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耳炎的防和治
中耳炎是怎样发生的
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病,尤其好发于小儿。民间通常认为中耳炎是因小儿哭闹,泪水流入耳道内所引起。其实这种可能性极小。位于鼻咽和中耳之间的一个小通道——咽鼓管感染,才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咽鼓管平时处于关闭状态。当咀嚼、吞咽时,我们可听到双耳内有“喀”的一响,这表示咽鼓管开放一次。咽鼓管的作用是维持中耳腔和外界大气压的平衡,以保障声波能正常地由中耳传入内耳,产生听觉。鼻腔和咽部如有急、慢性炎症,大量病毒和细菌很容易经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幼儿免疫力低,易感冒,且咽鼓管短而水平,位于鼻咽部的开口宽畅,所以发病率高。另外,喂奶时婴儿头位若过于低下,呛出的奶汁会带着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发炎。成人游泳时,若有水呛入咽鼓管,或鼓膜穿孔者下水游泳,也会发病。鼻咽部肿瘤或腺样体肥大,会堵塞咽鼓管,也极易并发中耳炎。
中耳炎有什么症状
中耳炎有急慢性、化脓和非化脓性之分。急性中耳炎因粘膜充血、肿胀,中耳腔内有炎性渗出液,刺激和压迫了感觉神经末梢,所以有剧烈耳痛。婴儿因不会诉说,常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哭闹,夜间尤甚,可有发热。成人除诉耳痛外,还有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如细菌毒力很强或未及时治疗,鼓膜可穿孔。穿孔的鼓膜使积聚在中耳腔里的脓液有了出路。耳道一旦流脓,耳痛明显缓解,婴儿恢复平静,体温也很快正常。急性中耳炎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很可能转为慢性。患耳长期流脓、听力减退,并可有耳鸣、眩晕、头痛等症状。另有一种中耳炎是非化脓性的,主要表现为耳闷、耳胀、听力下降,耳内好像堵了棉花似的难受。因中耳内往往有积液,故又称渗出性中耳炎或卡他性中耳炎。有些人在乘坐飞机时,因咽鼓管功能欠佳,不能适应急骤的气压变化,下机后发生耳闷、耳痛等急性中耳炎症状,这种情况称为航空性中耳炎。
中耳炎有什么危害
中耳炎不但有耳闷、耳痛、耳流脓和听力减退等症状,更可影响儿童的言语发育和出现致命性并发症的危险。人类的语言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它有赖于正常的听觉。1~3岁是言语发育的关键年龄,此时如患中耳炎,因听觉障碍的关系,学语能力大为下降,严重者可变成聋哑儿。中耳是包埋在颅骨内的一个小腔,约半颗花生米大,四周都是重要的神经和血管,大脑和小脑分别在其上方和后方。化脓性中耳炎如果治疗不彻底,炎症可向周围重要器官扩散,引起面神经瘫痪、迷路炎、脑膜炎、脑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尤其是一种称为胆脂瘤型的中耳炎,危险更大。胆脂瘤是一团脱落坏死的上皮和角化物质,呈豆渣状,有恶臭。因其中含有胆固醇结晶,故得其名。其实它并不是真正的肿瘤。但由于化脓性炎病刺激,胆脂瘤会象滚雪球一样不断扩大并压迫、腐蚀周围骨质、神经和血管,引起严重后果。因此,对有恶臭的耳流脓要特别警惕,应及时就医。若耳流脓突然减少并有畏寒发热、头痛、耳痛、头晕、恶心、呕吐、口角歪斜或神志不清等症状之一者,必须急症就医。切莫等闲视之。对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也需注意排除鼻咽肿瘤的可能。有时耳闷和闭气感就是鼻咽癌的一种症状,不可贻误。
