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 2021年第3期
编号:71071
所谓“差生”
http://www.100md.com 2021年3月17日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1年第3期
     本刊编辑部

    | 策划人小语 |

    “儿子怎么都学不会,是不是他比别的孩子笨?”

    “女儿成绩这么差,一定是因为她不努力!”

    “每次考试都垫底,孩子能有什么前途?真让人发愁……”

    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好。可孩子一旦上了学,有些父母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跟不上的孩子父母,压力陡然增加。看着人家学霸孩子,各有各的优秀,不仅成绩好,还勤奋自律;再看看自家孩子,考试成绩倒数,拿起书本就犯困。更让人绝望的是,明明时间、精力和金钱都没少付出,孩子却不进反退。

    孩子成绩差,父母着急,还忍不住发脾气。但父母们可曾了解这些孩子,他们眼中的家庭、学校和周围的世界是怎样的呢?本期策划,小编就带各位父母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探寻这些孩子背后的故事,找到点燃他们生命火花的方法。
, http://www.100md.com
    “不务正业”的“学渣”

    前不久,有一部火爆的韩国纪录片《差生》引发网友热议。这部根据300多名学生发来的真实故事拍摄的纪录片,揭开了“差生”内心不为人知的一面。

    那些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父母经常抱怨,觉得自己遇到了这样的孩子是时运不济,殊不知,孩子的内心也并不好受。作为所谓的“差生”,他们在学校和家庭中可能遭受的歧视、偏见以及暴力行为,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很多。如果父母忽略孩子的感受,一味地给他们施压,不难想象,孩子的痛苦必将翻倍。背负着双重痛苦,他们要么逆反抗争,要么放弃自己。而这一切,并不是大人想要的结果。

    所以,当父母被孩子的成绩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也正是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时候。如果我们能放下心中的焦虑,倾听孩子的烦恼和恐惧,也许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是破釜沉舟把孩子逼成所谓的“学霸”,还是让孩子发掘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 百拇医药
    优优的爸妈都是学霸,所以,他们根本没把小学的学习放在眼里。优优成绩平平,他们不在意,觉得用不了多久孩子就能反超。但一直等到五年级,被甩在后面的,还是优优。

    不过,虽然学习不好,优优的爱好倒是挺多的,画漫画、配音、唱歌、表演……样样还都做得不错。她会花两个小时精心搭配JK制服,穿着走到街上,经常有人来询问、求同款;她经常拍自己表演的视频,对各种视频加工软件“无师自通”。优优爸妈由此判定女儿并不笨,两人铁了心辅导女儿功课,摁着她背古诗、背课文、背单词,但往往是大人背得滚瓜烂熟,孩子还是什么都没记住。很多次,优优捧着书就睡着了。妈妈既心疼又无奈。唉,要说孩子是个好孩子,热情开朗,但在爸妈的逼学下,笑容越来越少了。

    终于有一天,优优妈决定放弃了,她希望女儿开心,不想看她忧心忡忡的。大人不再施压,优优很快“活”了过来。除了学习,生活处处是美好嘛!最近,优优告诉妈妈:“等我长大些,就申请做B站的主播!”优优妈苦笑着点了点头,她对女儿的学习不抱太大期望了,回想自己12岁的时候,都拿全国数学竞赛二等奖了,女儿走的完全是另外一条路啊!
, http://www.100md.com
    分析

    在学校里,就是有这样一类孩子,无法对常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但他们可以把热情投注在其他方面。有的孩子喜欢写网络小说,在粉丝的鼓励下成为职业写手;有的孩子爱好音乐和表演,他们的生命会在舞台上绽放;有的孩子热衷电竞,立志成为专业电竞选手,引导一个新兴行业的发展……

    虽然父母也知道,学业不能成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但在校期间,成绩毕竟是评价体系里的重要一环,所以他们还是会因为孩子的成绩感到忧愁:“我知道他将来也许会成功,可现在为什么不能更努力一些呢?”这种纠结是这类父母的共同心声。

