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 2024年第2期
编号:203715
你想要孩子成为完美的庸人还是世界的孤品?
http://www.100md.com 2024年3月6日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4年第2期
长板,天赋,短板
     王人平

    教育孩子,需要“揚长避短”还是“取长补短”?这背后是短板思维和长板思维的差异。

    长久以来,短板思维一直都是父母教育孩子时秉持的主导性思维。这一思维来自木桶理论: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块木板。用在教育上,就是说孩子要均衡发展,不能有短板。例如父母常跟孩子讲“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老师时常提醒学生要全面发展、不要偏科,都是短板思维的体现,即要求孩子样样都行。然而,用短板思维来教育孩子,会不会也存在某些局限和问题呢?

    短板思维:让孩子变成完美的庸人

    短板思维关注的是孩子的缺点和不足,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让孩子无法客观、全面和公正地看待自己。受制于自身年龄和认知的局限,孩子往往不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会以父母的评价来评定和认知自己。当父母总是指责孩子的短板,如胆小、自私、霸道、孤僻、不好好学习等时,孩子看到的就是一个怯懦、贪婪、任性、无助和厌学的自己。这样不仅容易进一步固化孩子的这些短板,还会让他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被爱,削弱孩子的自尊,压制孩子的个性,打击孩子的自信,导致孩子变得更加自卑、怯懦和退缩。一个孩子的自信和生命力一定是来自“我行”“我能”的自我激励和自我肯定,而不是“我不行”“我不能”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短板思维会影响亲子关系。没有人会喜欢天天指责自己这不好、那不行的人,孩子更不会向讨厌自己、贬低自己的人学习。如果父母总是习惯性地盯着孩子的短板,批评孩子的缺点,会让孩子觉得父母爱的不是现实中的人,而是父母心中所期待的那个完美的孩子。这种有条件的爱会让孩子时刻生活在被爱遗弃的恐惧中,无法与父母建立起生命强有力的连接。没有生命的连接,就无法构建起好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不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6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