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所有旋律,只为代我爱你
在音乐中倾听他1876年冬,莫斯科郊外一栋庄园客厅里,钢琴家尼古拉·鲁宾斯坦忘我地弹奏着,宁静的气息,玄妙的幻想,自黑白琴键上轻舞飞扬。须臾,音乐停了,梅克夫人从隔壁房间冲出来,她眼睛里闪着光彩,焦急地问:“这是谁写的曲子?”
曲子名为《暴风雨》,是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的作品。鲁宾斯坦此行的目的,就是希望梅克夫人能资助这位极具天赋却处于贫困中的作曲家。彼时,音乐只是贵族的娱乐,音乐家们并不能借此安身立命。梅克夫人既富有又具备良好音乐的教养,曾帮助过不少音乐家。鲁宾斯坦不遗余力地夸赞柴可夫斯基,梅克夫人打断他:“你不必替他说那么多好话,他的音乐就是最好的证明。”
《暴风雨》令梅克夫人心潮澎湃,感到“活了过来”,连续几天,她都“像在昏迷中,几乎不能自拔”。她是一位铁路富商的遗孀,丈夫早逝,孤独的她在音乐中寻找慰藉。
为了不伤害柴可夫斯基的自尊,她以收藏乐曲为名,通过鲁宾斯坦请柴可夫斯基编一首曲子。曲子很快编好,梅克夫人写信向柴可夫斯基致谢,随信附上的,还有慷慨的报酬。柴可夫斯基深受感动,复信说:“一个被失望和失败阻塞着路途的音乐家,知道您如此忠诚和热烈地爱好着音乐,真是一种安慰。”他白天在音乐学院教理论,晚上创作,36岁仍未摆脱贫困,梅克夫人的资助无疑是雪中送炭。
通信开始,友谊建立。随着交往加深,他们除了讨论音乐,还介绍各自的经历、家庭。
在音乐的美与真中,梅克夫人得到巨大快乐,她收集柴可夫斯基的一切资料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0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