    策略

    表面上看,优优的父母只有两种选择:放下自己对成绩的执念,支持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拼尽全力督促孩子学习,有可能让孩子成功逆袭,也有可能导致孩子厌学。其实,平衡学习和兴趣,还可以找到第三条道路: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能充分感受到投入的状态,尽情发展属于自己的特长,然后慢慢将这种自信带入其他学业中。
, 百拇医药
    孩子在自己热爱的事情上更容易锻炼能力,增强意志力。相反,如果一直做不喜欢的事,就很难发展出坚持、刻苦和耐心等意志品质。如果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学习知识和学习某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都属于学习的話,孩子才会相信“我是有学习能力的”。然后,当他们认为成绩很重要的时候,就会开始认真地对待学习。

    不开窍的孩子,处处慢半拍

    在鸡娃大军浴血奋战的育儿江湖,乐乐妈是个佛系的存在,就像当初给儿子起名乐乐,是希望孩子快乐成长。然而上了小学,一家人都乐不起来了。

    不知是不是因为家庭环境比较单纯,乐乐一直特别天真,比同龄孩子都懵懂。上了小学,这种“幼稚”更明显了。每天放学,老师都要留下几个家长,乐乐妈总是其中之一,不是孩子没完成作业,就是上课不注意听讲,再就是不会背课文。回家后,乐乐妈问儿子为什么不写作业,乐乐底气十足地说:“老师没留作业啊!”乐乐妈这时才明白,原来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作业。
, 百拇医药
    两个月过去,乐乐终于知道什么是作业了,但是,别的同学用几分钟就可以完成的作业,乐乐要花一个小时,因为他根本不会做!没办法,乐乐爸妈只能把白天学的知识给他重新讲一遍。于是,每当夜深人静,家里就会上演这样的剧情:乐爸乐妈轮番上阵,大讲“bpmf”和“破十法”。但是,两人讲得口干舌燥、唾沫星子乱飞,乐乐还是面无表情地低着小脑袋,用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似懂非懂提醒父母大人:“我听不懂啊。”

    这么简单的题,他怎么就不懂呢?关键是,别人家的孩子都能懂啊!每次看到乐乐的同学们都举着满分的卷子出校门,再看看乐乐试卷上的分数,曾发誓要给孩子爱与自由的乐乐爸妈,免不了对孩子失望了。在一次又一次失望后,难免情绪崩溃,口出恶言,甚至号啕大哭。真想给孩子的脑袋上打个洞,把知识全部灌进去。好几次,乐乐爸想拉着儿子去测一下智商,但又害怕承受更糟糕的结果,只能熬着。

    如今,乐乐三年级了,虽然和自己比有一定的进步,但在班里仍然是中下游水平,接受什么都慢,时常给人一种不开窍的感觉。乐乐爸妈很焦虑,不知道这样的日子啥时候是个头!
, 百拇医药
    分析

    教育部规定孩子6岁入学,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育轨迹。虽然是同龄,但孩子们的发育程度不可能完全相同,有的孩子思维发散创意好,有的孩子记忆力强更专注,有的孩子擅长运动却坐不住……而乐乐则属于能力发育比较慢的孩子,所以很容易被老师“识别”出来,他和同学的差异也容易激发父母的焦虑。但是,如果父母在了解孩子的困难后有的放矢,帮助孩子弥补能力的不足,给孩子时间慢慢成长,孩子就会等来转机。

    策略

    乐乐面临着双重困惑,一方面,他不能完全理解老师教的知识,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节奏。因为跟不上,老师设置的激励措施都和他无关,所以,乐乐在课堂上处于游离状态;另一方面,他不能独自搞定所学知识,无论是理解还是逻辑分析,他都慢一些,需要大人的额外帮助。这两个困难交互进行、相互影响,因为得到的鼓励少,这样的孩子就更容易放弃,造成知识的脱节。

, 百拇医药     想要帮助这样的孩子,不仅要像乐乐爸妈那样,额外帮孩子补习知识、促进理解,也要兼顾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感受。乐乐需要寻找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联结感”,我们不能只问“老师讲的你都听懂了吗?”也要和他们倾谈:“咦,老师讲这些内容时,用了什么例子呢?”让孩子谈论自己对学习的感受,一同回忆老师教学的细节,帮助孩子梳理老师讲的内容。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捞到”更多的知识。当然,对于孩子暂时理解不了的,父母不能强求,而要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帮助他们完成过渡。当孩子终于理解“破十法”时,要鼓励孩子:“原来,给你多一些时间,你完全可以掌握!没关系,我们慢慢来!”当父母用心记下对孩子有效的引导方法时,当父母不断地鼓励孩子时,孩子就能从“自己理解慢”的打击中缓过来,渐渐找到自己的节奏。

