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 2022年第3期
编号:70634
来自父母的期待
http://www.100md.com 2022年3月16日 2022年第3期
     刘亮 吴在天 周公子

    | 策划人小语 |

    每一位父母都会对自己的孩子抱有各种各样的美好期待,希望孩子健康,期望孩子快乐成长,期盼他好好学习、平安顺遂……

    父母的期待就是对孩子最美好的祝福,也是孩子头上的明灯、脚下的路标,无声地指明孩子前进的方向。

    但如果父母不能正确对待这份期待,也可能一不小心就让它变成伤害孩子的利剑。“期待太过反成棒杀”的悲剧也常常令人痛心。

    那么,身为父母,我们到底该不该对孩子抱有期待?又该如何把握这个度?本期策划,我们一起找到期待的正确打开方式,助力孩子走向更幸福的未来。

    过重的期待:

    指望孩子一口吃成个胖子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5个字—别人家孩子,而且也都被这5个字狠狠打击过,有些父母很喜欢用别人家的孩子来和自家的孩子做对比:“老王家的孩子高,你怎么就这样矮呢?”“老李家的孩子考100分,你怎么就拿99分呢?”“老张家的孩子钢琴8级,你怎么就学得这样慢呢……”

    孩子想要达到父母的期待,就必须集齐老王、老李、老张等家孩子的优点,成为一个“全能神”,这样才算“及格”。极少数孩子也许真能集齐,但大部分孩子是做不到的,对他们来说,这是过重的期待了。

    过重的期待有没有一个标准呢?我们可以把这个标准分为客观和主观两种。

    客观标准相对比较容易识别,因为事实就摆在那里。比如孩子考试排名一直比较靠后,大小考试能排到年级下游偏上一点就算是非常好的成绩了。结果,父母却指望他考清华北大。再比如孩子才两岁多,父母就期待他能够掌握五六岁孩子才能掌握的各项技能,等等。总之,“期待与现实”之间常常有明显差距,不符合孩子的成长发展规律。

    主观标准相对比较难确定,因为这和孩子的个体感受有关。有些事父母觉得不难,但落在孩子身上却觉得非常难。比如逢年过节,父母常常会要求孩子叫人、问好,和亲友们打招呼。父母觉得不就是张个口吗,有什么难的?但面对不熟悉的人,有些孩子需要慢慢观察,做好准备后才能去做,无法做到迅速且热情地互动;有些孩子不喜欢人多,没办法和不熟悉的人交流,仅仅是张口叫人对他们来说都比登天还难。这时候,父母的期待对孩子来说就过重了。

    所以,主观标准不是以父母的感受为依据,而是根据孩子的感受来界定的。如果父母的期待让孩子感到压力巨大,甚至出现抑郁、逃避、睡不着、频繁和父母冲突……这时,父母就要考虑期待是不是过重了。

    父母的期待和孩子的感受为什么会存在如此大的落差呢?过重的期待背后,往往隐藏着父母自己的需求,那些自身没法实现的梦想全都落到了孩子头上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190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