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痕,70年婚礼变迁
收音机,手表,筹办婚事的过往,“三转一响”的家庭标配
董燕京都说人老了就爱回忆。2019年五一节,我在中国大饭店参加了一对新人的婚礼,当看到由十几辆宝马组成的车队向饭店驶来的瞬间,我的脑海竟穿越时空,回到了久远的岁月—筹办婚事的过往
1979年1月27日(大年三十)是我们夫妇喜结良缘的新婚之日。在携手走过40年的今天,回望当年筹办婚事的过往,心中充满感慨。
20世纪70年代末,国家尚处于物资匮乏的票证时代。同在一个工厂工作的我们,月工资为37.44元。
那时国家提倡青年晚婚,并规定男27岁,女25岁,方可领证结婚。经由厂里开出证明后,我们一起去所在街道办理了婚姻登记。登记那天,在领取结婚证的同时,我们还欣喜地领到了两张家具票,即双人床票和小衣柜票。
可别小看这两张票,那可是政府对新婚家庭的特殊关照。当时居民购买任何紧俏商品都需要凭票凭证。不要说“三转一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需凭票购买,甚至连婴幼儿喝的牛奶也要凭奶证供应。
但是,组建一个新家仅有两件家具怎么行。当年北京街面上的西四、骡马市等各大家具店,统归北京市家具公司独家经营,各类产品都供不应求。以致每当家具店夜间有进货时,都会被昼夜望风的顾客盯个正着儿,经常是货还没卸完,店门前便排起了长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5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