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各样的人造“眼睛”
“贮存起来”的眼睛
在我们眼球的前端有个玻璃窗似的透明组织,这就是角膜。角膜受到损坏,视力就会下降而成为盲人。据统计,全世界的盲人中,每五个盲人,就有一个是由于角膜损害而失明的。能不能换个“玻璃窗”呢?能!但要进行角膜移植手术。困难的是被移植的角膜从哪里来?
1957年,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医科学生赫德森·度尔瓦发出倡议,希望病人死后献出他们的眼球。如果角膜在人死后三小时之内取出,加以冷冻并保存在药液里,以后就能随用随取。在席尔瓦的不懈努力下,一个义务捐献眼球的运动在斯里兰卡逐渐开展起来。1961年,他又发起成立了献眼协会,席尔瓦的母亲是这个协会第一个签约献眼的人,后来连当时的总督高伯拉瓦也签约献眼。到1963年,签约献眼的人数达一万七千人。由于献眼数字超过了斯里兰卡本国的需要,1965年,斯里兰卡就建立了国际眼库。现在,每年眼库大约输送一千只眼球出国,给29个国家64个城市的盲人带来了光明。
, 百拇医药 依靠听觉的“眼睛”
角膜是眼球的“玻璃窗”,穿过“玻璃窗”就是晶状体。它象照相机的镜头,外界的形象经过它聚焦,印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大约有120个感觉神经原,再把感觉到的形象信号输送给大脑。如果晶状体、视网膜和视神经损坏,更换角膜就没有用了。
现代科学家设计了一种超声波发射器,装在盲人的眼镜上。其发射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再转化为人可以听到的声波送到贴在耳边的眼镜腿上。眼镜有两条腿,哪条腿上有声音,障碍物就在哪一边。障碍物离得远,声音就尖,大约每超过25厘米,声音就高八度。从声音的方向和音响的高低。育人可以判断障碍物的方向和位置。
超声波遇到不同的物体,反射回来的声音也有差别。象绿叶繁茂的灌木林,回声是软绵绵的,若是一扇玻璃门,回声就清脆得多。时间久了,盲人通过自己的揣摩,可以知道障碍物是人,还是其他东西。有的盲人甚至可以辨出玻璃窗和玻璃窗外面的。
, 百拇医药
激光“眼”
超声波“眼睛”虽然可以让盲人知道障碍物的方位、外形,但是靠近盲人脚下和头顶上的东西,他们无法发现。于是又有了一种安装在手杖靠地一端的激光器新“眼”问世了。这种激光器可以向上、向下、向前发出三束有铅笔粗细的红外激光束。向前的一束激光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可以使盲人握手杖|的食指有感觉,向上的一束激光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转化成。一种声音,向下的一束反射回来转化为另一种声音。盲人依靠这种激光眼,可以判别树枝、标志牌、凉篷。它还可以帮助盲人上楼梯。
帮助盲人读书的“眼睛”
1829年法国人布莱叶发明了凸点符号,编造了凸起的盲文。但是,盲文书大而笨重,特别是一些高深的文字还无法编成盲文。为了使盲人能够直接阅读各种文字的书籍、报纸、资料,人们又发明了视触机。
视触机是把摄象机和触盘联结起来的机器。摄象机把文字摄下来,传换成电信号,然后传到触盘上。触盘上有144根针,随着电信号的有、无,上升或下落。盲人把食指放在触盘上,就可以感觉到这是什么字母,从而比较顺利地阅读文章。
, 百拇医药
还有一种叫“视读机”,它把摄象机摄入的信号转化为声音,就象一个人在为盲人读书、读报似的。
真正能“看”的人造眼睛
不久以前科学工作者发现,在人的大脑视觉中枢区受到电刺激,盲人就“看”到亮晶晶的光点。人们所看到的图象就是由许多明暗不等的亮点所组成,就像电视图象那样由成千上万个亮点组成的一样。有的盲人虽然眼睛坏了,但只要视觉中枢没有损坏,我们就能让他重新看见。1967年,英国伦敦大学和莫利慈医院的生理学家布林德利,在一个失明53年的护士的大脑视觉中枢埋了80多根微细的电极,通过颅骨上的小孔,把导线与安装在头皮下的接收机联结起来,当接收机收到电信号以后,她就能看到简单的图形。
最近,英国科学家终于研制成功这种利用电视原理的“电子眼睛”。盲人手里提着一个小型电视摄象机,头皮下安放着微型无线电和带有超小型钛电波的微型电视接收机,接收机接收到的图象电信号再送到视觉中枢,盲人就能看见周围的景象。这种“眼睛”露在外部的是盲人手上提着的电视摄象机,它相当于人的“眼球”,可以风趣地称之为“提在手上的眼睛”。
许多科学工作者设想,将来把电视摄象机缩小成超微构件,装在跟人的真眼差不多大的玻璃机中,再把它安装在盲人的眼窝里,那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新“眼”了。, 百拇医药
在我们眼球的前端有个玻璃窗似的透明组织,这就是角膜。角膜受到损坏,视力就会下降而成为盲人。据统计,全世界的盲人中,每五个盲人,就有一个是由于角膜损害而失明的。能不能换个“玻璃窗”呢?能!但要进行角膜移植手术。困难的是被移植的角膜从哪里来?