    心都受伤了,那就差到底吧

    中考成绩发布那天,浩然又和妈妈吵了起来。妈妈执意让浩然报美术中专,浩然不肯,妈妈一边做饭一边把厨具摔得“叮当”响,时不时地冲出厨房和浩然理论:“你学艺术,好歹还有口饭吃,要不将来你干啥去?谁要连高中都考不上的废物!”浩然无动于衷,埋头打游戏,他不仅对美术没兴趣,对妈妈给他安排的任何前途都没兴趣。
, 百拇医药
    中考的结果,早就在浩然的预料之中,不用心学,怎么会有好成绩?浩然早就习惯自己“学渣”的身份了,他懒得再努力。上一次关心成绩,可能还是小学时的事情了!

    浩然清楚地记得,四年级的期中考试,语文阅读题特别难,他只考了71分。妈妈举着笤帚追着他满屋子跑,他躲到车棚里“逃过一劫”,回家却发现,妈妈把卷子撕得粉碎。第二天,面对老师的追问,浩然只得实话实说,惹来同学的一阵嘲笑。谁想,老师还不信:“胡说,一定是考砸了,不敢让你妈签字,才编出这么个理由骗人的!”

    那次考试之后,妈妈没收了浩然的游戏机,断了家里的网线,买了四本阅读练习册,摁着浩然“恶补”。周末的足球班,也换成了语文提高班,浩然彻底失去了自由。一次考砸,浩然就变成了父母和老师眼中的“坏孩子”,他也看清了大人的态度。既然不能做“常胜将军”,那努力还有什么用,得过且过罢了!

    孩子糟糕的成绩,为何会成为父母的“心病”呢?一方面,父母会对孩子的未来感到担忧;另一方面,父母觉得自己很“失职”,孩子的成绩不好自然是教育不成功。
, 百拇医药
    更多的时候,父母也心疼孩子,怕孩子因为成绩不好在班级里抬不起头。成绩,无论对孩子还是父母来说,都不单单是一个分数。正因如此,很多父母希望能够帮助孩子在学习这条路上“逆袭”,帮孩子摆脱作为“差生”的无力感。

    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著名的社会学习理论,他在分析孩子的行为和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时指出,想要孩子的行为做出改变,必须满足两个先决条件:他们看到某些行动能引出符合自己期待的结果,以及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地从事这种行动。也就是说,想要成绩逆袭,孩子首先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并且知道自己付出怎样的努力才能做到,最终才有可能成功。

    电影《垫底辣妹》里,上课照镜子、睡觉、思考如何打扮的差生沙耶加,肆意地挥霍着青春。念到高二了,沙耶加的学业只有小学四年级水平。然而,当她遇到坪田老师后,人生开始改写了……坪田老师从没有把沙耶加当作差生,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她去谈漫画、游戏,从沙耶加感兴趣的事情上发觉她的优点,激发她的潜能。老师的信任,变成了沙耶加改变的动力,这时候再给予她学业的指导和帮助,进步变得顺理成章。最终,沙耶加通过持续努力战胜了曾经的自己,考取了向往的大学。
, 百拇医药
    电影里的坪田老师有句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没教好的学生。”所以,父母帮助孩子的重点,并不是寻找补习班、名师指导等外部资源,也不是通过各种手段不停地施压,而是通过鼓励和支持,让孩子开始从内心相信,成绩是可以改变的。至于提高成绩的办法,可以慢慢摸索。

    人生并非一条直线,孩子的学习之路更是如此。很多时候,孩子会被其他的东西吸引,在学习这条路上迷失。纪录片《差生》中,不仅记录了差生们的心声,也记录了洪成浩的“逆袭”过程。从一个网游中毒者,到名牌大学毕业,再到在韩国三星公司任职,洪成浩传奇性的成长经历,更具有说服力。

