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不如健康,健康不如快乐(二)
谈到养生之道,我的看法是4条:平衡膳食、戒烟少酒、适度运动、心理调适。这是总的原则。
咱们年轻的时候,都是受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教导,十多岁、二十多岁的时候,天天学语录、背《老三篇》,那时候叫“天天读”,天天读“红宝书”。有一条毛主席语录,并没有印进语录本里,也是老人家说的,他说的是自己的养生保健经验:“基本吃素,坚持走路,遇事少怒,劳逸适度。”后面还有一句话:“平时注意饮食、阳光、空气;病时主要靠药物治疗。药医不死病,死病无药医,医生最后也要死。”老人家说得对极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社会上还曾经流传过毛主席的另一段语录,据说,这是他老人家写给另一位老同志的保健格言:“动为纲,素经常,勿喜怒,酒少量。”不管是不是毛主席他老人家说的,这个道理不错,动为纲,动动就比不动强。
在养生方面,能做到身体力行的,我看要属陈立夫。这个陈立夫是国民党的元老,生于1899年,到2002年去世,活了103岁。陈立夫和他的哥哥陈果夫,曾经掌握了国民党的组织部门,建立了CC系,在国民党中形成“蒋家天下陈家党”,权力不小。1949年,国民党退到台湾,陈立夫哥俩受蒋介石排挤,他就去了美国。在美国,陈立夫没法再去从政,过起了养鸡专业户的日子,同时,还不断地钻研中医。陈立夫过九十岁大寿的时候,他向祝寿的客人们介绍了自己的长寿之道。他总结为4个“老”,32个字:第一是“老健”:养身在动,养心在静;第二是“老伴”:爱其所同,敬其所异;第三是“老友”:以诚相见,以礼相待;第四是“老本”: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人的一生,挺有意思。小时候,儿童少年时代,父母养育,学校培养;年轻的时候,中年的时候,“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为单位工作,给子女当“牛马”。做的事,许多并不情愿,甚至做些违心的事,而自己想做的事,往往是一样没有做;忙忙碌碌做的,可能正是自己最不想做的事。
只有到了老年,退休了,自己才真正属于自己。才真的有机会轮到照顾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时候,才是一生中属于自己的真正“黄金时代”。
有人说,还是年轻好啊!这话没错。
前几年,一家保健品厂家,请我给他们的保健品写一句广告词。我琢磨了两天,想出来了:“找回年轻的感觉,真好!”花无百日红,年轻是不可能了,但是,年轻的感觉还是能找回来的。这句广告词还真用上了,上了电视,他们请张国立和邓婕两口子作为产品的“形象大使”,用的就是我写的这句广告词。
我不是说老年就不好,只有年轻好。不是那个意思。刚退休的时候,有人问我有何想法?我说:“谢天谢地,总算‘退’了。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似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明朝有个和尚,叫悟空,不是《西游记》里的那个孙猴子,这是一个人。悟空和尚参透了人生。他说:“天空空,地空空,人生渺茫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降为谁功;权也空,位也空,盛衰兴亡快如风;财也空,势也空,死后何曾握手中?”
这些话,说给年轻人,他们听不懂,也不爱听。说给老同志们听,可能会引起共鸣。
是啊,老了,用不着再去和“命”抗争了。名呀,利呀,年轻时看得比命重,要比命重得多。现在呢,名淡了,利薄了,名利都淡泊了,多了一点潇洒,多了一份宽容。到了这把年纪,才真正有了“闲看庭前花秋月,漫尝天际梦云衣”之类的感觉。
过去几十年结下的恩恩怨怨,到老了,离开了那个“是非之地”,慢慢也就“和解”了。从此后,恰似笼中鸟,逃出了樊笼,再也用不着像伍子胥过文昭关,一夜急白了头发。
有两句话,挺有哲理性:“红尘相聚总是缘,顺也坦然,逆也坦然;劳苦奔波几十年,有也一般,无也一般。”细细琢磨吧,有道理。
别人说,你这人挺想得开呀!年轻人可能会讥笑我,这个老头,简直就像《伊索寓言》里偷不着葡萄的那条老狐狸,自己偷不着,还非得说葡萄是酸的。
我23岁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不停不歇地干了37年。一辈子没什么大出息,最大的官是当过工会小组长。但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天天如此。咱们那一代人就是这样,毛泽东思想培养下最成功的一代人。突然有一天,退休了,一下子没事于了。早晨,爱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再用不着玩命挤公共汽车了,可是心里也是挺失落的,懒得出门,不想见人,吃饭不香,看电视心里也不踏实。
这时候怎么办?就得调节自己的心态,需要求得心理上的平衡。所以,才说“姜还是老的辣”。这是图自己心理上的平衡。
这个“平衡”二字,非常重要。要健康,先平衡;只有平衡,才能健康。平衡也是硬道理。
许多人喜欢打太极拳。太极拳是锻炼身体的好项目,对于老年人尤其有好处。你看,一套太极拳打下来,从起式开始,一招一式,快慢相间,动作舒缓,离不开刚柔相济,外动内静……这项运动非常好。一路拳脚下来,脑门上稍微出了点汗,四体通泰,浑身舒坦。