1957年,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医科学生赫德森·度尔瓦发出倡议,希望病人死后献出他们的眼球。如果角膜在人死后三小时之内取出,加以冷冻并保存在药液里,以后就能随用随取。在席尔瓦的不懈努力下,一个义务捐献眼球的运动在斯里兰卡逐渐开展起来。1961年,他又发起成立了献眼协会,席尔瓦的母亲是这个协会第一个签约献眼的人,后来连当时的总督高伯拉瓦也签约献眼。到1963年,签约献眼的人数达一万七千人。由于献眼数字超过了斯里兰卡本国的需要,1965年,斯里兰卡就建立了国际眼库。现在,每年眼库大约输送一千只眼球出国,给29个国家64个城市的盲人带来了光明。
, 百拇医药 依靠听觉的“眼睛”
角膜是眼球的“玻璃窗”,穿过“玻璃窗”就是晶状体。它象照相机的镜头,外界的形象经过它聚焦,印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大约有120个感觉神经原,再把感觉到的形象信号输送给大脑。如果晶状体、视网膜和视神经损坏,更换角膜就没有用了。
现代科学家设计了一种超声波发射器,装在盲人的眼镜上。其发射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再转化为人可以听到的声波送到贴在耳边的眼镜腿上。眼镜有两条腿,哪条腿上有声音,障碍物就在哪一边。障碍物离得远,声音就尖,大约每超过25厘米,声音就高八度。从声音的方向和音响的高低。育人可以判断障碍物的方向和位置。
超声波遇到不同的物体,反射回来的声音也有差别。象绿叶繁茂的灌木林,回声是软绵绵的,若是一扇玻璃门,回声就清脆得多。时间久了,盲人通过自己的揣摩,可以知道障碍物是人,还是其他东西。有的盲人甚至可以辨出玻璃窗和玻璃窗外面的。
, 百拇医药
激光“眼”
超声波“眼睛”虽然可以让盲人知道障碍物的方位、外形,但是靠近盲人脚下和头顶上的东西,他们无法发现。于是又有了一种安装在手杖靠地一端的激光器新“眼”问世了。这种激光器可以向上、向下、向前发出三束有铅笔粗细的红外激光束。向前的一束激光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可以使盲人握手杖|的食指有感觉,向上的一束激光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转化成。一种声音,向下的一束反射回来转化为另一种声音。盲人依靠这种激光眼,可以判别树枝、标志牌、凉篷。它还可以帮助盲人上楼梯。
帮助盲人读书的“眼睛”
1829年法国人布莱叶发明了凸点符号,编造了凸起的盲文。但是,盲文书大而笨重,特别是一些高深的文字还无法编成盲文。为了使盲人能够直接阅读各种文字的书籍、报纸、资料,人们又发明了视触机。
视触机是把摄象机和触盘联结起来的机器。摄象机把文字摄下来,传换成电信号,然后传到触盘上。触盘上有144根针,随着电信号的有、无,上升或下落。盲人把食指放在触盘上,就可以感觉到这是什么字母,从而比较顺利地阅读文章。
, 百拇医药
还有一种叫“视读机”,它把摄象机摄入的信号转化为声音,就象一个人在为盲人读书、读报似的。
真正能“看”的人造眼睛
不久以前科学工作者发现,在人的大脑视觉中枢区受到电刺激,盲人就“看”到亮晶晶的光点。人们所看到的图象就是由许多明暗不等的亮点所组成,就像电视图象那样由成千上万个亮点组成的一样。有的盲人虽然眼睛坏了,但只要视觉中枢没有损坏,我们就能让他重新看见。1967年,英国伦敦大学和莫利慈医院的生理学家布林德利,在一个失明53年的护士的大脑视觉中枢埋了80多根微细的电极,通过颅骨上的小孔,把导线与安装在头皮下的接收机联结起来,当接收机收到电信号以后,她就能看到简单的图形。
最近,英国科学家终于研制成功这种利用电视原理的“电子眼睛”。盲人手里提着一个小型电视摄象机,头皮下安放着微型无线电和带有超小型钛电波的微型电视接收机,接收机接收到的图象电信号再送到视觉中枢,盲人就能看见周围的景象。这种“眼睛”露在外部的是盲人手上提着的电视摄象机,它相当于人的“眼球”,可以风趣地称之为“提在手上的眼睛”。
许多科学工作者设想,将来把电视摄象机缩小成超微构件,装在跟人的真眼差不多大的玻璃机中,再把它安装在盲人的眼窝里,那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新“眼”了。,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