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祝您健康》 > 2006年第2期
编号:11090828
乐生
http://www.100md.com 2006年2月1日 《祝您健康》 2006年第2期
     《管子》曰 :“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欢。”《礼记·内则》中说:“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都指出人要乐观,而且要“心乐”,“心乐”即“心灵快乐”。

    苏格拉底与几个朋友挤住在七八平方米的房子里,成天乐呵呵的。有人说:“挤得连身都转不过来,还高兴什么?”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起,虽然挤了点,但随时可交换思想,交流感情。”

    朋友都成家了,只剩下苏格拉底一人,他还是乐呵呵的。有人说:“你一个人了,还有什么好高兴的?”苏格拉底说:“我还有好多书哇。我读书,与书对话,与书同眠,有什么不快乐的。”

    苏格拉底也成家了,住在7层大楼的最底层,不安全、不安静、不卫生;死老鼠、破鞋子、臭袜子,乱七八糟脏东西都从上面往下掉。他还是乐呵呵的。有人说:“住这样的房子,还开心什么?”苏格拉底说:“住在底下不要爬楼,进门就是家,搬东西方便,朋友来访也容易,空地上养花、种菜,不是挺好。”

    一年后,一楼的房子让给了一个瘫痪老人,苏格拉底搬到了7楼,每天还是乐呵呵的。有人说:“你住到顶楼又有什么好处呢?”苏格拉底说:“好处不少,每天上下楼几次,就是很好的锻炼,有利身体健康;楼上光线好,看书写字不伤眼睛,没有人再在我的头顶上发出干扰,白天黑夜都很安静。”

    那个人算是服了苏格拉底,他问柏拉图:“你的老师总是那么快乐,我总觉得他每次的处境都不怎么好?”柏拉图说:“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对于同样的事物,有人觉得高兴,有人觉得痛苦,有人觉得可憎,有人觉得可爱。这在生活中是客观存在的。为什么呢?因为快乐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是一种清澈明确的内心感受。只有有了快乐的思想,你才有可能去感到快乐。如果将理智上和精神上的快乐与感觉上和肉体上的快乐相比较,那么,从它们的本质说,精神快乐就是更伟大的快乐。快乐和喜悦有些是由于现实对象的感觉而产生的,称之感官感觉的快乐,但的确也有一些快乐是属于心灵的快乐。英国培根曾说过:“知识和学习的快乐和欣喜在本质上远远胜过其他所有的快乐。”物质的快乐也许没有止境,不可能完全满足。而心灵的快乐却到处都有,只是我们缺少去发现。

    美国莫尔兹在《快乐的人生》中说:“当你觉得幸福快乐的时候,天地间万事万物容光焕发的内涵便会历历在目,令人怦然心动。缤纷的鲜花是那样芳香扑鼻,潺潺的流水是如此悦耳动听,甘美的食物又是多么津津有味,友人之间的情意是那么深厚牢固,连你的话语中也充满了勃勃生机。在你愁眉不展之时,周围的一切便黯然失色,听觉不灵,嗅觉迟钝,食不甘味,感情冷漠,就是对待自己你也颇具恨心,横竖不顺眼,你变得沉默寡言,郁闷不欢。”

    物质的、感官的快乐是需要的,但心灵的快乐更重要。我们经常讲“知足常乐”,也就是“心灵乐”的体现。苏格拉底正是“知足常乐”的楷模。孔子“发愤忘食,乐而忘忧”,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多少仁人志士,多少革命先烈,多少优秀的共产党人,他们无不以“正气为廉,清风两袖”来铸造人生的快乐。不管社会发展到什么地步,这些教诲是永远不应该忘记的。

    (编辑 祝 健), 百拇医药(窦国祥)