太极拳好在哪里?就好在它能使身体达到平衡状态,好在它能把平衡落在实处。经常打太极拳的人,不容易摔跟头,打太极拳的人会掌握自己身体的平衡呀。要知道,我们强调老年人加强体育锻炼,最主要的目的之一,除了增强心肺功能之外,就是预防老年人摔跟头。
老年人一般都有骨质疏松,轻重不同,或多或少都存在,特别是女同志,过了更年期,骨质疏松接踵而来,防都防不住。吃钙片根本治疗不了骨质疏松,这方面认识误区特多,许多医生也不明白这个道理。
老年人跌个跟头可不得了,弄不好就是股骨颈骨折;骨头摔断了就得卧床,卧床久了,躺在床上不能自己翻身,容易得肺炎。得了肺炎,就得住医院。常言道: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屋漏最怕连阴雨,船破赶上顶头风。骨折和肺炎,简直是一对“宿命”。住院感染了耐药菌,用什么药也不管用,而且抗生素用多了,真正惹祸的细菌没消灭,把人体正常存在的细菌杀了个精光,结果,真菌也就是过去说的霉菌,在身体占了上风。山中无老虎,猴子成大王。感染了真菌,治起来更难,肺子里长了绿毛,最后,病人往往死于真菌性肺炎。为什么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住院,大多死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肺炎成了老年人的“第一杀手”,就是这个缘故。
所以,练太极拳好!它让你学会掌握平衡的技巧。现在,咱们要构建和谐社会。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要平衡呀!人和自然要平衡,发展与资源要平衡,东西部地区发展要平衡,人与人之间也要平衡。
平衡是天底下的普遍真理。如果把地球比作“大乾坤”,咱们每个人的身体就是一个“小乾坤”、“小宇宙”。我们与大自然和谐,要从环保做起;至于人体这个“小乾坤”、“小宇宙”,平衡就是健康,不平衡就是疾病,包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疾病。具体做法就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经营健康,管理健康,投资健康,进行自我保健,从维持自身的平衡做起。
(待 续)
(编辑 祝 健), 百拇医药(赵仲龙)
咱们年轻的时候,都是受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教导,十多岁、二十多岁的时候,天天学语录、背《老三篇》,那时候叫“天天读”,天天读“红宝书”。有一条毛主席语录,并没有印进语录本里,也是老人家说的,他说的是自己的养生保健经验:“基本吃素,坚持走路,遇事少怒,劳逸适度。”后面还有一句话:“平时注意饮食、阳光、空气;病时主要靠药物治疗。药医不死病,死病无药医,医生最后也要死。”老人家说得对极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社会上还曾经流传过毛主席的另一段语录,据说,这是他老人家写给另一位老同志的保健格言:“动为纲,素经常,勿喜怒,酒少量。”不管是不是毛主席他老人家说的,这个道理不错,动为纲,动动就比不动强。
在养生方面,能做到身体力行的,我看要属陈立夫。这个陈立夫是国民党的元老,生于1899年,到2002年去世,活了103岁。陈立夫和他的哥哥陈果夫,曾经掌握了国民党的组织部门,建立了CC系,在国民党中形成“蒋家天下陈家党”,权力不小。1949年,国民党退到台湾,陈立夫哥俩受蒋介石排挤,他就去了美国。在美国,陈立夫没法再去从政,过起了养鸡专业户的日子,同时,还不断地钻研中医。陈立夫过九十岁大寿的时候,他向祝寿的客人们介绍了自己的长寿之道。他总结为4个“老”,32个字:第一是“老健”:养身在动,养心在静;第二是“老伴”:爱其所同,敬其所异;第三是“老友”:以诚相见,以礼相待;第四是“老本”: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人的一生,挺有意思。小时候,儿童少年时代,父母养育,学校培养;年轻的时候,中年的时候,“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为单位工作,给子女当“牛马”。做的事,许多并不情愿,甚至做些违心的事,而自己想做的事,往往是一样没有做;忙忙碌碌做的,可能正是自己最不想做的事。
只有到了老年,退休了,自己才真正属于自己。才真的有机会轮到照顾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时候,才是一生中属于自己的真正“黄金时代”。
有人说,还是年轻好啊!这话没错。
前几年,一家保健品厂家,请我给他们的保健品写一句广告词。我琢磨了两天,想出来了:“找回年轻的感觉,真好!”花无百日红,年轻是不可能了,但是,年轻的感觉还是能找回来的。这句广告词还真用上了,上了电视,他们请张国立和邓婕两口子作为产品的“形象大使”,用的就是我写的这句广告词。
我不是说老年就不好,只有年轻好。不是那个意思。刚退休的时候,有人问我有何想法?我说:“谢天谢地,总算‘退’了。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似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明朝有个和尚,叫悟空,不是《西游记》里的那个孙猴子,这是一个人。悟空和尚参透了人生。他说:“天空空,地空空,人生渺茫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降为谁功;权也空,位也空,盛衰兴亡快如风;财也空,势也空,死后何曾握手中?”
