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 2019年第4期
编号:1335263
教育大V谈育儿:优秀的孩子都有内驱力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13日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9年第4期
     张慧娟

    快乐教育并不意味着“散养”“无为”,反而是一种需要更高眼界、更多技巧、更多心血的教育方式。她说,教育的终点不是高分和名校,而是去影响孩子找到内生的自驱力,让孩子实现人生态度和繁复世界的高度连结,从而让孩子拥有真正选择人生的权利。

    暖暖妈,本名赵君潇,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中科院儿童心理学博士班在读。曾入选国际早幼教峰会“2017年儿童教育行业风云人物”。“暖暖妈爱分享”被中国年轻父母誉为“有干货、有观点、有温度”的亲子教育公众号,暖暖妈也是国内著名的亲子阅读推广人,新书《高效能养育》已经出版。

    散养是对“快乐教育”最大的误解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写道: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 http://www.100md.com
    赵君潇也抱有同样的想法,她认为,教育的终点是要用正确的家庭教育,去影响孩子找到内生的自驱力,从而让他们在不久的将来,拥有真正选择人生的权利。这其中,父母需要尽己所能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让他学会如何高效地处理面临的困难,如何以快乐、有趣的方式去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更高层次的快乐。

    说到快乐教育,有许多鸡汤文被赵君潇认为是对快乐教育的误读,“快乐教育绝不是很多人所认为的放养、无为”。“快乐教育”的理念来自英国,它的初衷是为了扭转长期以来人们“把教育仅仅看作是在严肃教室中的苦行僧生活”的误区。快乐教育与任何一种教育方法一样,终极目标都是使人获得成功,因此,帮助孩子成功其实是快乐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快乐教育传到中国之后,就有鸡汤文章说:快乐教育就是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尊重孩子爱玩儿的天性,让他们自由玩耍,而不是坐在屋子里练琴、画画、学英语……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天性、让孩子快乐玩耍都没有错,但有些家长却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报了课外班,就会说,孩子好可怜啊,都没有时间玩。难道每个上课外班的孩子都很可怜、都很不快乐吗?快乐到底需要谁来定义?是由家长,还是孩子?比如我的女儿暖暖,在数学思维课上玩儿魔方的时候;在英语课外班,用英语跟小朋友对话的时候;在舞蹈课上,穿上漂亮的舞蹈裙,感觉自己像公主一样美美的时候,她都是很快乐的。”
, 百拇医药
    快乐教育不应该把孩子圈在教室里,但也不是有些家长所认为的“放养”,赵君潇认为,“放养”是对快乐教育最大的误解。

    “我们都知道,快乐是分层级的。吃喝玩乐是一种快乐,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但还有一种快乐,是在学习成长之后,是在通过自己的努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之后,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前者的快乐更容易得到,也更容易被遗忘,而后者带来的快乐相对更持久、难忘。”

    孩子对于快乐的认知和感受,是需要父母引导的。赵君潇说,父母应该让孩子更多正向地感受努力和付出的意义,而不是把人生一些应有的付出,都认为是“苦的”。孩子如何理解快乐,或者在面对某件事时快不快乐,有时候并不全部源于事情本身,也源于父母怎么理解这件事,怎么引导孩子去看待。还有一些父母高调所说的“放养”,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回避困难、缺少智慧方法的一种表现。

    也许有家长会说,我并不希望孩子成功,我只想让他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赵君潇说,请别误解了“快乐的普通人”。
, http://www.100md.com
    “首先,我们怎么理解快乐的普通人?既然是‘快乐的,他应该不会为衣食住行担忧,没有基本的生存烦恼;他应该身体健康,又具有很多良好的品质,比如勇敢,比如面对困难的正确态度,等等,这才能算得上‘快乐。其实,能达到这样程度的,已经不是普通人了。”

    “其次,孩子‘做普通人的前提应该是,父母曾经让孩子看到过不同的选择机会,然后再给他自由选择的权利。如果根本没有给孩子提供过其他选择的机会,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父母过早地为孩子做了选择和安排。”

    真正优秀的孩子,是有内驱力的孩子

    无论别人怎么提倡所谓的“快乐教育”,赵君潇仍然要尽最大的能力,引导女儿暖暖热爱和享受学习,并引导她去为自己的理想付出努力。她这样做,既不是为了光耀门楣,也不是要女儿成为她的骄傲,她唯一希望的是:暖暖能在一次次挑战未知、克服局限的过程中,体会到人生更高层次的快乐。
, 百拇医药
    智慧的父母完全可以通过探索,让教育过程变得更加有趣、高效、有用,从而唤醒孩子的内驱力,正确地实施快乐教育。

    很多妈妈跟赵君潇说,自己的孩子平时磨磨蹭蹭,怎么催都不行,一天的时间很快就磨蹭过去了。“时间对于年龄段较小的孩子们来说,是抽象的,加上很多时候,时间都是由父母来安排和把控,孩子根本没有办法认识到时间是什么。”

    赵君潇在暖暖认识钟表之后,却并没有给她买钟表,而是给她买了24个小木块,有8块是睡眠时间,是每天必须要保证的;有3块是吃饭的时间,如果出门吃饭,木块的时间就可以增加;有8块是暖暖练琴、画画、学英语等学习时间;剩下的木块就是她自由安排的时间,可以看动画片,可以自由玩耍。但如果暖暖吃饭磨蹭了,或者学习时间拖延了,就要从可以自由支配的木块里“借时间”。在“时间木块”里,抽象的时间变得更具象了,暖暖也学会了自己管理时间,这也是孩子自驱力的一部分。

    孩子剛开始学知识的时候,有些父母为了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就会跟孩子说:“你做20道题,做对了妈妈给你奖励。”赵君潇说,有时候这个方法很管用的,却不是长久之计。外界的刺激越多,孩子自身对于知识的渴望就变得越少。比如,孩子最初愿意看书学习,也许是为了求知欲得到满足,但父母却不断采用外在刺激,这反而打压了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因为随着父母的奖励增多,就会慢慢没有办法再给孩子新鲜感了,外界刺激边际效应就会越来越弱化。
, http://www.100md.com
    赵君潇讲到一个心理学著名的小故事。有一位老爷爷在院子里种了许多花花草草,附近的孩子经常跑到他的院子里去玩,每次都把花花草草踩得一片狼藉。有一次,老爷爷想了一个办法,他跟孩子们说:欢迎你们到爷爷的院子来玩,爷爷还会给你们糖吃。第一次的时候,老爷爷给了来玩的孩子们很多糖,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他给的糖越来越少。最后那一次,老爷爷跟孩子们说:欢迎你们以后继续来玩,但爷爷已经没有糖了。后来,孩子们就再也不去了,他们想:没有糖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去玩?

    这就是孩子们的内发性如何被外界刺激“淹没”的一个典型的故事。

    父母还要懂得适时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从而增加他们的内驱力。暖暖3岁多的时候,赵君潇就经常带她出差、旅游,这个过程中,很多事情她都放手让暖暖自己去做。赵君潇觉得,一次次的放手,是对孩子的信任、鼓励,也是对她自理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激发了孩子做事的内驱力。

    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并不是通过一件两件事,而是通过父母的影响,根植在孩子生活的细节里。真正优秀的孩子,不是被鞭子抽出来的,是有内驱力的孩子。而好的教育就应该是能够唤醒孩子的内驱力,实施的过程快乐有趣,最终实现高效能养育。,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