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医界“人情”
“顾客是上帝”这一当今各行业中最时髦的口号,放在医务界则为“病人是上帝”。俗语说,“人吃五谷杂粮,谁能不生病”!从胚胎发育、降生人间,经过婴幼儿、青少年,到中年、老年,在死亡之前的漫漫数十年间,为了生存、发展,人们随时都要面对风、霜、雨、雪,社会变迁,甚至天灾人祸、战争、瘟疫。所以,每个人都可能不止一次地进入病人的角色而充当“上帝”。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已经提出了“不失人情”的观点。那时还没有“上帝”之说。其要旨只是告诫医生,诊病不可忽略了病人的“人之常情”。明朝著名医家李中梓根据多年行医的观察。将“人情”概括为“病人之情、旁人之情、医者之情”三方面。
所谓“病人之情”,除了指病人的遗传、家庭、职业、生活环境、体质强弱、适应能力、思维方法、对药物的反应情况外,还包括性格类型、心理状况、七情六欲。例如,喜欢听吉利话的人就不愿意直言病情;对性情忧虑的人多说安慰话会被认为是隐瞒病情;深切入理之言会使多疑的人产生更大的猜疑;富有者多任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69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