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 > 1996年第7期
编号:11856251
警惕输血负效应——传染病
http://www.100md.com 1996年7月1日 《祝您健康》 1996年第7期
     近年,随着输血量的增多和管理不善,由输血而引起的传染病也在日见增多,不能不提醒人们注意。

    血传疟疾在偷袭一位公司的经理因溃疡病大出血引起休克,血色素降至正常人的50%以下,急需手术处理,需要大量输血。但一时血源不够,由一位献血员去找来几名外地献血者。手术前后总共输血1200毫升,手术顺利,术后恢复也好。但10天后病人开始发冷、发热,最初以为是输液反应,后来每隔1日发作1次,医生才验血检查,结果在血中找到了疟原虫。原来他由输血感染了“间日疟”。

    据某市防疫站报道,自1988年以来,该市血传疟疾病例逐渐增多,4年间确诊89例,接受输血次数1~13次不等。究其原因主要是接受了来自疟疾流行区的血源输血,当时未对献血员进行疟原虫检测和采取抗疟措施。自1990年起该市各血站对献血员进行整顿,采取献血前顿服氯喹和对A型献血员行根治性抗疟措施后,有效地控制了血传疟疾的传播。

    血传丙肝易漏网一位女教师因妊娠末期无痛性大出血住进了医院,诊断为“前置胎盘”并发大出血、休克,便紧急输血,剖腹取婴。术后母子平安,10天出院,可一个半月后女教师出现了厌食、恶心、呕吐,并有轻度黄疸,到医院去一查是“丙型肝炎”。很显然,她的肝炎是由输血引起的。然而,血库人员讲,他们已对献血员做过“丙肝筛查”。怎么还会漏网呢?

    文献报道,约90%的输血后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丙肝主要是经输血或血制品传播的。我国丙型肝炎也在日见增多。尽管大多数血站已把丙肝纳入筛查项目,但漏网者为数不少。新近,协和医院感染科报道了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对献血员严格筛检(包括血丙氨酸转氨酶、乙肝表面抗原、乙肝中心抗体、丙肝病毒抗体、艾滋病毒抗体及梅毒血清反应等),但对115例接受输血的病人追踪观察3~6个月后,仍有14人发生了丙型肝炎,感染率为12.17%。与该院10年前输血后丙肝感染率15.22%相接近。而目前输血后乙肝感染率为0,这是怎么回事呢?协和研究人员发现,人在感染丙肝病毒早期,血中丙肝抗体仍为阴性,即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也难查出。如果输了这样的血,就会传染丙肝。但在丙肝早期查血清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NA),便会发现阳性。他们建议将此项检查列入丙肝筛查项目之中,可有效地控制输血后丙肝的发生。

    输血传播艾滋病输血或血制品是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据估计我国已有5--10万人感染了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即艾滋病病毒)。而以献血为职业的人又是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这对接受输血者来说是个极大的威胁。国外早年即有多起这方面的教训。

    像我们这样一个用血和血制品的大国,稍有马虎就不知会给多少人带来灾难。所以,所有血库、血站、血液中心,血制品生产、加工和经营部门,以及各监测部门都应严格职守,把好各自的关口,真正做到对人民的生命健康负责。, 百拇医药(王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