这些话,说给年轻人,他们听不懂,也不爱听。说给老同志们听,可能会引起共鸣。
是啊,老了,用不着再去和“命”抗争了。名呀,利呀,年轻时看得比命重,要比命重得多。现在呢,名淡了,利薄了,名利都淡泊了,多了一点潇洒,多了一份宽容。到了这把年纪,才真正有了“闲看庭前花秋月,漫尝天际梦云衣”之类的感觉。
过去几十年结下的恩恩怨怨,到老了,离开了那个“是非之地”,慢慢也就“和解”了。从此后,恰似笼中鸟,逃出了樊笼,再也用不着像伍子胥过文昭关,一夜急白了头发。
有两句话,挺有哲理性:“红尘相聚总是缘,顺也坦然,逆也坦然;劳苦奔波几十年,有也一般,无也一般。”细细琢磨吧,有道理。
别人说,你这人挺想得开呀!年轻人可能会讥笑我,这个老头,简直就像《伊索寓言》里偷不着葡萄的那条老狐狸,自己偷不着,还非得说葡萄是酸的。
我23岁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不停不歇地干了37年。一辈子没什么大出息,最大的官是当过工会小组长。但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天天如此。咱们那一代人就是这样,毛泽东思想培养下最成功的一代人。突然有一天,退休了,一下子没事于了。早晨,爱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再用不着玩命挤公共汽车了,可是心里也是挺失落的,懒得出门,不想见人,吃饭不香,看电视心里也不踏实。
这时候怎么办?就得调节自己的心态,需要求得心理上的平衡。所以,才说“姜还是老的辣”。这是图自己心理上的平衡。
这个“平衡”二字,非常重要。要健康,先平衡;只有平衡,才能健康。平衡也是硬道理。
许多人喜欢打太极拳。太极拳是锻炼身体的好项目,对于老年人尤其有好处。你看,一套太极拳打下来,从起式开始,一招一式,快慢相间,动作舒缓,离不开刚柔相济,外动内静……这项运动非常好。一路拳脚下来,脑门上稍微出了点汗,四体通泰,浑身舒坦。
太极拳好在哪里?就好在它能使身体达到平衡状态,好在它能把平衡落在实处。经常打太极拳的人,不容易摔跟头,打太极拳的人会掌握自己身体的平衡呀。要知道,我们强调老年人加强体育锻炼,最主要的目的之一,除了增强心肺功能之外,就是预防老年人摔跟头。
老年人一般都有骨质疏松,轻重不同,或多或少都存在,特别是女同志,过了更年期,骨质疏松接踵而来,防都防不住。吃钙片根本治疗不了骨质疏松,这方面认识误区特多,许多医生也不明白这个道理。
老年人跌个跟头可不得了,弄不好就是股骨颈骨折;骨头摔断了就得卧床,卧床久了,躺在床上不能自己翻身,容易得肺炎。得了肺炎,就得住医院。常言道: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屋漏最怕连阴雨,船破赶上顶头风。骨折和肺炎,简直是一对“宿命”。住院感染了耐药菌,用什么药也不管用,而且抗生素用多了,真正惹祸的细菌没消灭,把人体正常存在的细菌杀了个精光,结果,真菌也就是过去说的霉菌,在身体占了上风。山中无老虎,猴子成大王。感染了真菌,治起来更难,肺子里长了绿毛,最后,病人往往死于真菌性肺炎。为什么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住院,大多死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肺炎成了老年人的“第一杀手”,就是这个缘故。
所以,练太极拳好!它让你学会掌握平衡的技巧。现在,咱们要构建和谐社会。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要平衡呀!人和自然要平衡,发展与资源要平衡,东西部地区发展要平衡,人与人之间也要平衡。
平衡是天底下的普遍真理。如果把地球比作“大乾坤”,咱们每个人的身体就是一个“小乾坤”、“小宇宙”。我们与大自然和谐,要从环保做起;至于人体这个“小乾坤”、“小宇宙”,平衡就是健康,不平衡就是疾病,包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疾病。具体做法就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经营健康,管理健康,投资健康,进行自我保健,从维持自身的平衡做起。
(待 续)
(编辑 祝 健), 百拇医药(赵仲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