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不当,子女逆反心起
就严重性程度而言,逆反心理并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在外在不良因素的刺激下,也会产生逆反心理。但是,逆反心理毕竟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如果任其发展,不仅不利于社会的安宁有序,对当事者也会产生比较严重的伤害,因此,我们必须关注逆反心理并对程度严重者施以必要的疏导和治疗。
某报曾报道过这样一则颇具典型性的案例:天津一位年仅17岁,身高1.70米,大眼睛,双眼皮,长得非常漂亮的少女阿莉,竟然爱上了一位比她大31岁,身高不过1.65米,平时有吃喝嫖赌恶习且有两次入狱经历的男子刘某。其家人将阿莉关在家中已达1个月,令其精神几近崩溃。阿莉上初一时与刘某相识,刚开始也没觉得刘某怎么样,毕竟双方年龄相差悬殊很大。但是,刘某幽默开朗、不拘小节的性格,颇得情窦初开的阿莉的好感,两人接触开始多了起来。为了阻止阿莉与刘某的交往,阿莉的父母开始接送阿莉上下班。有一次,阿莉对妈妈撒了个谎,称自己与同事外出,随后便与刘某上街散步,结果被妈妈撞了个正着。母女双方发生严重冲突,阿莉被妈妈打了几下。自此以后,阿莉离家出走的记录开始多了起来。但每次回家,阿莉总少不了被父母一顿暴打。为了躲避父母,阿莉甚至连刚找到的工作都给辞了。
, 百拇医药
阿莉和父母的纠纷已闹到了派出所。在派出所,刘某当着众人的面讲要娶阿莉为妻。就冲这句话,阿莉认为就是吃糠咽菜也值得。她说,自己原本很信任别人,但现在我已经不相信父母的任何话了。我在心里恨透了他们。阿莉的妈妈说,不是因为刘某又老又丑我们才嫌弃他,实在是因为他是个骗子,又因玩弄幼女而入过狱,出来后又跟几个女孩有过不正当的关系。这样的男人怎么令人放心?刘某说,刚开始的时候,我只是把阿莉当作一个朋友看待。我一个人生活,没有孩子,但又喜欢孩子。我这人交际面广,朋友多,爱开玩笑,从2岁的孩子到80岁的老人都和我说得上话。我一直劝阿莉要好好读书,好好工作,但事实上,只要她父母知道我和她接触一次,就打她一次,关系就闹僵了。
为了阻止女儿与刘某的交往,阿莉父母只好采用“武力”手段,将其关在家里并切断了她与外界的一切联系。面对女儿日渐憔悴的面庞,他们也很焦急,但始终无计可施。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一起典型的因逆反心理而导致的家庭不幸的案件。我们先来分析阿莉。阿莉在上初一时与刘某相识,在这个年龄段,正处于女孩子的青春发育期,她们对自身的生理情况和心理体验都有诸多疑问,特别需要得到他人的悉心关爱,帮助自己度过人生的困惑期。刘某能说会道的个性和适时的关心,无疑令阿莉有巧遇“知音”之感。在阿莉情感的“空白期”,刘某的出现及时地弥补了这段“空白”。父母对她与刘某交往的反对,造成了阿莉逆反心理的形成。在报道中,我们无从知道阿莉的父母在最初阶段是如何反对两人交往的,但我们大致可以想到,方式一定是比较简单甚至是粗暴的。一方面要强行割舍一段情感,另一方面又没有相应的温情予以弥补,其后果只能导致阿莉逆反心理的出现。从阿莉父母的角度来看,他们关心女儿以后的生活,反对女儿与颇多劣迹的刘某交往,这也是人之常情,甚至可以说是父母应尽的一份义务,他们最值得反思的是方式方法问题,往更高的层次讲,是过去的17年中对女儿的教育问题——自己对儿女施加了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力图把她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形成什么样的个性特征。
逆反心理是人的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行为。要避免这种心理行为的产生和发展,关键在于预防其出现。首先,当一方要求另一方做某事而另一方又不愿意时,一定要讲清道理,切忌采取强制行为。其次,当讲清道理依然不能解决问题时,一方应该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以求理解,了解对方反对的原因并寻找解决的方法。最后,一旦出现了逆反心理,应该尽快向心理医生求助,通过对相关当事人的心理疏导,防止人生悲剧的出现。