怎样治疗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以全身用药为主。应口服或注射足量抗生素。因致病菌多为球菌,故首选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链霉素主要对杆菌有作用,且有耳毒性,故不宜使用。鼓膜未穿孔时,耳内可滴1~2%酚甘油,有止痛、消炎作用。鼓膜若已穿孔,应用3%双氧水洗净脓液后再滴入抗生素和可的松液。鼻腔内可滴0.5~1%的麻黄素溶液,以利咽鼓管引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以局部治疗为主。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配制抗生素水溶液、甘油制剂或抗生素和可的松混合滴耳液。用药前用双氧水清洗、擦干脓液很重要,否则药液浮在脓液上面,治疗无效。一般不用粉剂喷耳,以免阻碍引流。多数患者的鼓膜穿孔可在炎症消退后自行愈合。如干耳2个月以上仍无愈合趋势,且咽鼓管通畅者,可在手术显微镜下做鼓膜修补及各种鼓室成形术,提高听力。若为胆脂瘤型中耳炎。应及早手术去除病灶,以防严重并发症。若有并发症,应急诊手术。对于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首先应寻找鼻、咽部有无原发病灶,加以处理。中耳有渗出者,应及时行鼓膜穿刺抽液。对顽固病例,应作鼓膜切开和置管引流。此外,捏鼻鼓气等咽鼓管吹张术可使咽鼓管通畅,恢复中耳和外界大气压的平衡。须注意的是:感冒或有鼻涕时不宜吹张,以免病毒和细菌向中耳扩散。
怎样预防中耳炎
1.注意喂奶技巧。喂奶时婴儿应取头高足低倾斜位。喂过后应抱起婴儿并轻拍其背部片刻再放下,以免奶液返流。
2.增加身体抵抗力,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
3.感冒时不可用力擤鼻涕。
4.乘飞机时宜多做张口、吞咽动作,吃些零食,飞机升降时尤然。如患感冒,最好不乘飞机。不得已要乘飞机时应在起飞前用1%麻黄素溶液滴鼻。
5.鼓膜穿孔时禁止游泳,防止水灌入耳。, 百拇医药(卜行宽)
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病,尤其好发于小儿。民间通常认为中耳炎是因小儿哭闹,泪水流入耳道内所引起。其实这种可能性极小。位于鼻咽和中耳之间的一个小通道——咽鼓管感染,才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咽鼓管平时处于关闭状态。当咀嚼、吞咽时,我们可听到双耳内有“喀”的一响,这表示咽鼓管开放一次。咽鼓管的作用是维持中耳腔和外界大气压的平衡,以保障声波能正常地由中耳传入内耳,产生听觉。鼻腔和咽部如有急、慢性炎症,大量病毒和细菌很容易经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幼儿免疫力低,易感冒,且咽鼓管短而水平,位于鼻咽部的开口宽畅,所以发病率高。另外,喂奶时婴儿头位若过于低下,呛出的奶汁会带着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发炎。成人游泳时,若有水呛入咽鼓管,或鼓膜穿孔者下水游泳,也会发病。鼻咽部肿瘤或腺样体肥大,会堵塞咽鼓管,也极易并发中耳炎。
中耳炎有什么症状
中耳炎有急慢性、化脓和非化脓性之分。急性中耳炎因粘膜充血、肿胀,中耳腔内有炎性渗出液,刺激和压迫了感觉神经末梢,所以有剧烈耳痛。婴儿因不会诉说,常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哭闹,夜间尤甚,可有发热。成人除诉耳痛外,还有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如细菌毒力很强或未及时治疗,鼓膜可穿孔。穿孔的鼓膜使积聚在中耳腔里的脓液有了出路。耳道一旦流脓,耳痛明显缓解,婴儿恢复平静,体温也很快正常。急性中耳炎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很可能转为慢性。患耳长期流脓、听力减退,并可有耳鸣、眩晕、头痛等症状。另有一种中耳炎是非化脓性的,主要表现为耳闷、耳胀、听力下降,耳内好像堵了棉花似的难受。因中耳内往往有积液,故又称渗出性中耳炎或卡他性中耳炎。有些人在乘坐飞机时,因咽鼓管功能欠佳,不能适应急骤的气压变化,下机后发生耳闷、耳痛等急性中耳炎症状,这种情况称为航空性中耳炎。