    高中时,他常年成绩墊底,除了上学和吃饭,剩下的时间就是玩游戏,最多的时候24小时连续打。父母也曾激烈地阻止,却发现毫无效果,只能采取迂回的方式:“与其不让他玩游戏,不如让他对别的东西感兴趣。”

    洪成浩的父母,开始陪伴儿子一起寻找其他的幸福,旅行、做饭、运动……任何新的尝试,他们都愿意去做,只为让孩子找到除了游戏以外的生活乐趣。洪成浩的父母允许孩子“试错”,所以,他有机会通过电竞比赛的失利看清自己的局限,也开始思考未来:不能成为职业选手,未来的路该走向何方呢?这时,父母再提出“不如试试学习”,就顺理成章了。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洪成浩的成绩好像坐火箭一样直线上升,从倒数到平均分90以上,最终考取名牌大学。
, 百拇医药
    也许人们会觉得,洪成浩足够聪明,才会逆袭。可是,再聪明的人,不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也不可能在升学的道路上取得成功。洪成浩学习差时,父母并没有苛责,所以,他对学习这件事没有负面的感受,对成绩没有偏见,这是他能够逆袭的基础。父母无条件的信任和关爱,是孩子改变的动力。当他开始投入地学习,看到自己可以改写成绩时,他就会相信,自己可以成功。

    可能有的父母会问,如果有的孩子,注定不会在学习这条路上完成“逆袭”,那他们就没有出路了吗?当然不是。

    人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教育,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一位杭州的老教师通过追踪150名毕业生的情况,提出了“第十名现象”。那些在班级排在十名左右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这些孩子,为什么能在后来的人生中超越前三名的孩子呢?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们不被名次、荣誉所困,在学习中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自己的独立思考”。

    学习成绩一般,可能是因为孩子不擅长机械记忆,或者无法理解高深的知识点,但这并不会剥夺孩子思考的乐趣。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保留自己的思考,就有可能成功。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汤川秀树在求学期间成绩平平,但是,他对几何保持着极大的热情,为了一道题,他可以斗志昂扬地思考一个晚上,连母亲喊吃饭都听不到。懂得“享受思考的喜悦”,才是学习中真正重要的事情。
, 百拇医药
    当然,这种独立的思考和生活的热情,并不一定来自校内学习的领域。比如人气博主李子柒,把对生活的热情融入做的每一件事中,带着平静的心情认真拍好每一条视频,治愈了观众,也获得了成功。

    作为父母,如果能够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生命中的热情所在,就已经完成了一大部分教育任务。

    分析

    很多孩子成绩差,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反感,不能自我调节,所以间接地影响了学习结果。有的孩子,用自己的成绩同父母缠斗,父母只关心成绩,他们就把成绩放在最不重要的位置。有的孩子,被父母看着学,父母离开,他们就一动不动,这就是所谓的“为大人学习”。有的孩子,努力争取自己对生活的控制感。这时候,大人如果没有看破孩子的智斗行为,所有的教育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策略

, 百拇医药     浩然妈希望孩子为71分“付出代价”,逼他学更多,浩然的感受是什么呢?他对大人的粗暴教育感到失望,对学习丧失了兴趣,对自己不再抱有期待。所以,大人在一厢情愿地按照自己的套路解决问题时,不仅破坏了亲子关系,也破坏了孩子和学习之间的联结。

    孩子拥有好的感受,才能拥有好的行为,经常因为学习成绩受到伤害,自然会讨厌学习。不仅如此,孩子的痛苦不被理解,他们会用其他途径唤醒成人的觉察,那就是让父母感受到同样的痛苦。这也是为什么无数大人为孩子的成绩操碎心的时候,孩子们却无动于衷,因为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了伤害,所以用糟糕的学习结果进行還击。

    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大人应该先停止伤害行为,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孩子。不再理所当然地“帮助”孩子,而是询问孩子“你需要我帮忙做什么?”确定孩子的需要,再按照孩子的要求提供具体支持。这样,孩子才愿意相信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是暂时的,可以通过努力改变,他们才能慢慢找回自信,相信自己可以处理好更多的难题。,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