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隔空对话,让红色精神永续传承
丹颜“当年父亲日夜期盼的国泰民安早已实现。”已是鲐背之年的陈志远说,他想活得更久一些,带着父母的夙愿,替他们多看看曾为之奋斗和泼洒鲜血的热土。
从1921年到2023年,一百多年的沧桑巨变,革命烈士陈潭秋没有看到。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这位中共一大代表立志不达成功誓不休,在为中国革命萍踪浪迹的艰苦岁月中,将3个儿女托付给亲人。
为天下人之团聚,舍小家之团圆。陈潭秋走后,儿孙们一路追随,信仰着他的信仰,紧随着他的足迹。从未与父亲谋面的次子陈志远主修党史专业,终生站在高校的三尺讲台上,讲述父辈先烈的苦难与辉煌;2004年,在陈潭秋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孙女陈学清庄严入党;2020年,曾外孙李沛泽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023年5月,陈志远家庭获得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对陈志远一家来说,不朽的是精神,不变的是传承。
未见一面,仰望一生
沿着大中路直行向西,过伯苓楼折向南,转过几个弯儿,便进入天津市南开大学西南村家属区。这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学校为教职工建的生活楼,每家都是相似的户型,连大门都如出一辙,只在3楼一户人家的门楹处多了一方小小的红牌,上书“光荣烈属”4个字。牌子有些年头了,字迹不甚清晰,如同朴素的屋门一样低调。这里就是陈潭秋烈士的次子陈志远教授的家。
屋子不大,打扫得却极为干净,布局陈设仍保留着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模样。在靠墙的老式书橱中显眼的位置,陈潭秋、徐全直烈士夫妇的照片和陈志远家人的照片整齐地摆放在一起—一家人以这样特殊的方式团聚了。
90岁高龄的陈志远精神健旺,头脑清晰,只是有些耳背,行动不便,近年极少下楼。“听说你们要来,老爷子激动得一晚上没睡好。”一旁的女儿陈学清打趣道。这一句陈老听清了,脸上闪过一丝赧然,随即笑了。这笑容,绽开在饱经沧桑的脸上,如孩童般纯真。
对陈志远来说,父亲陈潭秋和母亲徐全直是此生无法释怀的痛。他一生感受母亲怀抱的温暖只有两个月18天;从出生到10年后父亲去世,父子始终缘悭一面。
“我始终是萍踪浪迹、行止不定的人,几年来为生活南北奔驰,今天不知明天在哪里,这样的生活,小孩子终成大累,所以决心将两个孩子送托外家抚养去了。两孩都活潑可爱,直妹本不舍离开他们,但又没有办法……现在又快要生产了。这次生产以后,我们也决定不养,准备送托人,不知六嫂添过孩子没有?如没有的话,是不是能接回去养?”
这封“托孤”家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21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