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 2021年第4期
编号:71035
养出乐观小孩
http://www.100md.com 2024年4月29日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1年第4期
习得性,武磊,跳绳
     | 策划人小语 |

    在生活中,我们会看见一些很“丧”的小孩:他们觉得自己再努力也没用,拒绝尝试,畏缩不前;遇到任何事情总会往最糟糕的结果联想,并且沉浸在灾难性的想象中不能自拔;习惯把挫折和失败的原因全都归咎于自己,有深深的沮丧和无助……悲观,正在让孩子的行为越来越退缩,精神越来越不快乐,生命越来越脆弱。改变悲观的最好办法是保持乐观,那么到底什么决定了孩子是悲观还是乐观,如何培养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孩子呢?请和我们一起来看本期策划。

    习得性无助和过度的自尊教育,是导致孩子悲观的两大因素

    悲观,是指在遭遇挫折时滞留在最具毁灭性的原因中不能自拔,会导致情绪抑郁、行为退缩、较低的成就感和不健康的身体。悲观的人会觉得自己未来的生活非常艰难,而且经常想象不好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有两大因素可能导致孩子悲观,一是习得性无助。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观察到一个现象:实验箱里遭受过电击的狗,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跑到箱子的另一边来逃避电击,而是消极地坐在通电的地板上一动也不动。在后来的研究中,他发现人类也有类似的心理反应:面对许多无法控制的事件时,经常试都不试就放弃了。无助的动物和人呈现出同样的特征:被动、缓慢、悲伤、无食欲、失去气愤的能力。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习得性无助”,它是抑郁的一种模式。悲观的人更容易向无助感屈服,患抑郁症的风险性也比较高。

    那么,孩子身上的习得性无助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每个初生婴儿都是无助的,因为他无法掌控自己的身体,只能通过哭泣来向妈妈求助。如果妈妈对婴儿的反应无动于衷,那么他就会陷入更深的无助之中,产生绝望感。

    孩子通过获得掌控感来战胜无助,比如学习走路。但是,有些爸爸妈妈出于安全考虑,在孩子学习走路时一遍遍地阻拦;当孩子走路遇见障碍时,第一时间挪走障碍物或者干脆抱起孩子离开现场。爸爸妈妈的过度保护会让孩子产生无助感:我不行,我再努力也没用。虽然孩子获得了安全,却失去了掌控感,很难产生发自内心的自信和自尊感。

    另外,孩子的心态也取决于一个人如何解释积极或消极事情发生的原因,也就是归因。如果我们相信积极事件的发生是基于我们个人的原因,就会对未来比较乐观,而如果将成功归于外界的、自己不可控的原因,就更容易悲观。比如说考得好,是因为我很聪明、很努力,那我就相信未来只要努力,还是可以获得成功;同理,在其他事情上我也会成功。相反,如果认为考得好是因为老师题出得简单或别人考得不好,而这样的好事不会经常发生,自己就会对未来的考试悲观,不敢想象下次还会考好。

    而个体的归因风格受环境因素影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52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