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幸福.婚姻版》 > 2018年第7期
编号:13294204
十全七美
http://www.100md.com 2018年7月1日 《幸福·婚姻版》 2018年第7期
     在地球范围内,十全十美的人,书上有过,现实中从未有过,某些被理想化的人物距离这个标准也差一条街;十全九美的人,非圣即贤,极为稀缺;十全八美的人,为数不多,运气好的话,你有可能在步行街偶然遇见;十全七美的人,在我们身边就能找着。

    两年前,在中建五局总部的企业文化展览室中,我看到由该局董事长鲁贵卿总结的“七成定律”,觉得很有道理,内容是这样的:“看人上,一个人七成是优点,三成是缺点,就算是优秀人才;知人上,要用七成的注意力去发现人的长处,用三成的注意力发现人的短处;用人上,当候选人具备应征岗位七成的要求后就可以使用;管人上,一个团队有七成的人符合职位要求,工作尽心尽力,就是不错的团队;做人上,能做到有七成的人认可就可以了;容人上,对别人给你提的意见,包括批评和建议,要花七成的精力去反思自己,花三成的精力去考虑别人的意见是否合理。”

    家长教育孩子,也可借鉴这个“七成定律”,不用求全责备,更不要吹毛求疵。

    一个人贵在自知,自知者明。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非常欠缺,能够达到七成就很不错了。我曾与伊美有过一次“交锋”。我批评她懒,不做家务,她说那不叫懒,应该叫不添乱,不添堵,不帮倒忙。我批评她馋,爱吃零食,她说那不叫馋,应该叫胃口好。我批评她磨蹭,效率不高,她说那不叫磨蹭,应该叫从容不迫;我批评她顽皮,喜欢闹腾,她说那不叫顽皮,应该叫活泼。我批评她注意力涣散,脑子里经常跑野马,她说那不叫注意力涣散,应该叫想象力丰富。反正是每次我批评她的缺点,她总能狡辩和巧辩,为自己脸上贴金。为了让伊美走出这种自我认知的误区,我请她的外公、外婆、两位姨妈、两位姨爹做评委,这就叫“旁观者清”,由他们来评定她的优点和缺点,比父母的评定更具说服力和公信力。从此她的狡辩就变得不那么理直气壮了,有时候,她会这样为自己找寻台阶:“在你们看来,这就叫磨蹭?那我狠踩油门了,让你们多吃点尾气!”我感觉,伊美也自觉某些弱点不讨彩,很难说那样做她就开心得趣,孩子的自知一旦初露端倪,父母的提点就会事半功倍。

    一个人贵在自胜,自胜者强。孩子的纠错能力比较差,就算他们清楚自己有某个缺点,要把它改掉总是难于上青天。邻居家有个小男生,父母在家,不许他玩电游,父母不在家,他就没日没夜地玩,废寝忘食,父母想了许多奖惩办法,也没能诱导他脱瘾。后来,还是做父亲的拿定主意,带他去参加各种兴趣班,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替代玩电游的兴趣点,小男生成为了围棋好手。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找寻方向和目标,但要孩子战胜心魔,还得靠他自己下工夫。在另一个单元里,有个孩子成绩很好,父母管教甚严,放学回家就自觉学习,很少见他下楼跟其他同龄人玩,这样过了几年,孩子考上了全市最好的重点中学,却不幸患上了抑郁症。父母非常懊悔,讲了一句掏心窝子的话:“对孩子,我们管束得太紧了,要求得太高了,他像一只不合群的孤雁,与人相处,格格不入。他这个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往后得让孩子过得宽松自在,相比学习成绩,身心健康更为重要。”

    对于女儿,我愿意采用“七成定律”,凡事能做好七成就行,优点达到七成就够,成绩能超过七成同学就顺利过关。不要求她独占鰲头,不要求她名列前茅。

    定律是僵的,问题是活的。伊美没吃完饭,我不许她离桌,浪费粮食可耻,她顶嘴道:“老爸,你看清楚啊,我吃完七成了!”伊美的作业没做完,她想偷懒,糊弄过去,我责令她立刻补齐,她抱怨道:“我都做完八成了,你的定律不管用了吗?”经过一段试行期后,我将“七成定律”的内容简化为:“七成优点,七成绩效,七成认可,七成反思。”这样做的目的纯粹是为了降低操作难度,提高执行效率。

    如果女儿能够做到十全七美,我就心满意足了,晚上做梦都会笑醒。

    时间一长,女儿很享受“七成定律”带来的宽松环境,她感觉毫不费力,游刃有余。有时,她拿到好成绩,弹琴、绘画、打网球受到了表扬,难免小得瑟,便存心敲打我:“老爸,这‘七成定律’很容易达标啊!一点都不难。”我就及时提醒她:“一时一事,达标容易;一生一世,达标的难度可不小。就算你有‘七成优点、七成绩效、七成认可’,诚实地回答我,你有‘七成反思’吗?”我这么一问,她就闭上嘴,不吭声了。

    摘自《今晚报》, http://www.100md.com(王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