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脏补脏 以脏治脏
应用动物脏器,来补益人的脏器,或治疗脏器病变,中医叫作“以脏补脏”和“以脏治脏”。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内经》中就已经提到:“五畜为益”,“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指出了畜类食品对人体的补益作用。后汉名医张仲景首创“猪胆汁方”和“猪肤汤”用以治病。隋时《开河记》记载,麻叔谋病风,起坐不得,炀帝命太医令巢元方诊治,巢用嫩羊肉掺药食之,结果很快治愈。这是以“肉食”治病的又一例证。宋苏东坡也深得肉食之道,《东坡煮肉歌》道:“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知煮,慢看火,少看水,工夫到了自然美,每日清晨打一碗,饱了自家君莫爱。”微火煮,少加水,可使肌溶蛋白、肌肽、肌酸等慢慢溶入汤内,美味越来越浓。如果急火煮,肌纤维很快变硬,不易煮烂,肉中蛋白质变性而不溶于水,肉汤就淡而无味,而肉也生硬难吃,此可谓食肉之科学了。但是真正明确地提出“以脏补脏”、“以脏治脏”的,主要是李时珍,他总结了前人经验,应用“以胃治胃”、“以骨入骨”、“以髓补髓”等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77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