(晓寒整理)
编辑 汤知慧, http://www.100md.com
某报曾报道过这样一则颇具典型性的案例:天津一位年仅17岁,身高1.70米,大眼睛,双眼皮,长得非常漂亮的少女阿莉,竟然爱上了一位比她大31岁,身高不过1.65米,平时有吃喝嫖赌恶习且有两次入狱经历的男子刘某。其家人将阿莉关在家中已达1个月,令其精神几近崩溃。阿莉上初一时与刘某相识,刚开始也没觉得刘某怎么样,毕竟双方年龄相差悬殊很大。但是,刘某幽默开朗、不拘小节的性格,颇得情窦初开的阿莉的好感,两人接触开始多了起来。为了阻止阿莉与刘某的交往,阿莉的父母开始接送阿莉上下班。有一次,阿莉对妈妈撒了个谎,称自己与同事外出,随后便与刘某上街散步,结果被妈妈撞了个正着。母女双方发生严重冲突,阿莉被妈妈打了几下。自此以后,阿莉离家出走的记录开始多了起来。但每次回家,阿莉总少不了被父母一顿暴打。为了躲避父母,阿莉甚至连刚找到的工作都给辞了。
, 百拇医药
阿莉和父母的纠纷已闹到了派出所。在派出所,刘某当着众人的面讲要娶阿莉为妻。就冲这句话,阿莉认为就是吃糠咽菜也值得。她说,自己原本很信任别人,但现在我已经不相信父母的任何话了。我在心里恨透了他们。阿莉的妈妈说,不是因为刘某又老又丑我们才嫌弃他,实在是因为他是个骗子,又因玩弄幼女而入过狱,出来后又跟几个女孩有过不正当的关系。这样的男人怎么令人放心?刘某说,刚开始的时候,我只是把阿莉当作一个朋友看待。我一个人生活,没有孩子,但又喜欢孩子。我这人交际面广,朋友多,爱开玩笑,从2岁的孩子到80岁的老人都和我说得上话。我一直劝阿莉要好好读书,好好工作,但事实上,只要她父母知道我和她接触一次,就打她一次,关系就闹僵了。
为了阻止女儿与刘某的交往,阿莉父母只好采用“武力”手段,将其关在家里并切断了她与外界的一切联系。面对女儿日渐憔悴的面庞,他们也很焦急,但始终无计可施。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一起典型的因逆反心理而导致的家庭不幸的案件。我们先来分析阿莉。阿莉在上初一时与刘某相识,在这个年龄段,正处于女孩子的青春发育期,她们对自身的生理情况和心理体验都有诸多疑问,特别需要得到他人的悉心关爱,帮助自己度过人生的困惑期。刘某能说会道的个性和适时的关心,无疑令阿莉有巧遇“知音”之感。在阿莉情感的“空白期”,刘某的出现及时地弥补了这段“空白”。父母对她与刘某交往的反对,造成了阿莉逆反心理的形成。在报道中,我们无从知道阿莉的父母在最初阶段是如何反对两人交往的,但我们大致可以想到,方式一定是比较简单甚至是粗暴的。一方面要强行割舍一段情感,另一方面又没有相应的温情予以弥补,其后果只能导致阿莉逆反心理的出现。从阿莉父母的角度来看,他们关心女儿以后的生活,反对女儿与颇多劣迹的刘某交往,这也是人之常情,甚至可以说是父母应尽的一份义务,他们最值得反思的是方式方法问题,往更高的层次讲,是过去的17年中对女儿的教育问题——自己对儿女施加了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力图把她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形成什么样的个性特征。
逆反心理是人的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行为。要避免这种心理行为的产生和发展,关键在于预防其出现。首先,当一方要求另一方做某事而另一方又不愿意时,一定要讲清道理,切忌采取强制行为。其次,当讲清道理依然不能解决问题时,一方应该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以求理解,了解对方反对的原因并寻找解决的方法。最后,一旦出现了逆反心理,应该尽快向心理医生求助,通过对相关当事人的心理疏导,防止人生悲剧的出现。
(晓寒整理)
编辑 汤知慧,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