中耳炎有什么危害
中耳炎不但有耳闷、耳痛、耳流脓和听力减退等症状,更可影响儿童的言语发育和出现致命性并发症的危险。人类的语言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它有赖于正常的听觉。1~3岁是言语发育的关键年龄,此时如患中耳炎,因听觉障碍的关系,学语能力大为下降,严重者可变成聋哑儿。中耳是包埋在颅骨内的一个小腔,约半颗花生米大,四周都是重要的神经和血管,大脑和小脑分别在其上方和后方。化脓性中耳炎如果治疗不彻底,炎症可向周围重要器官扩散,引起面神经瘫痪、迷路炎、脑膜炎、脑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尤其是一种称为胆脂瘤型的中耳炎,危险更大。胆脂瘤是一团脱落坏死的上皮和角化物质,呈豆渣状,有恶臭。因其中含有胆固醇结晶,故得其名。其实它并不是真正的肿瘤。但由于化脓性炎病刺激,胆脂瘤会象滚雪球一样不断扩大并压迫、腐蚀周围骨质、神经和血管,引起严重后果。因此,对有恶臭的耳流脓要特别警惕,应及时就医。若耳流脓突然减少并有畏寒发热、头痛、耳痛、头晕、恶心、呕吐、口角歪斜或神志不清等症状之一者,必须急症就医。切莫等闲视之。对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也需注意排除鼻咽肿瘤的可能。有时耳闷和闭气感就是鼻咽癌的一种症状,不可贻误。
怎样治疗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以全身用药为主。应口服或注射足量抗生素。因致病菌多为球菌,故首选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链霉素主要对杆菌有作用,且有耳毒性,故不宜使用。鼓膜未穿孔时,耳内可滴1~2%酚甘油,有止痛、消炎作用。鼓膜若已穿孔,应用3%双氧水洗净脓液后再滴入抗生素和可的松液。鼻腔内可滴0.5~1%的麻黄素溶液,以利咽鼓管引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以局部治疗为主。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配制抗生素水溶液、甘油制剂或抗生素和可的松混合滴耳液。用药前用双氧水清洗、擦干脓液很重要,否则药液浮在脓液上面,治疗无效。一般不用粉剂喷耳,以免阻碍引流。多数患者的鼓膜穿孔可在炎症消退后自行愈合。如干耳2个月以上仍无愈合趋势,且咽鼓管通畅者,可在手术显微镜下做鼓膜修补及各种鼓室成形术,提高听力。若为胆脂瘤型中耳炎。应及早手术去除病灶,以防严重并发症。若有并发症,应急诊手术。对于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首先应寻找鼻、咽部有无原发病灶,加以处理。中耳有渗出者,应及时行鼓膜穿刺抽液。对顽固病例,应作鼓膜切开和置管引流。此外,捏鼻鼓气等咽鼓管吹张术可使咽鼓管通畅,恢复中耳和外界大气压的平衡。须注意的是:感冒或有鼻涕时不宜吹张,以免病毒和细菌向中耳扩散。
怎样预防中耳炎
1.注意喂奶技巧。喂奶时婴儿应取头高足低倾斜位。喂过后应抱起婴儿并轻拍其背部片刻再放下,以免奶液返流。
2.增加身体抵抗力,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
3.感冒时不可用力擤鼻涕。
4.乘飞机时宜多做张口、吞咽动作,吃些零食,飞机升降时尤然。如患感冒,最好不乘飞机。不得已要乘飞机时应在起飞前用1%麻黄素溶液滴鼻。
5.鼓膜穿孔时禁止游泳,防止水灌入耳。, 百拇医药(卜行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