务、不运动、学习超时、睡眠不足。孙云晓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从事研究30多年,发现60%的父母都把学习(作业和考试成绩)而不是做人放在第一位。
1999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第一次对全国中小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状况调查,发现46%的中小学生学习超时、睡眠不足。15年后,中小学生学习超时、睡眠不足的人数在工作日占80%,在双休日竟然也达到了70%。这个数据说明,中国的家庭教育已经出现了反生活的潮流。
反生活的家庭教育标志性宣言是:“孩子,你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有的孩子主动做家务,被父母认为是一种“没出息”的行为。
, http://www.100md.com
反生活的家庭教育会导致很多恶果。首先,过分强调学习成绩而忽视生活,可能导致孩子对学习的认知太过狭隘,学习竞争激烈甚至衍生犯罪。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独生子女人格的调查研究,孩子的学习动机分为4种心理:1.认知需要,通过学习获得知识和能力,这是学习最根本的动力;2.发展需要,为了考上好大学、找份好工作、实现人生价值和梦想学习;3.报答需要,为了报答父母的辛苦付出而学习;4.竞争需要,为了超过别人而学习。竞争需要非常可怕,因为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无法超过别人时,可能会选择毁灭对手。
美国爱荷华大学曾经发生过轰动世界的“卢刚杀人案”。28岁的青年博士、北大物理系高才生卢刚,开枪射杀了3位教授、副校长和中国留学生山林华,随后饮弹自尽。原因竟然是山林华的博士论文被系里评为优秀,学校让他留校做博士后研究;卢刚的论文未获提名,而且没找到工作。
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认为,青少年杀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能力太低。因为生活能力强的人遇到难题时,可以找到多种解决办法;而生活能力低的人遇到难题时,手段单一,要么逃跑,要么杀死对方。
, http://www.100md.com
其次,反生活的家庭教育会导致孩子生活能力缺失、缺少家庭责任感,在情感交流和人际交往方面出现障碍。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对波士顿地区几百个孩子跟踪研究了20年,发现不会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离婚率更高。另外,缺少运动和睡觉,也一定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最后,反生活的家庭教育,也让中国父母不堪重负。近半数的父母抱怨,学校老师把不该父母承担的任务布置给他们。根据全国妇联的调查,4成以上的父母表示,不知道怎么指导孩子学习。有新闻报道,一位爸爸陪伴孩子写作业写到小学五年级,因为又气又累患了心梗。
反生活,是中国家庭教育中最大的一个误区。
少了生活,不是教育。教育是需要时间来检验的,可能需要10年、20年才能看出来差异。曾在杭州二中做了17年校长的叶翠微认为,要让孩子有一个自然人的生活过程,好学生都是玩儿出来的。比如,2016年《Science》杂志新年首刊封面文章的第一作者刘雨中,当年她只是杭州二中普通班的一个学生,成绩平平。但她喜欢跳健美操、长跑,在玩儿的过程中促进了她的智力发展,培养了顽强的意志力,后来才能不斷创新。而有些不会玩儿、不懂生活的学生,虽然考上大学,到了大学之后却沉迷于网吧、高分低能。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经对全国148名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进行研究,发现这些杰出青年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人格健康,有责任感、乐于助人、是非分明,而这些优秀品质都与生活教育息息相关。他们的父母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但是教会了他们生活。, 百拇医药
| 策划人小语 |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生活教育”的理念,坚持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
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个曾经让国人振奋的教育理念,逐渐被淡忘和尘封。当下单一化的教育体制和焦虑的父母们,更是联手让家庭教育走上了“反生活”的道路:孩子只要学习就好,不用考虑生活上的事情,不需具备生活的能力。
少了生活的教育,还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要吗?它能让孩子将来拥有幸福的能力和健全的人格吗?
警惕!反生活的家庭教育潮流
, http://www.100md.com
在首都师范大学举办的“家庭教育研究成果与传播高层论坛”上,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表示:“家庭教育的‘反生活倾向日趋严重。”
反生活的家庭教育,主要表现为父母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生活,导致孩子不会做家务、不运动、学习超时、睡眠不足。孙云晓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从事研究30多年,发现60%的父母都把学习(作业和考试成绩)而不是做人放在第一位。
1999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第一次对全国中小学生进行学习和生活状况调查,发现46%的中小学生学习超时、睡眠不足。15年后,中小学生学习超时、睡眠不足的人数在工作日占80%,在双休日竟然也达到了70%。这个数据说明,中国的家庭教育已经出现了反生活的潮流。
反生活的家庭教育标志性宣言是:“孩子,你只要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有的孩子主动做家务,被父母认为是一种“没出息”的行为。
, http://www.100md.com
反生活的家庭教育会导致很多恶果。首先,过分强调学习成绩而忽视生活,可能导致孩子对学习的认知太过狭隘,学习竞争激烈甚至衍生犯罪。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独生子女人格的调查研究,孩子的学习动机分为4种心理:1.认知需要,通过学习获得知识和能力,这是学习最根本的动力;2.发展需要,为了考上好大学、找份好工作、实现人生价值和梦想学习;3.报答需要,为了报答父母的辛苦付出而学习;4.竞争需要,为了超过别人而学习。竞争需要非常可怕,因为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无法超过别人时,可能会选择毁灭对手。
美国爱荷华大学曾经发生过轰动世界的“卢刚杀人案”。28岁的青年博士、北大物理系高才生卢刚,开枪射杀了3位教授、副校长和中国留学生山林华,随后饮弹自尽。原因竟然是山林华的博士论文被系里评为优秀,学校让他留校做博士后研究;卢刚的论文未获提名,而且没找到工作。
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认为,青少年杀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能力太低。因为生活能力强的人遇到难题时,可以找到多种解决办法;而生活能力低的人遇到难题时,手段单一,要么逃跑,要么杀死对方。
, http://www.100md.com
其次,反生活的家庭教育会导致孩子生活能力缺失、缺少家庭责任感,在情感交流和人际交往方面出现障碍。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对波士顿地区几百个孩子跟踪研究了20年,发现不会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离婚率更高。另外,缺少运动和睡觉,也一定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最后,反生活的家庭教育,也让中国父母不堪重负。近半数的父母抱怨,学校老师把不该父母承担的任务布置给他们。根据全国妇联的调查,4成以上的父母表示,不知道怎么指导孩子学习。有新闻报道,一位爸爸陪伴孩子写作业写到小学五年级,因为又气又累患了心梗。
反生活,是中国家庭教育中最大的一个误区。
少了生活,不是教育。教育是需要时间来检验的,可能需要10年、20年才能看出来差异。曾在杭州二中做了17年校长的叶翠微认为,要让孩子有一个自然人的生活过程,好学生都是玩儿出来的。比如,2016年《Science》杂志新年首刊封面文章的第一作者刘雨中,当年她只是杭州二中普通班的一个学生,成绩平平。但她喜欢跳健美操、长跑,在玩儿的过程中促进了她的智力发展,培养了顽强的意志力,后来才能不斷创新。而有些不会玩儿、不懂生活的学生,虽然考上大学,到了大学之后却沉迷于网吧、高分低能。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经对全国148名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进行研究,发现这些杰出青年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人格健康,有责任感、乐于助人、是非分明,而这些优秀品质都与生活教育息息相关。他们的父母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但是教会了他们生活。,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